文/本報綜合報導

  佛教始於印度,後東傳中國。在中國爲時兩千年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經與固有傳統文化相融合,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中國大陸蘇州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佛陀.中國——甘肅省博物館藏早期佛教文物展」,讓人見證中華佛教文化的藝術繁榮發展,具備鮮明的時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圖說:「佛的形象」展出各年代的佛首及佛像,讓觀衆感受佛像藝術中國化的歷程。圖/取自網絡

  中華佛教文化藝術中的文學、建築、造像、繪畫、音樂、舞蹈等,均已成爲中華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經歷朝代更迭而保存下來的物質與記憶遺產,不僅展示中華佛教藝術的成就與輝煌,更印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革新。

  甘肅省處在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早期印度、西域高僧來華傳法大部分選擇這條通道,中土高僧西行求法也多循此道。正是由於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甘肅曾爲早期得聞佛法的地區之一。在佛教傳播史上,佛教的中國化進程正是在甘肅發端、沉澱,並逐步影響中原腹地。

  圖說:藝術家李真的創作作品。圖/取自網絡

  如今的甘肅省博物館內,就收藏有大量早期佛教文物,種類豐富,工藝精美。

  「佛陀.中國」展三月三十日在蘇州博物館開展。展覽分爲「佛的形象」、「佛的銘記」、「佛的言教」、「佛陀.中國」四部分,選取甘肅省博物館早期佛教文物三十五件,以及藝術家李真的現代佛像創作作品七件。其中,北魏的彩繪石雕釋迦多寶佛座像,和兩尊彩繪影塑供養菩薩像爲大陸國家一級文物,十分具有研究價值。

  展品古今並陳 是交鋒也是映照

  「佛的形象」主要展出各年代的佛首及佛像,讓觀衆感受佛像藝術中國化的歷程;「佛的銘記」展示佛塔的建築式樣及其碑刻;「佛的言教」部分主要展示佛經,令觀衆感悟佛經藝術的演變、發展;「佛陀.中國」部分則選取李真的作品,讓觀衆欣賞現代藝術語境下的佛造像藝術。

  圖說:北魏時期的石雕彩繪釋迦多寶佛像。圖/取自網絡

  至於爲何選取李真的作品,蘇州博物館館長陳瑞近說,李真數十年來致力於「佛陀.中國」的創作,如今選其作品七件,配合甘肅省博物館早期佛教文物的展示,「嘗試古今並陳,既是交鋒,也是映照,相隔已是千年,法相無非莊嚴」。

  展覽將持續至五月二十六日。民衆可透過這些精美造像,一覽中國早期佛教造像藝術之美;同時,甘肅在佛教傳播與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亦可窺知一二。

  爲配合此次展覽,蘇州博物館還特地舉辦五場學術講座,專家們將圍繞「甘肅與早期佛教藝術」、「絲綢之路上的佛像之旅」、「敦煌寫經及其書法藝術」等不同層面,與現場觀衆分享其研究成果。

  圖說:北魏時期的彩繪影塑供養菩薩像。圖/取自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