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篇文章提到,

当市场开始转暖时,买方的议价权逐渐变弱,

相应的,自然就是卖家开始占据优势,利于卖房。

其实在房产投资中,

买在低点很容易 —— 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静淡期,中间有无数机会下手;

但卖在高点,很难,

一套房从挂牌到成交,通常需要数月时间,而最好的窗口期却往往只有一两个月。

因此,卖房除了找准时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尽可能优化卖出流程,缩短成交周期。

2.

个人卖的「二手房」,是什么样的处境呢?

没有金碧辉煌的售楼处,没有精心设计的样板间,更没有光鲜亮丽的售楼小姐帮你推销...

所能依仗的只有两点:

一是房子本身,这是产品竞争力;

二是挂牌的中介,这是产品卖出的渠道和流量来源。

我们所做的一切优化,都将围绕这二点展开。

3.

房子本身的竞争力,绝大部分在你当初买下它的那一刻已经决定了:

区域内的交通、学校、商业、就业配套;小区的容积率和物业;房屋的楼层、层高、户型…

这些,要在买入时认真考虑,到卖出时已经无法改变。

能改变和提升的,只有它的「卖相」。

最低标准是,把房子清空+做一次深度清洁。

有租客的清退 —— 这点很重要,

如果你不想你客户推门而入的时候,看见的是放满剩饭剩菜的厨房、四处乱扔的袜子的话…

然后,把所有的脏的、旧的、破的东西,统统丢出去。

深度清洁,包括处理掉有碍观感的硬装部分,

比如污损起皮的墙面、脱落的踢脚线、翘起来的地板...每一处都是巨大的减分项,全部都需要翻新。

(不要杠什么装修很贵,面子工程而已,能贵到哪里去?)

总之,要让客户留下诸如「这家主人住的很爱惜」 或者 「买来不用装修,可以直接住」等正面印象。

其实对于买家来说,买二手房其是一件非常辛苦、耗费心力的事,

可能一天要看三四个小区、十几套房,

但最终,却只会记住几套认为最好的,再从中比较、选择。

也就是说,

绝大部分房源,在客户看完的那一瞬间就直接被pass掉了,

—— 这个过程,多多少少都会掺杂一些感性在里面,随时保持理智的人也有,但很少。

一个破旧的、脏兮兮的房子,必然会被最先排除,

除非它的价格非常非常有优势,才会被买家记住,「哦,是最便宜的那套啊。」

但这就意味著房子卖不上价啊喂…

4.

卖房第二个重点,维护好销售渠道,也就是中介。

你需要:

a. 确保房源随时可看

上文提到的「把房子清空」,是这一步的前提。

有租客是万万不行的,边租边卖效率非常低,

—— 没有租户愿意被打扰,也没有中介愿意每次带看之前都要跟租客沟通,

当然也没有客户愿意去看一套没有诚意出售的房子。

买过二手房就会明白,为什么「看房方便」会作为一个突出优点放在房源描述里…

具体操作也很简单,

把钥匙留给中介,或者给房子装个远程遥控的密码锁随时操控,就OK了。

b. 额外给予中介一定额度的成交佣金作为激励

让中介印象深刻的房,才能得到被优先推荐给客户的机会。

上一条「看房方便」,印象分+10;

这一条「佣金激励」,印象分+50。

跟中介谈好:

只要房子成交,就按照「到手价」给几个点的返佣。

佣金越高,激励作用越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c. 重复以上步骤,将房源至少同步到小区五站地以内所有中介门店

虽然很多连锁中介内部房源共享,但多数中介人员还是只熟悉自己负责的片区,

想让附近所有的中介都「记得」、「熟悉」并且「主动推荐」你的房,就要多费点心去铺渠道。

渠道越多越好,不必解释。

5.

以上完成,作为卖家已经算做到了极致,

接下来等买家上门谈价就好。

真正到了双方坐下来谈价这一步,中介为了促进成交,一般都会偏向卖家说话,

卖家很少吃亏。

但如果买家像保二爷那样会砍价,或者特意带上「砍价师」,那就各凭本事了...

当然,想要占据主动,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

不要在淡季卖房。

ps,

关于卖房时机的判断,有一个小技巧:

看周围新楼盘的火热程度。

新楼盘要营销有营销,要宣传有宣传,要团队有团队,

他们都卖不动,必然是淡季无疑;

旺季则一般出现在春节过后的三四月,或者下半年的「金九银十」。

当售楼处人满为患时,我们就可以跟著蹭一波了...

pps,

写这篇文章只是分享经验,并非鼓励大家卖房,

所有交易请自行决定。

文章来自公共号「房十二」,ID:realfang12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