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明一下态度,我是一名学生,我反对996工作制。

但是面对现在铺天盖地的反对996的呼声,大家把8小时工作制捧的老高,但是这个制度早已经是19世纪的制度,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早已是天差地别,那么这个制度是基于什么原则和理论提出的?这个理论的基础在今天有了什么样的转变?能否以及如何提出一个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工作制度?


阶级斗争妥协及市场经济平衡结果

各阶级的诉求如下: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我也想过人的生活,不给我就革命,革到大家都死光。

对于资产阶级来说,钱在我手上,枪也在我手上,让你干活你就干,你不干有人干,革命?先革你全家!

其结果就是资本家虽然摄取了巨大的利润,但是生产的商品没地方卖。无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你不让我活,大家都别活。这就是二战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也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诞生。


在红色帝国的威胁下,资本家发现自己国家要不然已经革命,要不然就在革命的路上,且停不下来。于是大资本家就思考能否达到一个社会平衡?资本家稍微让出一点利润,无产阶级可以活下去,同时也有钱去消费资本家的商品,这样大家都不会被逼到动刀动枪的地步。现在的8小时工作制就这么出来的。

如果不是大量无产阶级让资本家恐惧,如果不是资本家发现剥光了无产阶级,他的东西也卖不出去了,8小时工作制都不可能发生。


那么我们假设以下场景

1、资本家不给无产阶级休息时间,无产阶级也许不会造反,但是无法消费,社会需求萎靡,资本家继续加班,需求继续萎靡,无产阶级失业。活不下去直到革命。

2、资本家给与无产阶级过多的时间,无产阶级大量消费,但是没有足够的生产力,物价飞涨,需求萎缩,无产阶级事业,活不下去直到革命。

3、但是这个世界还存在跨区域的平衡,比如中国资本家让工人玩命加班,生产的商品给美国无产阶级消费,于是美国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笑呵呵,中国资本家笑呵呵,中国无产阶级要不然没钱,要不然有钱没时间花。这也就是过去的十几年发生的事

某一天美国无产阶级也没钱消费了,平衡崩溃,社会继续寻找新的平衡。

不会变的是人性,不管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本质上人性是一样。都是趋利避害,都是尽可能摄取属于自己的利益,都是活不下去就会革命,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学才能成立


三张图,都来自煎蛋。

我想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限制剥削程度,是维持一个稳定统治的前提。这一点从奴隶社会就有理论源头。

至于马克思主义作用。不过是把权利是被施舍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这个问题探究明白了。

如果你认同资本家创造就业机会这个语境,那么你大概率也会认同人与人之间都层级差异事个人努力程度的问题,而不是社会制度导致的必然如此。高度概括就是「美国梦」。

如果你认同后者,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目前看,随著蛋糕增长速率的降低,美国梦有逐渐忽悠不下去的趋势,超越阶级阶层梦想的价值观,逐步让渡于各种对立。


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提出了「8小时工作,8小时自己支配,8 小时休息」的口号,要求各国制定法律给予确认。

这种思想绝不是为了让人偷懒的,虽然人们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懒懒散散,但懒散,无所事事,好吃懒做,追求快感只是动物本能,我们的人类属性具有思想,具有想像力,具有进取心,人类社会是不会支持偷懒的思想的。1956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筑业实行8小时,小礼拜工作制度的规定》,指出:由于目前建筑业工时制度混乱不统一,有8小时、8小时半、9小时的,甚至有10小时的。由于工时过长,影响著职工的身体健康以及文化、技术水平的学习提高,因而决定:从1956年的7月1日起,建筑业一律实行8小时小礼拜工作制度。近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劳工的性质,重复著机械式的行为,这种工作是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但对个人进步毫无益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给人留下8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人们将没有机会学习,进步,提升文化知识水平,走向更高的台阶。性质1:该工作制的本质是留出个人自由支配(自由发展)的时间。有些工作是要求全天在岗的,但同样要给人以足够的假期。……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性质2:这类工作制度是普适于所有工作的,有些工作的性质并非流水线式劳动,但同样要给人以自由发展的时间。情景1:如果一个公司要求入职的员工必须放弃8小时工作制,那么根据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说明对这家公司而言,哪怕是给更多的加班费,哪怕满负荷运转的员工通常效率更低下,几个满负荷运转的员工也比多雇佣几个员工成本更低,利润更高。后果:一家公司破坏了制度,且获取了好处,其他公司都会效仿,于是该行业坚持8小时工作制的员工就很难找到工作了。

8小时工作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基于每个人享有自由发展 ,追求知识,文化娱乐,身心健康的权利。


自然规律才有理论基础

人为规则没有理论基础,都是各方基于自身利益谈出来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