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力田

四平虽然是一座小城,但是并不简单,尤其是与清朝的历史相终始。近代以后,这里更加因为铁路交汇而成为要塞,见证了多次战争。总的来说,四平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

文史宴:一座决定满清命运的东北小城,关系到满清的兴起与灭亡

今天讲述一座东北小城的故事,它并非一线城市,在今天东北经济整体停滞的时候显得尤其平庸。然而,这里的人们似乎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就像网络电影《四平青年》一样,生猛刺头,这就是四平。俗话说,四次大战方能太平,这儿有着怎样的历史往事?

蒙古与女真

1

四平位于吉林省的西南部分,紧靠着省会长春,东北的城市在清代以前往往是没有历史的,然而要是真的考证,大多能考证到之前的游牧民族,不过东北这块地方民族变幻不息,很多以前的民族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事实上,四平历史颇久,双辽后太平村文化遗址显示,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这儿就有成熟的青铜文明了。此后的公主岭大青山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东北比较先进的青铜文明了。

周朝,此地已经有了农耕文明的遗址,战国时代,此地属于燕国。此后这里陆续成为各朝开发东北的基地之一。

到了明朝,此地属于海西女真的主要居住地。当时明朝的东北,居住着三部分女真族,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的是野人女真,是最为落后的一部分女真族。在辽宁东部的则是建州女真,后来建立清朝的努尔哈赤就来自于建州女真,而在中间的吉林省,则居住在海西女真,海西女真的名字源于海西江,经过考证,就是今天的松花江。

海西女真其实是不太纯粹的女真族,这点明朝人自己都记述了,我们看下四平的地图就清楚了,在四平的西边,正好是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科尔沁草原就位于那儿,草原的游牧民族只要跨越叶赫河,就来到了四平,因此,海西女真中的叶赫部就是蒙古人的后裔,这一支游牧的蒙古人东迁到吉林后,居住在叶赫河两岸,和当地的女真族融合,后来就变成了海西女真。


文史宴:一座决定满清命运的东北小城,关系到满清的兴起与灭亡


叶赫河

海西女真后来南迁,分布颇广,可以说,整个松花江流域一直到辽宁开原,都是海西女真的地盘,经过南迁,海西女真分化成了四个部落,分别名叫哈达、乌拉、叶赫、辉发,这就是海西女真的四个部落。

这四个部落都是以河流命名的,原来分别居于哈达河、乌拉河、叶赫河与辉发河,故而得名,这几条河流都是松花江或者辽河的支流,因为女真族喜欢居住在河流边、森林旁,方便捕鱼和打猎,所以这四个部落都居于河边。因为哈达又自称为“扈伦”,所以他们又被称为扈伦四部。


文史宴:一座决定满清命运的东北小城,关系到满清的兴起与灭亡


扈伦四部

到了16世纪,叶赫部成了海西女真中最强的部族,和想统一女真的建州女真部爆发了激烈的冲突。那么,这两个女真部族之间究竟有怎么样的故事呢?

纳兰与慈禧

2

前文说到了海西女真是蒙古族和女真族的混血,其中就有一支蒙古族的那拉氏,因为迁居到了叶赫河,为了区别于蒙古族的那拉,他们成了部族“叶赫那拉”,叶赫那拉男儿成了八旗子弟中最骁勇善战的铁骑,女子则成为了清朝众多皇后的人选,比如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比如慈禧太后,比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侧妃都是叶赫那拉,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纠葛了几个世纪。

其中,叶赫那拉部早期有一个非常传奇的美女,传说名叫“东歌”,一说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在历史上又有“叶赫老女”的称呼。

她于明朝万历年间生于叶赫部,当时,叶赫部的的萨满巫师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一时间,人们都不敢娶她。叶赫那拉氏长大后成为了一位绝代佳人,有“女真第一美女”的称谓,艳冠女真。

然而,可怜的叶赫那拉氏却成了叶赫部的政治筹码,在沈阳篇中说过,努尔哈赤和海西女真矛盾激化后,海西女真联合了九大部族联合进攻建州女真,在著名的古勒山之战中,努尔哈赤大败九部,海西女真领袖叶赫部决定遣使向努尔哈赤通好。

贝勒要把东歌嫁给努尔哈赤,然而东歌不愿意,因为她的姑姑孟古已经嫁给了努尔哈赤,而且还生下了皇太极,她与姑姑孟古共侍一夫,不等于乱伦吗,再说她深恨努尔哈赤,所以坚决反对。

事实上,这是东歌第三次嫁人,9岁那年,她被许给哈达部贝勒,该贝勒却在迎亲路上被叶赫部伏兵所杀,原来这只是一条美人计。后来东歌又被许配给乌拉部贝勒,引诱他参加“九部之战”。

东歌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又被叶赫部贝勒许配给了努尔哈赤,这让原本与东歌订婚的辉发部贝勒恼火,不久这些部落先后被努尔哈赤所灭,而东歌最终被嫁给了蒙古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之子,当时她已经33岁了,出嫁后一年就死去了。

东歌的故事很是传奇,甚至像一个故意挑起战争的间谍,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与明王朝决裂,其中“第四恨”即为明朝廷偏帮叶赫,使该部将本来许配给自己的东哥转嫁蒙古,努尔哈赤最终以这个借口灭掉了叶赫部。

东歌是否与努尔哈赤有某种默契的配合,来攻灭各部,不得而知,她的传奇故事被无数小说演绎。


文史宴:一座决定满清命运的东北小城,关系到满清的兴起与灭亡


影视剧中的东歌

在叶赫部被攻灭时,末代首领金台石临刑前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意思是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不同戴天,将来灭爱新觉罗的一定是叶赫那拉,有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意思。

然而,金台石的儿子尼雅哈却投降了努尔哈赤,尼雅哈的儿子就是著名的康熙时代大臣——纳兰明珠,也就是说,纳兰明珠也姓叶赫那拉氏,许是这个姓氏在清代不太好,人们还是称呼他纳兰氏。

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21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他通儒学,编纂有《通志堂经解》,还擅长诗词,小令水平很高。纳兰性德夫妻恩爱,妻子却难产而死,所以他后期的词也很伤感。

纳兰性德的生活背景影响了京城的满族文学,甚至很多人觉得汉军旗人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受到他的影响。当年乾隆皇帝第一次看到《石头记》的时候评论,此乃明珠家事也,红学之事不做讨论,有待再议,但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的影响。

这种传统传到后期满族文学,不管是和邦额的《夜谭随录》中的自然天性,还是文康《儿女英雄传》中的天真浪漫,亦或是王度庐的武侠名著《卧虎藏龙》的儿女豪情,似乎可以说,满族文学的自然天性是一脉相承的。

纳兰容若的诗词很是出名,在妻子去世后,纳兰性德写下来思念妻子的《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好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在失去后都会变成永远无法回来的痛,这道理十分浅显,但有多少人领会?


文史宴:一座决定满清命运的东北小城,关系到满清的兴起与灭亡

影视剧中的纳兰性德

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不同戴天,此后,清朝皇帝一直不愿意娶叶赫那拉女子为妻,但也有例外,比如咸丰皇帝,当年入宫的便是叶赫那拉之女,著名的慈禧太后。

她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官宦之家,进宫后被封为兰贵人,但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名字,根据她家里人说,她小名“杏儿姑”,大名叫做“杏贞”。

慈禧的父亲名叫惠征,是一个秘书一样的官职,因为在安徽、江苏、山西等任职过,所以慈禧出生地又有徽州、镇江、长治等各种说法,但最新研究,以上都不是慈禧出生地,慈禧出生于最意想不到又最合情合理的地方——北京,当时虽然父亲在外任职,但她是在老家出生的,慈禧后来15岁进宫,得宠生下了儿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克北京后,咸丰逃到了热河,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临终前皇位传给了年仅6岁的唯一儿子,而他的生母慈禧当机立断,笼络当时皇后慈安,同时联合自己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

皇帝登基后,因为有两个太后同朝而治,年号叫做“同治”,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慈安不久也神秘病死了,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关于这点,也有不少影视剧反映。


文史宴:一座决定满清命运的东北小城,关系到满清的兴起与灭亡


慈禧年轻时的画像

满清确实是在慈禧死后不久就灭亡了,仿佛印证了金台吉的诅咒。慈禧的功过就不再多说,不过没有慈禧满清应该会灭得更快。

柳条边与闯关东

3

今天人们来到四平梨树县郊外的叶赫那拉古城登上城墙,看着护城河环绕,四周群山绵绵,可以慢慢感受这巍峨雄俊。


文史宴:一座决定满清命运的东北小城,关系到满清的兴起与灭亡


叶赫古城

在清朝,四平因为南来北往的交通条件,成了吉林省重要的边防之地。梨树县的孟家岭镇大沟村还有一个叫做“赫尔苏门”的地方。

原来清朝为更好地统治东北,清廷开设了一条由北京经沈阳到吉林,全程二千二百四十五华里的“柳条边”。为了保护东北“龙兴之地”,清朝在这儿修筑了几个边门,限制汉人、蒙古人、朝鲜人进入。

如果不从边门走,就是犯法,所有走边门的人则都要交税。边门南面是汉人区,北面是蒙古人区,进行严格管制。

到了晚清,满清为了增加赋税,柳条边渐渐废弃,大量汉人闯关东,逐渐分布在整个东北了。而吉林省几经调整则则失去了海滨领土,变成了原来的一半大小。今天边门的遗址还在这儿,诉说着那段特殊的历史。

清末闯关东的时候,因为不少黑龙江移民要到四平歇息,后来他们记不得这里,只知道昭苏城北半里地有一棵非常粗大的梨树,所以这里就叫做梨树县,有点类似于山西移民洪洞县大槐树的意思,今天梨树县还是不少东北人记忆中的祖籍地。

清朝末年,东北成为日俄争夺的场所,南满铁路拉来了长春,因为四平正好处于几条铁路交汇处,是东北交通的咽喉,战争年代可以说谁获得了铁路控制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四平变得十分重要,这里先后成立了辽北省等区,内战时期爆发了四场大战。

今天人们来四平,更多是作为东北旅游的一个中转站,然而四平的叶赫古城值得一去,如果说赫图阿拉城是一半的清朝男人史,那么叶赫拉那城就是一半的女人史。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