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9年1月1日,NASA的新视野号宇宙飞船成功飞掠位于柯伊伯带的小天体2014 MU69,使这颗暱称为“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小天体名副其实地成为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器所到达的最远天体。

实际上,新视野号已经在天上转悠十多年了,2006年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首要目的是探测冥王星,顺带考察柯伊伯带(Kuiper belt)的小行星群。2015年,新视野号成功拜访了位于柯伊伯带的冥王星,并传回了冥王星怀抱爱心的网红照片(下图)。

冥王星

以及各种演绎版本

在结束冥王星的探测任务后,新视野号继续向远离地球的方向前进,探索“冷经典柯伊伯带”( cold classical Kuiper belt)。位于这个区域内的天体被称为“冷经典”柯伊伯带天体,2014 MU69便是其中之一。这类天体拥有近乎圆形的轨道,自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后就被冷藏在太阳系边缘,被天文学家视为行星形成的原始遗迹。

2006年发射升空,2015年拜访冥王星(Pluto),时隔3年半于2019年新年抵达“天涯海角”(Ultima Thule)。

根据新视野号从天体表面上方3500千米处传回的最新照片, MU69长约31千米,宽约19千米,形状近似于一个”雪人”,由两个不对称的部分组成。虽然一开始,新视野号拍摄的模糊不清的画面让研究人员认为其形状像一个“保龄球瓶”,但随着最新照片的传回,大家觉得还是用“雪人”形容更贴切一些。

1月1号的通稿里形容MU69是一个“保龄球瓶”,

还有说像“花生”的……

1月2号传回的照片更加清晰

MU69的彩色照片,

颜色和柯伊伯带中类似的天体颜色接近。

雪人“头部”与“身体”的连接处颜色较其余部分更浅,其原因可能是该区域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也可能是该区域所含物质的粒度不同导致了反射率不同。

至于MU69为什么会是“雪人”形状,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形成的“相接双星”(contactbinary)。应该是两个小型天体相互吸引,直到有一天它们“温柔”地碰撞在一起。因此,相接双星的形状一般都很奇怪,不太规则,比如2014年欧空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发现的一颗相接双星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外号“橡皮鸭”。当时,天文学家还对其形成机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第一种假设:太阳系早期的温柔碰撞

第二种假设:太阳系后期的撞击重组

在未来的20个月里,新视野号将慢慢传回收集到的所有关于MU69的数据和图片,为我们展示这块冰封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的更多细节。据悉,新视野号至少会工作到2021年。在此之前,它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也许还会寻找新的目标。

“新视野号就像一个时间机器,带着我们回到太阳系的初始时光。那些早期天体形成的物理痕迹都被冰封在岁月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