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凌晨,证监会、上交所正式发布了此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8项科创板制度规则,并自即日起开始实施。

  科创板开闸以来,拟登陆科创板的公司纷纷向上交所递交IPO申报材料,材料被受理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企业属于哪些行业,是否能够给科创板甚至主板带来新的引领方向?

  本文将就科创板上市已受理企业可能对A股带来的影响作详细分析。

  一、企业概况

  截至2019年4月4日,上交所一共公布了50家被受理的科创板申报企业,它们所分布的行业如下:

  1、行业分布:半导体、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服务、高端制造占主导。

  2、区域分布:京沪苏粤浙成主力军。

  3、融资需求:预计总融资需求484.71亿元,每家平均9.69亿。

  4、保荐券商:项目向头部券商集中,关注跟投细则出台。

  5、财务情况:分化较为严重,整体研发支出积极。

  6、上市公司子公司积极筹划登陆。

  二、对存量市场的影响

  本次科创板的推出,可以对比当年创业板上市情况作为参考。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首批28家上市公司同样以医药业和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平均市盈率高达57倍,高于大多数指数。

  这次科创板发行的市盈率同样在初期没有限制,所以预估市盈率也会高于大多数指数,甚至比当初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还要高。

  从交易制度来看,此次科创板上市与创业板稍有不同(前五天没有涨跌幅限制,第六天上下限制20%),但是从初期开始到后面的交易情况应该是与创业板相似的。

  根据当年创业板的交易情况,创业板发行首日上午涨幅近200%,下午逐步回落,全天基本都翻倍,市盈率高达近120倍。从第二天开始几乎全部跌停,从第二天开始的一年之内,基本就在跌停价附近震荡,消化高估值。

  所以我们预测,科创板的初期交易情况也会比较符合市场预期价格,后面也会同样消化估值。

  看完了交易制度,我们来分析流动性冲击,预测这次与创业板相比会略有不同。

  创业板首批公司平均募资5.2亿元,上市当日平均市值50亿元。首发日,总交易额220亿元,占全市场的11%,平均平均每只股票的交易额为7.8亿元;次日开始,总交易额在50亿左右,占全市场的1.5%,平均每只股票的交易额在1.5亿元左右,对市场整体流动性冲击有限。

  目前科创板50家受理企业的平均募资达9.69亿元,远高于创业板首批公司募资,并且科创板前五天内没有涨跌幅限制,对市场整体流动性冲击会更强。

  三、对存量市场的效应

  先来看一下创业板的推出前后对存量市场主要有三个效应。

  示范效应:创业板首发市盈率偏高,对于以小市值为主的中小板指和中证500起到了示范作用;上市后,中小板指和中证500的指数涨幅,相比主板指数均有提高。

  分流效应:其次,创业板上市后,带动了中小股票的活跃度,具体表现为中小板指和中证500换手率提高;但是,对主板资金存在分流效应,上证综指与沪深300换手率略有下滑。

  风格效应:创业板上市后消费和成长(TMT、军工、医药、食品饮料等)表现好于周期和金融,相应地成长板块的换手率也大幅提高。

  理论上,科创板上市企业也会有较高的科技属性与估值水平,我们预计,科创板推出前后,对A股存量市场的影响也可能表现出:示范效应、分流效应与风格效应。

  示范效应和分流效应方面应该与创业板大致相似,我们预期可能同样会带动中小板指和中证500以及创业板的指数涨幅,高于主板指数。中小股票的活跃度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中小板指和中证500以及创业板的换手率提升;影响主板资金的流动,导致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的换手率下滑。

  风格效应方面,50家企业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依照创业板的风格效应,我们推测,科创板上市后,成长类风格会更加活跃,从科创板上市到半年的时间段内,成长板块的表现会保持比较良好的状态,对整个市场风格会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文章来源:农银汇理基金

(责任编辑:DF38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