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富野古道10.jpg

特富野古道-自忠段

特富野古道,在嘉义县阿里山乡,由东端自忠至西端特富野,全长6.32km。
古道原为邹族人的猎径,日治时期改建为运送林木的阿里山铁路支线「水山线」,特富野古道自忠段步道平缓,多处留有旧时铁道遗迹,3.7km处之后公告因步道受损而封闭。

位于海拔1798-2282公尺的特富野古道,笔直高耸的柳杉树林遍布,为针、阔叶混合暖温带森林,林相丰富,也是鸟类的天堂。

我们悠游林间,踩著旧时的铁道,享受山林,徐徐微风,清新空气,轻松的心情一下坐在铁道上、又站在石头上、躲在大树后方、还环抱大树,在铁道森林里拍照玩乐...,深怕忘了集合上车的时间,我们只走到四号桥约2点多公里处就折返,原路走回,约九点由入口进入古道,10:30走到4号桥折返,11:20回到入口处。

有人走到3.7km道路封闭处折返,也有人一天来回走完古道全程6.32km,由自忠入口走到特富野,再原路折返走回自忠,整个路程约5小时,不过古道后段-特富野段多陡坡,去为下坡,回来则为上坡,可能体能与脚力都需要训练,才能在一天内有限的时间走完全程。

【步道近况】
特富野古道因步道进行整修,自2016年9月1日起至12月31日暂时封闭。

关于步道状况可上国家森林步道网查询
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Rt/RT_2_1.aspx?TR_ID=081

 


特富野古道01.jpg

特富野古道东端自忠入口处

特富野古道02.jpg

步道经过的桥都有编号,这是第一座木桥

特富野古道03.jpg

约1km处有一小段铁道遗迹

特富野古道04.jpg

翠绿树丛中伫立几棵枯树

特富野古道05.jpg

偶尔停下脚步,领队介绍山中特有植物

特富野古道06.jpg

2号桥下有小溪,还有凉亭可休息

特富野古道07.jpg

植物-咬人猫,他的茎、叶都有刺毛,若人体触碰会红肿刺痛

特富野古道08.jpg

平缓的步道,在林荫间,微风带著些许凉意

特富野古道09.jpg

损坏的枕木弃置一旁

特富野古道10.jpg

约1.9km处,这段森林铁道与两旁的柳杉林是特富野古道的特色

特富野古道11a.jpg

特富野古道12.jpg

特富野古道13.jpg

这一段景色优美,铁道、柳杉林....我们在此停留一阵子

特富野古道14.jpg

特富野古道15.jpg

特富野古道16.jpg

特富野古道17a.jpg

特富野古道18a.jpg

特富野古道19.jpg

特富野古道20a.jpg

走在旧水山线铁道路段,可欣赏两旁挺拔的针叶树林

特富野古道21a.jpg

特富野古道22b.jpg

特富野古道23.jpg

特富野古道24.jpg

优美的柳杉人工林是特富野古道最具代表性的林相景观之一。

柳杉的树干笔直,且生长快速,是日本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台湾早期引进并大量造林,由于从日本吉野地区引进,民间称之为吉野杉或日本杉。

特富野古道25.jpg

特富野古道26.jpg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走到这里-第四号桥就折返,原路走回

特富野古道27.jpg

土石崩塌,只剩表层土,树根都篓空,但树木还是直挺挺的站著

特富野古道28.jpg

特富野古道29.jpg

2号桥的小溪

特富野古道30.jpg

特富野古道31.jpg

石头上也长出绿草

特富野古道32.jpg

地衣,是由微观的绿藻或蓝藻与丝状的真菌群丛组成的共生生物。共生体中藻类和真菌各自分工,藻类负责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而真菌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真菌保护藻类防止变干,并从下层土壤中获得矿物质提供给藻类。

特富野古道33.jpg

特富野古道34.jpg

柳杉人工林
优美的柳杉人工林是特富野古道最具代表性的林相景观之一。行走在旧水山线铁道路段,可观上两旁挺拔的针叶树林,这些高约数层楼,树干成红棕色的树种,是由日本引进的柳杉。柳杉的树干笔直,且生长快速,是日本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台湾早期引进并大量造林,适于海拔900-2200公尺的山区,由于从日本吉野地区引进,民间称之为吉野杉或日本杉。

特富野古道35.jpg

特富野古道36.jpg

特富野古道37.jpg

特富野古道,在嘉义县阿里山乡,位于海拔1798-2282公尺,由东端自忠至西端特富野,全长6.32km。

我们只走前段二点多公里,原路折返,森林铁道之美还有山中的清凉,是我回家后一直想念的,只是古道于九月至年底因整修全线封闭,希望整修后可开放全程步道,有机会再次漫游古道。

悠游古道日期:2016.8.24

 

【步道近况】
特富野古道因步道进行整修,自2016年9月1日起至12月31日暂时封闭。

关于步道状况可上国家森林步道网查询--「台湾山林悠游网」
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Rt/RT_2_1.aspx?TR_ID=08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