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當我們的經濟以農業和製造業爲主時,員工創造的價值與投入的時間呈正比。

  比如在流水線上,講究精益生產,要保證各流程環節流轉順暢,每個點上的員工都需要及時完成他的工作,纔不會有停頓和等待,纔是有效率的。

  如果員工在工作中睡覺,相當於偷走僱主的時間,可能會被解僱。

  然而,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裏,工作時長只是一個表象的參照數據,工作效率纔是決定員工所創造實際價值多寡的關鍵。這意味着工作的表現更多地取決於最終結果,而不是過程。

  在這樣的時代裏,員工僅僅是投入時間,造成忙碌的假象是不夠的,還需要專注於創造儘可能高質量的產品。

  而在工作中睡覺可以幫助員工實現這一點。

  01 全民缺覺

  一般而言,健康的成年人每晚需要七到九個小時的睡眠,才能保持活力,但現在很多人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在美國,35%的人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從1985年至2012年間,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成年人比例增加了30%以上。與60年前相比,今天的美國人每晚睡眠時間減少了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半小時。

  而國人的睡眠質量更堪憂,據《2015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有近1/3的人存在嚴重睡眠不足的問題。

  加州大學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Matthew Walker表示,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生產力和創造力都會大幅下降,免疫系統也隨時可能瓦解,變得容易生病。

  同時,與“睡眠欠債”隨之而來的是倦怠,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統計,近70%的員工厭倦了工作,有消極怠工的傾向。

  02 公司應該提供午睡時間

  有專家認爲這種“倦怠感“可能是因爲工作和生活之間界限變得模糊造成的。

  隨着電腦、手機、互聯網等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人們變得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成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富人”。

  但是,這也意味着僱主可以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間,工作中or工作外聯繫員工。員工基本上處於“隨叫隨到”的狀態。有研究表明,84%的員工表示從來沒有在精神上下過班,頂多是肉體離開辦公室而已。

  這種“隨叫隨到”最大的惡果之一就是全民缺覺,進而影響我們情緒和精神的健康。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破壞正常的睡眠會導致人們難以從負面信息中走出來,反覆的負面想法會導致一些精神紊亂的現象,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等。

  社會趨勢也顯示全民睡眠持續時間整體減少,而互聯網技術加劇我們無法獲得充足的睡眠。這無疑是悲劇性的,因爲工作使我們疲憊不堪,而睡眠是最重要的恢復機制之一。

  爲了對抗全民缺覺產生的倦怠,又要求員工在下班後“隨叫隨到“,讓工作和生活之間的界線模糊不清,那麼他們也應該被允許在工作中睡覺。

  如果僱主幹擾了員工本該從閒暇時間中恢復工作所需精力的機會,那麼就應該提供在工作中可以睡覺的機會。

  03 小睡恢復能量

  很多的研究表明,10至30分鐘的小睡就可以恢復活力,減少疲勞,提高記憶能力,恢復機體免疫功能。不僅如此,最近的研究還表明,小睡可能與降低血壓的藥物一樣有效,因此實施“小睡政策”還可以節省醫療費用。

  現在許多公司,比如Ben&Jerry,Zappos和Nike,都允許員工在工作中打盹,這種趨勢或許就是未來。

  員工不被允許在工作中睡覺是過去時代的流弊。在現代經濟中,作爲員工,你創造的價值通常取決於你產生“創造性產品”的能力。疲憊的員工無法發揮其最佳的水平。從本質上講,疲憊的員工正在竊取僱主的價值。

  所以,在現代經濟中,如果你累了,不在工作中睡覺,你應該被解僱。

  參考來源: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4-youre.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