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法國的宮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盧浮宮,其次才是凡爾賽宮。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曾居住過50位國王和王后,但到了路易十四時期,政治中心卻遷移到了凡爾賽,一個距離巴黎市18公里的小城。

放著巴黎市中心的盧浮宮不住,為什麼要搬到凡爾賽呢?

主要是出於政治因素考慮。路易十四親政之後,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加強中央集權。王室遷居凡爾賽之後,貴族也紛紛入住,國王可以更好地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君權得以大大增強。自此,凡爾賽宮成為法國的政治中心,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也都居住於此,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

凡爾賽宮的雛形是路易十三打獵時的行宮,改建為宮殿花費7000萬里弗爾,約合10.5億歐元,大概73.5億元人民幣。凡爾賽宮擁有巨大的花園、鏡廊、人工湖、宮殿建築群、噴泉景觀,奢華到了極致。今天人們到凡爾賽旅行時,還會忍不住發出感慨:住在這樣的宮殿里,該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

凡爾賽宮史專家威廉·里奇·牛頓所著的《大門背後:18世紀凡爾賽宮廷生活與權力舞台》,就像一幅展現凡爾賽宮各個群體生活的全景圖。他從住所、膳食、水源、取暖、照明、清潔、洗衣7個方面,講解在凡爾賽宮居住是一種什麼體驗。在這裡,有繁華與奢靡,也有慘淡與卑微,凡爾賽的生活細節一覽無餘。

凡爾賽宮的居住者主要有:王室、廷臣和僕從,讓我們跟隨威廉·里奇·牛頓的腳步,來一次凡爾賽宮「真實生活」深度旅行。

1、王室:即使最好,也有煩惱

在凡爾賽宮,國王、王后等王室成員的生活起居條件自然要是最好的。

以膳食為例,路易十四經常舉辦「大宴」,菜品種類非常豐富,包括:8道肉湯、10道頭盤、4道烤肉、8道中菜、2道沙拉、4道水果、6道甜品。

沒有動過的「剩餐」,先給國王貼身僕從,他們可以和自己的一個僕人共用。有時他們還會把「剩餐」賣給一些小商販,這樣凡爾賽城內的普通居民也能品嘗到一點國王享用的美食。

照明方面,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的寢宮,每年花在蠟燭上的錢就有20萬里弗爾。1751年為慶祝王太子長子出生舉辦的一場宴會,就配備了8000支蠟燭。

但王室的生活也時不時面臨窘境,例如資源緊缺、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等。隨著凡爾賽宮內居住人口的增加,沒有足夠的洗衣、晾衣場所,國王的襯衣和內衣甚至一度在大馬廄的飲水槽里清洗。王后連專門的洗衣間和洗衣池都沒有,王后的侍從米紹夫人曾提出專設洗衣池的申請,卻被皇家建築部高冷地拒絕了。

而由於排水設施設計缺陷、維修不到位,廁所不及時等問題,凡爾賽宮空氣中常常瀰漫臭味,國王不得不到楓丹白露、馬利宮等處暫住。

2、廷臣:住得舒服,談何容易

除了各級官員,王室成員身邊經常有「榮譽女官」、貼身侍從等人員,他們的身份多是貴族。當他們跟隨國王來到凡爾賽,卻發現宮裡的房子根本不夠住。

人多房少,為了解決住房問題,國王會賞賜土地給廷臣,讓他們在凡爾賽宮附近建房。當然是有一定約束條件的,比如繳納一筆土地稅,必須在一定期限內建房等。但很多人還是願意住在宮內,因為他們認為離國王越近,代表自己的地位越尊貴。

嚴重的供需不平衡經常引發搶房大戰,有時申請比例甚至達到1:11。路易十五為了給自己的情婦蓬巴杜夫人換個鄰居,要通過調換10套房子的業主、花費4個月才得以實現。

好不容易申請到了住房,住進了凡爾賽宮,但想要住得舒服一點,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比如取暖問題,冬天屋子裡太冷,想要裝個火爐,或者煙囪排煙不暢,把傢具都熏黑了,想要個「硬加的煙囪」。或者房間太暗,想要加裝幾塊鏡子或者幾個燭台,讓屋子更明亮一點。這時候就得寫信向皇家建築部總監申請。瑪麗皇后的好友朗巴勒公主,就多次向皇家建築部申請蝸形腳小桌、掛牆燭台,她的丈夫龐蒂耶弗爾公爵則要求在自己的套房內加裝4面大鏡子。

提交申請之後,經常出現的情況或者被否決,或是石沉大海。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可能影響建築外立面的對稱和諧、經費不足、可能引起火災等。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忍受居所舒適度低的問題。

3、僕從:辛苦工作,卻被欠薪

在凡爾賽宮中,數量最多、但最容易被忽視的人群就是僕從了。

從工作時間段來看,僕從有季度工、全年工、周工等不同類別。有的季度工會通過捐納的方式,身兼數職,以達到長期在宮內工作的目的,比如這幾個月在廚房,過幾個月去清潔處工作等。

僕從也分三六九等,這反映在住宿、飲食、薪資等各個方面。在飲食上,國王之家的總管和大侍從可以舉辦「榮譽宴」,邀請有一定地位的賓客出席。總管、內侍、神甫可以在大附屬宮辦「次級宴」,招待一部分侍從。有些僕從則只能拿到微薄的膳食津貼,到城內的餐館吃飯。

凡爾賽宮內的工作類目繁多。以清潔為例,宮內的清潔工作涵蓋了路面清潔工、地板清潔工、牲畜清理工、通煙囪工、煙囪維修工、窗戶維修工等多個項目。有些工作常年由幾個家族承包,比如窗戶維修由蒙蒂尼和熱拉爾家族負責,幾代為王室服務。

僕從們辛苦工作的薪資並不總能按時發放,有時已經影響到了凡爾賽宮的正常運轉。在17世紀70年代,宮內水源短缺,亟須修建新水庫,但拖欠每個施工人員的7400里弗爾工資遲遲不發,工程進度嚴重受阻。負責清潔煙囪的博斯也被拖欠7732里弗爾,一旦煙囪維修不及時,可能引發的火災危險不容小覷。

到了17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甚至拒絕到宮廷中做侍從或女官,曾經炙手可熱的職位漸漸遇冷,人們開始嚮往巴黎和鄉間更加愜意、舒適的生活。

推開凡爾賽宮的金色大門,威廉·里奇·牛頓帶我們逐一體驗了國王、廷臣和僕從的生活場景,《大門背後》的人們要住房吃飯,要洗衣清潔,也要照明取暖,有歡樂的宴會,也有辛勤的勞作,每一天都是極為生動真切的。

只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被裹挾到歷史巨變之中,曾經不可一世的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把凡爾賽宮的排場和奢靡帶到了頂峰。100多年後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被法國人民送上了斷頭台。前文所提到的郎巴勒公主的命運如何呢?根據林達在《帶一本書去巴黎》里的說法:

安托瓦奈特王后的好友、43歲的郎巴勒公主,在遭到毒打和強姦之後,被民眾割下四肢和頭顱。他們用長矛挑著她的頭,在王后囚禁的窗下遊行。

所有的光芒成了過往,在隨後的革命恐怖時期,凡爾賽宮被民眾洗劫一空,王室、貴族或被砍頭,或四處逃散。再後來,凡爾賽宮成了法國歷史博物館,每年數萬名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元稹有首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如果當年生活在凡爾賽宮的王公貴胄可以故地重遊,大概會發出同樣的感慨吧。

(圖片來自法劇《凡爾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