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英國的殖民地獨立了就真的獨立了,英國也很少會去干預前殖民地的內政,這點不像法國,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法國依然對西非法語國家的內政保有巨大的影響力,經常能看到法軍在非洲法語國家縱橫,還有,法國保留的海外領土也遠遠多於英國,為什麼同是殖民大國,英國不學習法國繼續保持在前殖民地的實際影響呢?

當然,關於這個問題我自己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在殖民時代英國相對於法國是佔有明顯優勢的,更富庶更發達,文明程度較高的地區往往落入英國之手,這也導致了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後實力相對較強,英國想讓其俯首帖耳難度比較大,顯然,控制印度奈及利亞南非比控制塞爾加爾尼日中非難度要大得多,其實實力較強文明基礎較高的前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越南今天也基本不受法國的控制。但我的這個答案還是不足,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英國殖民地都有較強的實力,貧弱難以自立的前殖民地國家也是有的,但英國也並沒有試圖去控制那些國家的內政,而且英國也往往願意放手自己的島嶼殖民地獨立,這點又不像法國,我看了一下,除了萬那杜是因為英法共管,葛摩是因為非盟壓力【法國還是賴著馬約特不還】成功從法國獨立之外,只要是落入了法國的島國到今天都還被法國以海外領地的形式繼續殖民著。


謝邀

英國對殖民地的影響和法國這種影響是略有不同的。

法國的影響是政治的,學術的,架構的。

英國對殖民地的影響是戰略的,貿易的。英國人和法國人在擴張這個事兒上本來的看法就不一樣所以在殖民地紛紛獨立之後,造成的影響就在層面上來看全然不同。

參照回答:為何英國二戰後和平地接受了各殖民地的獨立?

大英帝國在19世紀號稱日不落帝國,最強盛的時期其國土加海外殖民地面積高達3000萬平方公里,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二戰以後,英國所有的殖民地都紛紛獨立,英國國土迅速萎縮到英倫三島一個巴掌大的地方?

因為二戰導致英國實力銳減無法繼續控制殖民地?這只是一個因素,甚至不是主要的因素。如果說因為國力下降導致英國無法控制殖民地,那麼,在二戰前菲律賓還是美國的殖民地,二戰後美國國力如日中天,為什麼還在1946年批准菲律賓獨立?以二戰後美國的國力還控制不了一個小小的菲律賓?

這裡就直接給結論了:二戰後英國殖民地能獲得獨立是大英帝國有意推動的,是大英帝國深謀遠慮的戰略布局。

講講這裡的邏輯。

搶地盤爭人口在農業社會是天經地義的擴張行為。因為,在農業社會,地盤越大人口越多就意味著可以搜刮更多的財富。

在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雖然陸續跨進了工業社會的門檻,但是直到20世紀——機械化、電氣化廣泛運用之前,蒸汽化時代人類整體生產力還很落後,落後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當時的人類精英還是農耕文明的思想——具體表現就是殖民地搶得越多越好。

到了20世紀中葉,特別是二戰之後,英美政治精英已經意識到——工業文明進入電氣化、機械化時代,其實根本沒必要直接去控制殖民地!

為什麼?

殖民地對宗主國的好處主要就是兩點,原材料提供地以及工業產品傾銷地。要實現這兩點根本不用直接佔領與治理,只要通過資本控制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強化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層面的聯繫,同樣能讓殖民地成為宗主國的原材料提供地以及工業產品傾銷地。

最重要的是,主動讓殖民地實現「政治」獨立,不僅能給自己落下一個好名聲,而且還從道義上免除了自己對殖民地的治理責任。

好處基本保留,責任全部免除——這就是英美主動讓殖民地「獨立」的動力!就讓一票土著自己去管理國家吧!他們愛咋折騰就咋折騰,只要控制住最賺錢的產業,只要保持貿易自由——說實話,一個工業強國與一個農業國家「貿易自由」就是單方面的掠奪。

按1:很多人對於地盤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迷戀。這種思維還是農耕文明的思維。舉個例子,呃,純粹舉例,大家不要過多聯想。

假設有一個內部國家主動要求加入中國,我們接不接受?答案是肯定不接受啊!就算這個國家有些礦產資料,我們只要拉幾車皮工業品就可以換回來,還能賺錢。你如果吞併它,就得付起治理責任,要投錢給它搞基礎設施建設,要給它提供教育、醫療、養老等等公共服務——全是賠錢的買賣。單純做生意多爽啊,每單生意都是利潤。就算我們心地善良,賺錢之後主動送它一所學校或者醫院,別人還會感恩戴德。真要是連地盤帶人口拿回來,學校醫院公路電網網路通訊全都是你的責任!

所以,只要是地理位置不是特別關鍵所在,盲目擴大地盤就是最愚蠢的行為。

上個世紀80年代,阿根廷人看錯了形勢搶佔英國殖民地馬島,可是這次阿根廷人打錯了算盤。

馬島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原住民很少,治理責任基本為零,但是資源豐富,周圍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島上還有各種礦產,也就是說馬島就是一塊純粹的大肥肉。英國不遠萬里也要調集軍隊去干一仗,生生從阿根廷人嘴裡把這塊肥肉搶了回來。

所以,二戰之後英國主動的戰略收縮,讓原殖民地主動獨立是很有遠見的。

雖然英國總督走了,但是英國資本還在,政治、經濟、文化與原殖民地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看過《摔跤吧,爸爸》嗎?那個女主角拿的所謂的「世界冠軍」其實就是英聯邦國家運動會的冠軍!

英國這方面做得特別好,一個英聯邦運動會,就是不斷加強英聯邦國家的文化凝聚力。

按:英國佬號稱攪屎棍,那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

當年一邊同意印度獨立,卻同時埋下很多地雷,一個是印巴分制,給印度製造一個外部敵人,另一個是留下一個「先進」的皿煮體制,這個成為印度工業化最大的阻礙。印度無法實現工業化又有外部的敵人,那麼英國就永遠可以上下其手,撈取最大的利益。同樣的案例是香港,97移交香港之前,英國佬也是埋下很多地雷的,香港的一些亂象後面多多少少有英國人的影子。

那麼,英國這麼苦心經營最後落到什麼具體的好處呢?

好處就是金融。

全世界現在能夠稱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就兩個,一個在紐約,一個就在倫敦。

英國國土巴掌大的地方,每年GDP產值才2.8萬億美元(大致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點)憑啥能撐起一個全球性的國際金融中心?

除了歷史的積澱,主要就是原英聯邦國家的支撐。

金融產業現在是英國的支柱產業,也是英國在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產業,全球貴重金屬交易包括金銀銅鋁等等都在倫敦,原油交易倫敦也佔據很大一塊份額。

所以,當年歐盟搞經濟一體化,英國加入了歐盟但是死活不肯讓自己的金融體系納入歐元體系。時間久了眼看拖不下去了,就製造難民話題煽動民意搞脫歐公投,本質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金融體系。

英國脫歐美國是最高興的,美國一直想攪散歐盟,一個混亂缺乏凝聚力的歐洲最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最近川普專門跑了一趟英國,迫不及待對英國佬承諾,只要英國與歐盟簽訂脫歐協議,英國馬上就可以與美國簽訂一份最好的貿易協議。

這種毫不掩飾唯恐歐盟不亂的表現讓法德非常反感,所以川普與歐盟領導人會面時默克爾就對著川普直翻白眼。

總體而言,英國的政治精英對力量與趨勢的感覺特別好,在二戰後的全球複雜的國際關係中總能恰到好處處理好幾個大國的關係。比如,英國就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在美國組織五眼聯盟圍剿華為時,英國也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國家。即便如此,英國與美國還能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有的時候,貓哥也很佩服英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手腕與智慧。

原文首發微信公眾號,更多深度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貓哥的視界、貓哥的世界

知乎:花貓哥哥嗶哩嗶哩:花貓哥哥713

原文閱讀:原創 | 聯合國五常都是狠角色?

相關閱讀:

原創 | 中國: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原創 | 人權之殤:英國疫情失控的反思


應該是被老美坑了

老美說,你放棄對外干涉,我就減免你二戰時候欠的債……不過,就算如此,英國對非洲政治方面的影響,也不是其他幾個大流氓能比的。那些大酋長的娃,很多是在英國上學的

看看我們今天多少人學英語就知道英國的影響力了。

還有代議制。

英國留下的是自己的軟實力,他們的政治體制和行政制度才是留給原殖民地國家最重要的成果。

至於題主所說,英國在後殖民地時代控制力減弱,因為英國畢竟衰落了啊,和法國不一樣,兩場世界大戰,削弱了英國的實力,再加上殖民地獨立,英國是一個貿易國家,對他們自身的打擊也很大。

跟題主說個有趣的,現在加拿大的國家元首是英女王,印度也是,隸屬英聯邦的國家都把英女王作為國家元首。

但是沒有人會把法國總統當成自己國家的元首吧。

英國在那些國家留下的不僅是黑奴和白骨,其實也有民主自由和知識財富,所以今天的英國人沒必要保持那種家長式的影響力,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面對其他的國家。

在當今的時代,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更多的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只要看看德國在歐債危機中逼迫希臘還款就知道了,歐洲央行完全遵守德國人的意見,所以現代的大國並不需要炮艦外交,完全可以用經濟手段維持影響力。


英國人想的啊,但是他是被美國蘇聯聯手坑的,想而辦不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