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對於線下場景的你爭我奪、對於新技術的不斷加持、對於生態體系的持續構建……這些現象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以新零售爲主要概念的全新時代正在來臨。對於新零售,有人將它看成是電商的替代品,有人卻將新零售看成是一個和電商毫無聯繫的存在。無論人們對於新零售的看法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它將會取代電商成爲下一個發展風口。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7年我國新零售商店交易規模將達389.4億元,到2022年將至1.8萬億元,複合增長率將達115.27%。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都在告訴我們新零售背後所蘊藏着的巨大的發展潛能。或許,這個市場規模同樣可以解釋以阿里、騰訊、京東爲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之所以會如此篤定地加持新零售的原因所在。

  從亞馬遜無人零售店爲我們帶來震撼的那一刻開始,新零售便開始以一種非常讓人側目的速度來到了我們身邊。在移動互聯網紅利落幕的大背景下,一時找不到發展突破口的人們開始將新零售看成是後互聯網時代的全新發展風口。資本的加入,互聯網巨頭的加持更是讓新零售火爆無比,然而,作爲一個新生的物種,僅僅只是一味地進行資本的鼓動和概念的加持,而不去做真正實質性的改變,必然無法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所以,我們看到了無人貨架的屍橫遍野、看到了線下所謂的新零售商店的冷清異常、看到了各種以新零售爲主要噱頭的輪番炒作。可見,所謂的新零售並不是僅僅只是主打一個概念,“創造”一個模式這麼簡單的事情,它需要的是我們對於傳統零售模式的顛覆以及對於用戶消費升級的精準把控。僅僅只是將新零售看成是一個概念和噱頭的做法帶來的必然是市場的淘汰。

  新零售風口下,各色概念輪番上演

  投資機構的敏銳的市場嗅覺、互聯網巨頭對於市場發展的前瞻性都在告訴我們,他們所加持的新零售並非僅僅只是一個概念。據公開數據統計,僅無人零售領域,在2017年累計融資額就超過50億元。可見,投資機構都是在通過真金白銀不斷加註新零售市場的。投資機構之外,互聯網巨頭對於新零售的投資腳步一刻都沒有停歇,阿里和騰訊在線下場景戰場的爭奪,在新技術領域的不斷加大投資,在物流、供應鏈等環節的持續佈局都在說明新零售正在成爲他們的下一個關注點。

  或許,正是由於資本和巨頭的加持,新零售成爲下一個發展風口的趨勢愈加明顯。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新零售的陣營當中,並且開始將新零售看成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一個以“新零售+”爲代表的全新發展時代正在代替“互聯網+”成爲全新發展風口。由此,社交新零售、社區新零售、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等概念開始涌現,一場概念大戲開始上演。

  概念的多樣難以掩蓋新零售初生的現實。的確,基於新零售爲主要源頭的概念開始不斷出現,但僅僅只是概念的增多,並不能夠說明新零售已經足夠成熟。相反,基於新零售的概念的增加恰恰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新零售初生的現實,因爲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只有新生的物種纔會有如此多的發展可能性。

  對於經歷過互聯網洗禮的人們來講,或許他們更加關注真正能夠落地的東西,而不是僅僅只是概念上的推陳出新。因此,所謂的新零售的概念的不斷增加或許僅僅只是新生的入局者纔會不斷加持的,真正的新零售實踐者更加關注的是在新零售萌芽階段的前瞻性佈局。我們看到的阿里、騰訊和京東無一不是在用深度佈局的方式踐行新零售之實。無論是場景,還是技術,抑或是新零售生態鏈條的打造,這些真正領會新零售意圖和內涵的人才真正走在通往新零售的道路上。

  無論新零售可以帶給我們怎樣的想象力,我們都要始終相信新零售依然是新生事物的現狀。大氣候尚未形成、用戶消費習慣尚需培養、技術亟待破局等現象都在告訴我們新零售初級、稚嫩的現狀,不去豐富新零售本質的結構,一味地加持概念,只會把新零售的諸多尷尬展現在我們面前。因此,新零售萌芽期的概念的多元僅是表面的繁榮,等到資本的鼓吹不再,這些概念必然消散。

  不切實際的概念只會把新零售的發展帶入到新的發展困境裏。習慣了用流量和概念吸引資本投資的人們開始用一些不切實際的新零售概念去博取資本的關注,儘管在短期內這些概念可能會獲得資本的關注,但是,等到概念之風已過,新零售開始迴歸行業本身的時候,那些虛假的概念便會不攻自破。從這個邏輯來看,這些不切實際的概念不僅無法真正促進新零售的發展,甚至還將會把新零售的發展帶入到新的困境裏。

  我們看到的很多新零售的概念多半僅僅只是看到了新零售的火爆發展的勢頭,但是並未真正認識到新零售的精髓,僅僅只是按照互聯網的套路來行新零售之實,最終他們加持的新零售的概念僅僅只是依照互聯網的發展套路進行的舊瓶裝新酒式的發展而已。盲目地去進行所謂的概念創新,而不去結合新零售的實際去進行真正切合實際的發展,新零售到最後只能是一場只有概念營造的虛假的文字遊戲,無法真正給行業的發展帶來本質上的改變。

  其實,現在有很多已經被證明是新零售的僞概念,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等諸多新零售的概念在實際落地的過程當中並不順暢。可見,僅僅只是對新零售進行一些不切實際的所謂的創新並不能夠真正促進新零售的發展,相反還會把新零售的發展帶入到更大的困境裏。

  當新零售的風口在資本和巨頭的助推之下逐漸成爲現實,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了新零售的創業洪流裏。或許是互聯網落幕的尷尬使然,或許是互聯網式的發展套路作祟,有關新零售的概念開始出現井噴的跡象。對於一個剛剛誕生幾年的新生事物來講,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新零售需要的是前期的佈局和生態的搭建,等到風口已成之時,才能真正收割紅利。

  告別概念的浮誇,何爲新零售的正道?

  不得不說,一味地去傍新零售的熱點並未真正促進新零售的發展,相反還會對新零售的發展起到消極的影響。當新零售開始從萌芽走向成熟之際,特別是當人們對於新零售的認識開始不斷深刻之際,人們對於新零售的認識不再僅僅只是停留在概念上,而是開始更加關注新零售究竟能夠給行業和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當告別概念的浮誇,新零售的正道究竟在哪?

  場景是新零售體系下的“關節”。如果我們將互聯網平臺看成是互聯網時代聯通各個要素的“關節”的話,那麼,場景則是新零售時代的“關節”。或許,這纔是新零售早期阿里、騰訊不斷佈局線下場景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場景當中,新零售的B端和C端可以實現聯通,而且場景收集來自B端和C端的信息,最終實現兩者之間的全面打通。

  然而,這裏的場景並不僅僅只是包含線下的超市、百貨商場和零售小店,而且還包括線上的平臺。從這個角度來看,新零售體系下的場景已經遠遠超脫了線上和線下的概念,真正將線上和線下融爲一體。如果我們來探討新零售的王道所在的話,那麼,貫穿線上和線下的場景,深度介入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場景都是決定未來新零售未來的關鍵因素所在。

  所以,我們纔會看到在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之後,參與新零售的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搶佔各種不同的場景,通過場景的豐富化和多樣化來延伸商品與用戶之間聯通的場所。藉助場景,我們無疑可以獲得新零售的關節所在。抓住了新零售的關節,我們才能通過它來掌握B端和C端,真正讓新零售不再是單純依靠流量多寡存在的所在,而是能夠真正影響到B端和C端。

  數據是聯通新零售的“血液”。如果我們將平臺和流量看成是互聯網時代的關鍵所在的話,那麼,在新零售時代,源自於B端和C端的數據則是真正能夠聯通新零售每一個環節和流程的關鍵所在。只有藉助大數據的力量,新零售纔會有了區別於電商最爲本質的特徵。

  在電商時代,平臺對於用戶的瞭解和預判是通過運營手段來實現的,數據其實並未真正發揮太多作用,而且數據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運營端。這除了與電商時代的數據尚未真正形成大數據有關之外,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數據僅僅只是停留在平臺上,對於數據的收集尚且不夠完全。

  當大數據的氣候漸成,數據已不再僅僅只是冷冰冰的數據,而是可以發揮出自身力量的全新能量體。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數據儼然已經變成了聯通新零售的“血液”。如果我們要尋找新零售的王道的話,那麼,大數據無疑是不可或缺的一個。

  以新零售爲原點的概念的不斷出現正在把新零售的發展帶入到一種浮躁的氛圍裏,對於一個初生的事物來講,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告別概念的浮誇,讓新零售迴歸最初的模樣或許纔是真正必要的。找到新零售的王道所在,我們或許才能真正不負風口,贏得紅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