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并没有上涨,但随着季度末,银行在MPA考核压力和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部分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利率有所上浮也是事实,尤其是在大额存单利率明显上浮,成为各大银行揽储的利器。各大银行的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值,比起2月份有所上涨。其中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涨幅度均超过1BP,即0.01%,涨幅最大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环比上涨了2.26BP。2年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上浮幅度均在30%以下,而地方中小银行整体达到了40%以上,还有进一步上浮的空间。大多数银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明显高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没有基准利率,且期限过长,流动性较差,很少有客户选择,所以各大银行也就没有提高利率的动力。大额存单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工具,开始承担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重要角色。这也正好反映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的改革过程。

  农商行及农信社是以县级为单位,各自独立的,比如A县的农信社与B县的农信社,虽然都挂有农信社的名字,但是其实并非同一家农信社,而是互不统属,各自独立的两家银行,此外我国还有上千家的村镇银行。农信社、农商行、城商行及村镇银行这些很多并没有跨区域经营,所以即使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所拥有的银行数量最多也就是几百家,无法代表全国的各家银行。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利率由2.25%下降为2.175%、天府银行的五年期由5.35%下降为4.5%、振兴银行的一年期由5.1%降为4.869%,120天的由4.8%降为4.689%。应该说,从京东金融上可查的银行数据来说,本年度以来,商业银行的利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季末流动性趋紧因素的影响,各大银行面临MPA等考核,揽储压力较大,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存款,也就是必然的选择之一!

  中小银行的揽储难度更大,负债端压力也较大。对于地方中小银行来说,高成本负债依旧是重要的吸储方式,因此在利率上浮幅度更大。尤其是普遍缺乏线下“吸金”的民营银行,不得不通过高成本负债来弥补存款。比如说,大多数民营银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超过5%以上,最高为亿联银行的5.45%。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占比明显低于中小型银行,说明大型银行的吸储能力更强,负债端优势最大。国内银行的基准利率并没有上调。仅仅是各大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而已,至于上浮幅度更大的还主要是那些负债端压力较大的中小银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