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必須要有尊嚴,文物不能蓬頭垢面,必須要融入到人們的生活才更有尊嚴。

  刺蝟公社 | 趙思強

  從單霽翔的辦公室走到故宮午門,大約需要50分鐘,一萬步。他每天要走兩圈。

  他愛走,開會也是走着開,看着周邊的環境,想到什麼了就說。他覺得故宮每天都有變化,走起來才能發現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故宮的環境和工作質量不斷“螺旋式”上升。

  單霽翔任職故宮博物院院長7年時間,這個“螺旋”確實上升了不少,現在提起故宮,人們不再僅僅把它當做有着接近600年曆史的皇家宮殿、珍藏着上百萬件珍貴藏品的博物院,更多想到的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文化大IP。

  4月8日,單霽翔宣佈退休,在這座北京“最大的四合院”走完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他曾多次公開表示,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活不好乾,每一任院長都付出極大努力,但“一失萬無”,一個小偷就能讓院長下臺。

  好在直到退休,單霽翔也沒碰上小偷,他說:“快樂退休!”

  他在任期間,故宮在保守中也打破了一些桎梏。

  2019年元宵節,故宮做了大膽的嘗試:在夜間向公衆開放,邀請上千名觀衆夜遊故宮,免費參觀燈光秀。

  從來沒有人見過被燈光點亮的紫禁城,活動信息發佈之後,門票在17日下午被迅速搶光,由於太過火爆,18日凌晨故宮票務官網直接“404”。在黃牛手裏,一張票可以賣到2000元,甚至還有人叫價5000元求購。

  整個活動的準備時間是十二天,四天的設計,八天的安裝,單霽翔和團隊從未有過這方面的計劃,也沒有經驗,“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我們參與了,我們希望能給公衆一個不一樣的節日氛圍。”單霽翔在今年騰訊UP生態大會上說。

  在“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動之前,故宮已經拿出886件藏品,在午門雁翅樓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展覽《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建院94年以來,故宮第一次掛上了春聯、宮燈、門神。

  故宮正在變得越來越開放。

  這種開放是單霽翔一直極力倡導的,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故宮作爲一座博物館,向公衆開放的可參觀區域和藏品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在單霽翔上任之前,故宮只有30%的區域是對外開放的,99%的藏品在庫房,來故宮的觀衆雖然多,但基本只能沿着中軸線走,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東西非常有限。

  但到了今天,故宮已經對外開放了將近80%的區域,展出的藏品數量也提高到了8%,而在故宮的官網上,你可以看到這186萬件藏品的全部信息。

  爲了讓更多的區域能夠開放給公衆,單霽翔帶着團隊修繕古建築,武英殿修好了,變成陶瓷館,慈寧宮修好了,變成雕像館,南大庫裏的文物搬了搬,改成了家居館,原本只能等着“自然腐化”的文物,等來了屬於自己的參觀者。

  四個花園也開放了,兩個明代的,兩個清代的。城門、角樓也開放了,觀衆可以沿着城牆看風光。

  “文物必須要有尊嚴,文物不能蓬頭垢面,必須要融入到人們的生活才更有尊嚴。”單霽翔說。

  開放區域變大隨之帶來的也是工作量的變大,爲了保護更多文物的安全,故宮五個中控室,65面大屏幕,指揮着3000多個高清晰的攝像頭。原來只開放30%的時候是250人清場,現在每天需要700人。

  但開放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2019年1、2月份,同比增長了51.8%的觀衆,30歲以下的年輕人達到了50%,年門票收入提高到8億元。

  開放的同時,單霽翔也加強了對故宮的整治。他在上任之後踏破20多雙布鞋,走遍宮裏1200座建築、9371間房的事蹟始終爲人津津樂道。在對故宮進行了詳實的調查之後,2012年5月,單霽翔提出“平安故宮”工程的建議,以徹底解決故宮存在的諸多安全問題,一年之後,國務院正式批覆工程實施方案。

  在此之後,故宮針對火災隱患、盜竊隱患、震災隱患、藏品自然損壞隱患、文物庫房隱患、基礎設施隱患和觀衆安全隱患等七大安全問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

  整個紫禁城500年首次禁了煙,還禁了機動車,就算外國總統來了也不好使。破壞古建築羣美感的臨時建築被陸續拆除,爲了解決購票擁擠的問題,還實施了了全網購票,“對於不適應網購的外國人,要教外國遊客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單霽翔說。

  變化還體現在許多細節上,單霽翔在2013年提出“開放區不允許有一片垃圾”,到今天已經基本實現,還新增了1400只許多讓遊客休息的實木長椅,每隻造價高達3500元。此外,單霽翔還在故宮掀起了一場“廁所革命”,增加了女廁的數量,甚至有一個職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間。

  在幫文物找回尊嚴之後,單霽翔又幫入館的觀衆找回了尊嚴。

  “越是領導來的時候,一定要給他看最不好的地方,這樣領導的責任心油然而生,就給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屢屢得逞。”2017年,單霽翔在幾年前的一次講座視頻被網友發現,他靠着一點“小心機”拿到4億資金的小故事,讓單霽翔越過了故宮博物館館長這個嚴肅職位,變成了一個“網紅”。

  但他自己覺得自己不是網紅,更不是段子手,只是在講故事。“我覺得應該講文物背後的故事,我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把這些歷史和文物藏品的故事講出來,可能人們會更愛聽一點。”

  讓年輕人喜歡的,不僅是單霽翔的故事,還有他帶領故宮在互聯網上做出的種種嘗試。

  2015年7月,故宮推出一個H5,明成祖朱棣從畫像中跳出來,唱着rap,玩着自拍,用微信、QQ與自己的後宮和大臣聯絡,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歷史形象,讓人見識到了故宮在互聯網營銷中到底能放得有多“開”。

  在這之後,故宮開始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佔據互聯網原住民們的視線,2016年,一部叫做《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在B站爆紅,評分9.9,三集共有接近十萬的彈幕量,主創團隊用10萬字的田野調查報告,4個月集中拍攝,100小時素材濃縮出的精華,把這些匠人們的故事講給了年輕人。

  之後,故宮又在《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等節目中頻繁出現,刷足了存在感。而真正讓故宮“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是故宮推出的近一萬種文創產品。

  2008年,故宮成了國內第一家開設淘寶店的博物館,但起初幾年並沒有被很好地運營起來,故宮古老而神祕的形象,始終沒能找到和大衆非常好的結合點。

  2013年,臺北故宮推出了一款“朕知道了”的紙膠帶,給單霽翔提了醒,他帶着團隊前往臺北學習借鑑,不到一個月後,就舉辦了一場“把故宮文化帶回家”文創設計大賽,第一次面向公衆徵集文化創意,大獲成功。

  “過去我們叫文化產品,現在我們知道了,中間必須加兩個字,創意。什麼叫文化創意產品?我理解就是要深入地研究人們的生活,人們生活需要什麼就研發什麼。”單霽翔說。

  弄清楚怎麼做才能更能“接地氣”之後,故宮文創迅速發展起來,“奉旨旅行”行李牌、“朕看不透”眼罩、“正大光明”充電器等等融合歷史與當代年輕人語境的IP產品,四年時間,故宮的文創產品銷售額翻了三倍,從6億增長到了15億,成爲國內第一文創IP,很多人都期待着故宮還能怎麼玩。

  偶爾也有玩脫的時候。2019年年初,故宮淘寶系列彩妝上線不足1月就宣佈全線停產,對此故宮淘寶方面解釋道:從外觀到內質仍有很多進步空間。角樓餐廳提供了一陣子火鍋,也因爲安全隱患問題沒了下文。

  除此之外,單霽翔還一直積極推動着科技和故宮的結合。端門建起了一個數字博物館,通過數字地圖可以瞭解1200棟古建築的信息,有1500塊地毯可以觀賞能夠,75000件書法可以臨摹。

  重華宮有一個多寶閣,觀衆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器物,放大,旋轉來看,甚至還可以分解。坐在皇帝的寶座上批奏摺,還能拿到一份機器的打分。

  “故宮博物院不斷‘讓文物活起來’,成爲服務於大家的故宮、走向世界的故宮。”單霽翔說,對於帶領着故宮實現在互聯網時代完美轉變的他來說,退休可能只是換個身份在故宮行走而已。

  參考資料:

  《單霽翔:我是故宮博物院院長,我不是段子手》 人民網

  《“故宮操盤手”單霽翔》 網易科技

  《故宮院長單霽翔,2018年的最後一班崗》 北京晚報

  知乎問答:如何評價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上任以來的一系列舉措?

  單霽翔2019年騰訊UP生態大會演講

  趙 思 強

  關注二次元、互聯網人物

  添加時煩請註明姓名、機構、職務

  END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媒體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互聯網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