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統治的重點在官、學兩制。

明初中央機構的設置沿襲元朝制度。一統南北之後,對原有制度一再變革,使政、軍、法三權集中於皇帝一身。地方官制最初也沿襲元制。1376年(洪武九年)朱元璋著手整頓地方官制,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無論內地或邊方皆須聽命於中樞,從而建立起集權於上而適度分權於下的統治秩序。

明朝官制一個顯著特點是,不斷強化監察機構的職能。

朱元璋非常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國家立三大府,中書總政事,都督掌軍旅,御史掌糾察。朝廷紀綱盡繫於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明史·職官二》)

明朝監察制度涉及政務決策與實施、官吏任免與黜陟以及刑獄審決,其職責範圍十分廣泛。

一是對政令的制定與執行有「各陳所見,直言無隱」之責,不僅可以參預議政,且在實施中可提出意見;還負有監察文武百司的職責。六部及朝廷內外奏請皇帝的章疏須經「六科給事中」審查,「駁正其違誤」。六部奉旨執行須到給事中處登記,按時辦理註銷,延期則予以參奏。六科給事中作為監察六部的機構與十三道監察御史作為監察地方的機構同時並行,稱為科道。

二是參與銓選、考選各級官員的全部活動,還有彈劾百官的權力。明制,凡大臣升遷必考滿。考滿由吏部負責,台諫官也要參與;考核文官由吏部及都察院參與,科道官監督;糾察官吏不稱職及非法行為,也是科道官的職責。舉劾可「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

三是對最高司法機構:刑部、大理寺實行司法監督。明制,刑部審理獄案、大理寺覆核駁正,均須受都察院的監督審查。同時,朝廷還派遣監察御史、巡按御史參與地方要案的審理。

明朝監察制度極為嚴密,六科給事中、十三道監察御史、都察院,各司其職又相互糾察,構成了一張縱橫交錯的羅網,監督及協調著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為維護皇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明朝設置了比唐、宋兩朝更為完備的學校制度。官學按其設置可分兩類:中央官學與地方官學。前者主要有國子學,後改名為「國子監」。明朝國子監有南北之分。南京國子監規模恢宏,明成祖增設的北京國子監規模不及前者。

在國子監求學的學生通稱「監生」。明代在國子監學習的還有來自鄰邦高麗、日本、暹羅等國的留學生,稱為「夷生」。明代國子監學生數量最多時接近萬人。

監生待遇較為優厚,膳食概由朝廷供給,服裝、冠履及被褥亦由政府按時分給。已婚監生則供養其妻兒。省親回原籍,還賜路費。對邊遠地區的監生及外國留學生更加優待,還厚賞其僕從。

明代國子監學生待遇之優厚為前代所不及,而其對監生管束之苛嚴,亦為前代所未見。全監學生共分六堂,每堂設堂長一人,管理全堂事務,按學生所犯過失的次數多寡而定處罰的輕重。堂長對學生嚴加管理,按時檢查出入。

國子監授課由祭酒、司業、博士擔任,其對教職人員的選拔特別慎重。司業一席往往特選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充任。

監生歷事制度為明朝一大創製。監生入學到一定年限,便分撥到政府各部門實習,「先習吏事」,稱為「撥歷」。分撥到吏部、戶部、禮部、大理寺等部門實習政務者,稱「正歷」;分派至諸司寫本(謄寫奏本)等事務者,稱「雜歷」。通稱「歷事監生」。這些監生實習的時間長短不等,長達一年,短至三個月。監生歷事期滿經考核,分為三等,上等送吏部銓選授官,中等不拘品級、隨才任用,下等回監繼續學習。選派監生歷事的初衷,是為了彌補明初官吏之不足,然而通過實習,監生得以較廣泛地接觸實際生活,獲取從政經驗,有助於官吏的培養成長。

地方官學分府學、州學、縣學,學生分為廩膳生、增廣生、附學生三類。前二類學生數有限額,在京府學60人,在外府學40人,州學30人,縣學20人。附學生沒有名額限制。初入學者往往為附學生,經過歲、科兩次考試,成績優秀者依次遞補為廩膳生、增廣生。前者在校期間享受政府提供的膳食。明初每月每人給廩米六斗。增廣生不享受廩膳待遇。學生在校學習十年,學無所成,或有大過者,罰充吏役,並追還廩米;學業及品行優秀,則依次提升,直至進入國子監。由此可見,明代地方官學同中央官學是相銜接的。

朱元璋設計的「科舉之式」則把明朝官制與學制銜接起來,並成為明朝統治的「永制」。按禮部頒行的「科舉定式」,士人童試合格後,須依次通過鄉試、會試與殿試三級考試,才能「金榜題名」,取得進士頭銜。一旦獲取這個頭銜即使不做官也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幾曾看見不曾中進士的人可以叫做名士的?」

明代殿試僅確定考生的等甲名次,並無考生名落孫山的事。殿試發榜分為三甲,一甲只有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均無限額。有明一代開科91次,總共錄取進士24363名。明代進士獨重,成為高級官僚的主體。「公卿大夫之業皆出於此」。

科舉取士制比薦舉制更有效,選拔的人才整體素質也較高。明朝「非科舉毋得與官」,科舉制好比畜水池,源源不斷地向朝廷輸送治國理政的人才。

科舉制在明代達到鼎盛,也使明朝學制走向衰落。清人湯成烈說:「明科舉之法興,而學校之教廢矣。國學、府學、縣學,徒有學校之名耳。考其學業,科舉之法外,無他業也;窺其考慮,求取科名之外,無他志也。」科場到頭來成了摧殘人才的場所。

殿試場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