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口腔潰瘍,又是眼角來個小膿包,臉上長痘痘,然後火一上來,大便就出不來了,心情無比煩躁。。

以前的我,面對上火,各種手段無所畏懼,統統往上整:苦味涼茶,三黃片,清熱消炎藥。。

又聽某董說,喝他的產品可以延長壽命10%,我更開心了:耶,不僅下火,還漲生命值呢~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唔,必須誠實地說,有時還真的挺管用,今天一杯涼茶下去,明天痘痘就消了,又恢復了好心情;

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清熱消炎的手段上的多了,慢慢就真的不管用了……

不僅當下的火去不掉,身體還越來越差,上火越來越頻繁,還一次比一次嚴重——讓我不禁思索:上火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總是上火?

到底上火是什麼?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特地翻閱了很多葯書,才知道,原來我們「上火」,就是中醫上說的下寒上熱

寒,不光是溫度低,還代表了停滯、沉積的狀態;

熱的性質是「炎上」,中醫有個名詞叫「虛火上炎」,意思就是火苗都是往上躥的,你見過往下躥的火苗嗎?(說見過的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我記得以前物理學過的一個知識點,熱空氣總能向上升騰,而冷空氣總是沉降,為啥呢?

很簡單,熱空氣中分子活躍度高,密度較小,因此容易上浮;而冷空氣中分子活躍度低,密度大,因此容易下沉。這不和中醫講的上熱下寒有異曲同工之妙嘛~~

原來,我們「上火」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的寒太重了,寒在內沉積,佔據火的位置,把熱排斥在外;

而熱往上走,於是就出現了所謂的「上火」癥狀:口腔潰瘍,牙齦、咽喉腫痛,眼睛發炎,臉上長痘,便秘,小便超黃,口臭很重等等等等。

很多人只要上火了,就考慮外界的因素:什麼今天吃火鍋了,明天又吃辣椒了,後天空氣又幹了……

火鍋、辣椒、空氣紛紛躺槍,並表示:這個鍋我不背!這一切都是因為你體內的「寒」!

又為什麼總是上火?

上火的根源不是因為有熱,而是因為有寒。

那麼,總是上火,就是因為——總是有寒啊!是不是很有道理

而清熱消炎的手段都是寒涼的,你發現了嗎?

它從上往下,先遇到火,火勢被鎮壓、減小,上火的癥狀暫時得到緩解;

但它不是到這兒就不走了,它會繼續往下,到達脾胃,到達身體更往裡的地方——於是下面越來越涼,下次上火的火勢會越來越大!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發現,經常上火的人,往往都手腳涼、小肚子大,小肚子涼,還有啤酒肚

那中醫怎麼從根本上解決?

有沒有什麼東西,既可以滅火,滅完火之後還不讓身體更寒涼呢?

熱騰騰的大米湯說:選我!選我!!選我!!!

連西醫都說,很多所謂的上火癥狀,第一大原因就是:水分攝入不足。

冷水可以滅火,但是會傷脾胃,導致身體更加寒涼,脾胃功能更差;

大米湯也可以滅火,不僅不傷脾胃,還補充了津液,粳米還可以幫助養胃氣。

這就是中醫的思路:在清虛熱的同時,不忘溫里,解決根本的「寒」,同時保護胃氣。

雖然上火的根本原因在於寒,但是不代表就一定全部用溫熱葯。

拿早清好來說,有降火的功效,組方:桑葉,牛蒡、山楂、薏米、姜、茯苓、山藥陳皮、黃精、甘草、枸杞等;其中桑葉牛蒡都是偏涼的材料,在清虛熱的同時,不忘用山楂陳皮調和胃氣,用姜溫煦的力量溫通經脈,同時茯苓,山藥養護脾胃,甘草緩中、保水。

整個組方體現了在清熱的同時,時刻不忘「保胃氣,存津液」的立方思想,所以有些人覺得早清好會不會偏寒,其實不會的,正如首都中醫藥大學張導師所說:其方立巧,藥理互補。

雖然早清好選取的原料均是葯食同源的藥材,具有藥材的藥理作用,但是早清好可是名副其實的食品,所以並不擔心副作用的問題,除了對便秘,上火有食療作用以外,也廣獲三高人群的喜愛,有調節三高的作用;免去熬中藥的麻煩,開水沖服,非常方便

熱清下去,該處理「寒」這個小妖精了

上火的現象已經解決,那麼下一步就是引火歸元,拔除寒濕,一般首選的是食療,關於去寒濕,一般都會用到健衛安姜寶,提升脾胃功能,排出身體寒濕。這一塊下次再講吧~

SO~~講了這麼多,你get到了嗎?反正我是漲知識了~

明白了這些道理,遇到上火,我再也不亂喝涼茶、喝果汁、吃清熱消炎藥了。因為中醫思路從根本上給了我對付「上火」的啟示,我也明白,逞一時之快,只顧當下,長此以往,傷害的還是自己的身體,所謂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