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沛县起义之前,作为主吏掾的萧何,无疑是文化水平最高,又最有人缘的一个人。他在整个沛县也很有名望,沛县各种重要的集会活动,都是他出面主持的。比如当年沛县县令给吕太公接风洗尘的时候,就是由萧何来主持。

  萧何剧照)

  萧何既然那么有名望,水平又高,人缘又好,为什么大家不拥戴萧何当头领,反而推举一个无赖刘邦当头领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具体的过程。刘邦本身是个亭长,县令派他押解一帮囚徒去骊山修秦皇陵。但是一出发,就逃跑了不少人。刘邦没办法,干脆把剩下的人全部放了,自己也带着十几个人到山上躲了起来。

  那时候,农民起义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爆发起来,沛县县令害怕被农民起义军杀死,于是想也举起义旗。但是萧何、曹参等人对县令说,你是秦朝县令,你举义旗,大家恐怕不会听你的啊,还是把刘邦请回来吧。

  于是县令便同意把刘邦请回来。可是刘邦带着百十个人回来的时候,县令看见刘邦人多,又害怕了,关了门,不准刘邦进来,还把萧何、曹参等人抓了起来。后来,萧何、曹参逃脱出来加入刘邦,并帮刘邦写了一封《告沛县父老书》,射进城里。城中人看见了,造起反来,把县令给杀了,把刘邦迎进城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家之所以推举刘邦,是因为刘邦就是大家迎接回沛县的。

  不过,也不能说把刘邦迎回来,刘邦就该当头领。毕竟刘邦本身是个地痞,品行也不怎么样,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朋友。就算有朋友,也只是一些街头混混。大家怎么会真心拥护他呢?

  (刘邦剧照)

  于是,接下来就发生了谁来担任沛县县令的事情。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历史人物——高瞻远瞩的政治名家·汉初三杰之首萧何》,以及熊良钟的《中国古代宰相传·萧何》里面写道,当时刘邦推脱,不同意。于是,萧何把大家推荐的包括刘邦在内的10个人的名字写在十张纸上,说采用抓阄的办法,交给“天意”,结果萧何把十张纸都写成刘邦的名字,抓起一张看见是刘邦。当时刘邦还想推辞,萧何干脆把剩下的十个纸头全放进嘴里嚼烂。于是就只能是刘邦了。

  不过,对这个说法,我是很怀疑的。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纸呢。如果萧何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布帛上,他也把布帛吞不下去啊。

  那么,当时大家为什么不推举萧何,却推举刘邦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所有的人都不想担责任。

  要知道,当时是把沛县县令杀死,另外拥戴一个人起来当县令的。如果农民起义最终取得成功倒也罢了;如果最终失败了,是要但责任的。显然,当沛县县令,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职位,大家都不愿意冒这个险。

  事实上,这个话,《史记》上也已经写了:“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萧何、曹参都是聪明人,知道这个事情干起来,风险系数太大,因此都把刘邦擡出来顶缸。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萧何不大可能把十张纸条都写上刘邦的名字。毕竟这并不完全是美事,这样干,刘邦肯定会恨死他的。

  虽说大家推举刘邦,但是刘邦却一直不愿意干,所以直到最后,他也不担当沛县县令,而只是称为“沛公”。

  (刘邦起义,图取其意)

  二、刘邦身上出现过很多“珍怪”。

  这个话,史记上也有记载(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刘邦身上出现过什么“珍怪”呢?我们现在知道了,莫过于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正是刘邦身上曾有过的诸多珍怪之一。

  当然了,这个故事,也可能是萧何等人听说刘邦曾喝得醉醺醺的,斩杀掉一条蛇后,人为附会出来的。毕竟萧何是知识水平很高的人,随便一编,大家可能就相信了。也刘邦自己也相信了,因此最终才答应承这个头。

  除此外,还“卜筮之”。当然了,当时的那些占卜,都有很多人为因素。占卜师知道萧何等人想干什么,在解释卜卦的时候,认定刘邦“最吉”,也是有可能的。

  三、刘邦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

  萧何等人知道,搞起义,那是玩命的,并不是文化水平高,就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气势,要有一种敢作敢为,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而在这方面,没人比得过刘邦。因此,推举刘邦,显然是最恰当的。

  (参考资料:《史记》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