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研究团队示范如何使用脑波沟通辅具设备。(photo by台湾醒报/陈恩洁)

【台湾醒报实习记者陈恩洁台北报导】面对全身逐渐失能的折磨,表意辅具进步,使渐冻人看见痛苦减轻的曙光!台北科技大学2017年起与渐冻人协会发起渐冻人意念辅具开发计划,经过一年的发展测试,完成15套「智慧脑波沟通设备」,使患者能借由脑波意念,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清楚表达意思。

渐冻症学名为「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感觉神经元、大脑等皆运作良好,唯运动神经元渐进性退化,造成全身肌肉萎缩无力,病症晚期连眼球方向也无法控制,因此也无法用眼动装置进行沟通。渐冻症好发年龄为40-60岁,男女比约1.5:1,台湾每年新增病患至少460人,目前全台罹病人数约1,000人,平均每3天就有一位新病友。

台北科技大学刘益宏教授自去年起与渐冻人协会合作,由曹仲植基金会资助,开始进行智慧脑波沟通设备的研发、测试。刘教授致词时表示,他的研究团队从搜集患者脑波资料开始,分析病友脑部最佳沟通通道,将所需电击颗数由30颗降至5颗,随后因应病友需求,以演算法开发精准度高的系统软体,并增加注音拼字版。

整套脑波沟通设备包括电击组、系统软体、脑波机及电击帽,其中电击帽原本要价5.7万台币,非常人所能负担,因此该研究团队亲自到迪化街找布料师傅量身订做,压低成本。刘益宏表示,接下来病友实际试用脑波沟通设备才是旅程的新起点,未来研究团队将依据病友回馈的资料进一步改善。

已全身瘫痪、倚赖呼吸器的渐冻人协会前理事长陈大谋今日与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屈颖一同出席记者会,屈颖表示,此次新研发的辅具有很大的突破,除了让病友能被动回答Yes/No问题,更跨越障碍,使病友能藉多样选择与人进行主动沟通。协会现任理事长林咏沂致词时也表示,他对北科大研究团队、曹仲植董事长等为渐冻人所做的贡献感激程度并非言语所能表达。

该脑波沟通设备藉电击感测脑波,借由特定指令(请患者想像右手握拳),让患者选择想表达的意思,其中包括紧急、生理、心理等层面的选项,期待能借此拉近病友与照顾者间的距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