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发现胆红素值偏高,是肝脏出了问题,还是有其他原因?


有位慢性B肝带原者来信询问,服用B肝抗病毒药物大概3年了,肝指数都正常,B肝病毒也测不到,有轻微的肝实质病变,可是抽血的胆红素值总偏高至2点多,最近一次竟然升高到3.7,很担心是不是肝硬化厉害,快要爆肝了?他很紧张还去做了肝纤维化扫描,结果显示纤维化程度才第二级,医师说他胆红素值高,有可能是体质的关系,先持续保持追踪即可,这情况到底要不要紧?


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董事长、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许金川,于最新专栏「 《爱肝加油站》胆红素值莫名偏高 可能是先天遗传所致」答复指出,胆红素是红血球中的血红素代谢后的产物,首先会转变为未结合型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经由肝脏的转移酵素作用,再变成结合型胆红素才能排出肝细胞至胆道,最后再流入肠道,两者之总和称为总胆红素,可做为评估肝脏功能的其中一项指标。


抽血胆红素值偏高,首先要厘清肝脏是否出了问题,例如有无结石造成胆道堵塞或长了肿瘤压迫胆道,导致胆汁无法顺利排出,或是否有病毒、药物、酒精等引起严重肝炎、肝细胞坏死,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胆红素就会升高,另外,如果有血液疾病导致红血球被大量破坏、造成溶血,血色素量增多,也会使胆红素值升高。


这位民众虽有B肝带原,但是在抗病毒药物控制下,肝指数都正常,B肝病毒也测不到,肝脏只有轻微纤维化,因此,长期以来的胆红素值升高,应该非B肝病毒引起肝炎,或因肝功能衰退所致,建议可进一步排除是否有胆道问题或血液方面疾病,若确定没有,则可能是先天遗传因素引起的胆红素升高血症。


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的机转相当复杂,研究指出可能与肝脏内的转移酵素含量较少有关,患者的总胆红素值及未结合型胆红素值都会偏高,总胆红素值大都介于1.2至3mg/dl,鲜少超过5mg/dl,不过此症并不会影响到正常的肝脏功能运作,亦不会造成其他疾病,一辈子对健康也没有什么影响。因此无需过度担忧,原则上,只要做好每半年的定期追踪就行了。

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网站《 肝病知识》指出, 一般抽血检验会验直接胆红素(D-Bil)及总胆红素(T-Bil),正常人的直接胆红素大约在0.4mg/dl以下,总胆红素大约在1.2mg/dl以下,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0.4mg/dl以下。


此外,针对服用B肝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民众,许金川教授也曾在专访时提醒,目前的B肝口服抗病毒药物服用之后,会让肝指数恢复正常,病毒量会降低甚至测不到,但不可轻忽的是,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把血液中的病毒清除,但肝脏里面的病毒是清不掉的,且因为之前病毒已经在肝脏潜伏几十年,甚至更久,肝脏说不定已经纤维化甚至硬化,或已经长了肝癌,所以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完整的肝功能检查、胎儿蛋白检查及腹部超音波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