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jpg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大块失落,那是心理上的阴影。除非遇到一些特定事情,才会触发那块失落的阴影。而在历劫重生后,也才会意识到,原来那块失落的阴影竟是力量的来源。

 

  我有点意外,《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会如此触动我心。女主角Cheryl的失落,我不能说我可以完全理解,但也与母亲连结相当深刻的我,似乎能感受到那股痛。而我也才明白,借由那股恐惧与疼痛,纵使其致人于死地,当它无法杀死你,就确实能够使你更坚强。

 

  妈妈前两年检查发现肺部有结节,乍听消息的我只是微笑地告诉她不要担心,一切都会很好。当下我对自己的反应有点惊讶,我竟然还能笑笑地告诉妈不要怕。然而,在那段期间里,我总是在做恶梦。有一个梦,我到现在都还印象深刻。场景是在我家客厅,五岁的我与二岁的弟弟,家里只有我们,不见妈妈。我在等待我妈的归来,却等到一通电话,是妈妈的声音。我拿起话筒就问:「妈妈你不回来吗?」我妈却说:「谁是你妈妈?」我开始有点难过:「你就是我妈妈啊!我跟弟弟都在家里等你耶!」我妈却坚决否认,说我们才不是她的孩子。但我已经心急了,边哭著边说,我们是你的孩子!你是我们的妈妈啊!还叫弟跟妈讲电话。最后,我是被泪水呛醒的,枕头湿了一大片,尽管明白那只是梦,我仍止不住泪水。潜意识里的我非常害怕失去母亲。而当看到Cheryl的妈妈知道检查结果,开始住院,直到离世那段,差点要失去母亲的恐惧再度向我袭来,那种害怕失去的苦楚是很深层的。但我很庆幸的是,我的妈妈还活著……

 

  人必须要受到极大的分离痛苦,才会从母胎来到世上。婴儿从产道出来的那刻,嚎啕大哭的原因就是与母亲的分离吧?然而,面对自己的母亲离世,与母亲连结深刻的Cheryl来说,是很难走出伤痛的。于是,她放纵自己,活得像尘土那样。但已归尘土的母亲确是一直在冥冥之中,守护著女儿。

 

  Cheryl从小就默默自己承担许多事。当父母感情不和睦,最年长或最敏感的孩子总会承担许多情绪,不管是来自于自身或是他人的,而且这复杂情绪之中,还有很多是自己无法理解的。而这样的孩子,其实人格中的阴影相当大。有时候,阴影可能是化作力量的助力;但有时候,若让阴影的力量过剩,则有可能走向歧路,用毁灭来终结一切。

 

  各方面皆能维持完整机能的家庭,不管是爸爸或妈妈都非常不容易。看著Cheryl的母亲带著她与弟弟离家出走,我也不禁想到,在我儿时,常常用酒浇愁、消除郁闷的父亲,喝完酒就爱骂人,骂妈又骂我。妈妈那时候也年轻,跟老爸大吵,吵著要离婚,说:「大的跟你,小的跟我!」听在耳里,我觉得不是滋味,一是受不了大人的争吵,二是有种被母亲抛弃的感觉。所以,我讨厌看到他们吵架。在他们冷战时,我会想方设法串联我弟让爸妈和好。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忍受不了一丝不和谐或是假和谐的环境之故吧。

 

  当巨大的沉痛袭来,软弱凡人非圣者,第一个反应不会是「面对」,well,至少我并非如此。我会选择放纵,沉沦于欲海或孽海。因为我沉沦过。唯有沉沦过的人才知道原来复原之路如此漫长,才知道你必须去面对自己犯下过的所有错误,才明白很多事情不是由人或环境逼迫自己如此田地,而是出于自身的选择。堕落之后,幸运的人会清醒,然后开始学习面对与负责,那些排山倒海的罪恶感、愧疚与憎恨久久不散,但必须去直视那些丑陋与不堪,才有可能原谅自己,拥抱那个其实脆弱且无能为力的自己──错了,知错了,原谅自己的过错,以得到真正的救赎。

 

  《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的电影安排,前面的蒙太奇画面不断,短暂、错落又破碎,就如女主角的前半人生。而随著故事推进,蒙太奇仍然出现,但节奏相对上比前半段顺且稳多了,也暗喻著女主角的思路慢慢整理出一条脉络。

 

  忘记在哪里读过的,还是编辑过的,写说:「不要相信你在坐著(静态)时所想到的答案。通常,好的灵感与解答都是我们在行走(动态)或运动时浮现的。」我相信这个理论,人动心静,而人静心燥。什么都不做时,乱七八糟的想法反倒会冒出来干扰我们;活动身体时,由于把心念放在当下,注意步伐、留意呼吸与肌肉,一闪而过的灵感却相当鲜明,如暗夜天空里的一道闪电那样,清晰得令人惊叹。

 

  或许很多人不懂,为什么心灵受创就要去做些好像是挑战自己、如苦行僧般的体能修练?有些人是想借此知道,自己是否还有能力与气力继续活下去;有些人则是已经一无所有,既然失去全部,何不就再次任性去探看自身的韧性?有些人则想要知道……是否真的有神的存在。

 

  当感觉自己的身体已达极限,还对著上帝干干叫,筋疲力竭之后,经过濒临死亡般沉眠,会有如重生般轻盈。

 

  人类大多小看自己,所以每天把自己困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偶尔做个白日大梦就已经偷笑。而现在,越来越多人都是如此的原因是,我们让身外之事占满自己的心与脑袋,无暇自顾,也怠惰锻炼自己的身体。当身体做不到,心也不可能认为自己做得到;但当身体做到了,心也会因此受到鼓舞,进而产生勇气,有动力继续往前。

 

  《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的英文书名与电影名同是「Wild」,我没看过原书,也许有说明相关讯息,但我猜想,为何是这个名字的原因,除了她将自己身置荒野,更是因为这片广袤的wild让有著wild灵魂的Cheryl重新找到了希望吧。

 

  我经手过的《我跑步,所以我存在》(Running & BeingThe Total Experience),是一本告诉读者「要活就真的不要放弃动」的书。在这本书中,不仅会看到作者席翰医生对跑步的热爱,重要的是,他还传达了一点--运动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须技能之一。因为行动,才能使脑袋清晰。就如日剧《陆王》所讲的,人类与生俱来有著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能力,那就是长时间地跑,也就是如此才能够于生存竞争中活下来(题外话,看完这部日剧真的超想跑的啦!)。

 

  所以,当思绪阻塞时,动吧!当情感凝滞时,跑吧!当人生遇到瓶颈时,停下来,然后试著走一条长到看似永无止境且可能令你绝望的路吧!反正,你也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不是吗?

 

  也许,能够走完那条路的你,就能够继续走著自己的人生路,无论明日太阳是否依旧升起,都有办法继续走下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