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军舰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先说什么是鱼雷炮舰

鱼雷炮舰是19世纪7、80年代出现过的一种昙花一现的舰种,后来在军舰进化的道路上被淘汰。

所谓的鱼雷炮舰(Torpedo Gunbaot),就是以鱼雷为主要进攻武器,同时仍保留著传统炮舰的武器和设计的军舰,与之类似的还有鱼雷巡洋舰(Torpedo Cruiser),二者的主要区分是排水量,通常1000吨以上的算作是鱼雷巡洋舰,以下的算成鱼雷炮舰。

(大型鱼雷军舰的鼻祖,外形怪模怪样的「多音天蚕」)

这种舰种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19世纪70年代鱼雷得到运用后,主要的载体是鱼雷艇。但是鱼雷艇普遍吨位小、航程短、所载的鱼雷发射装置也少,难以出远海作战,在此背景下,海军界出现了一种理念,即创造一种可以出远海作战的,体型比鱼雷艇大的专用鱼雷战军舰,1881年英国建造了著名的巡洋舰「多音天蚕」(Polyphemus),排水量2640吨,装备5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由此开启了大型鱼雷军舰的历史。之后法国、俄国等国相继建造这种鱼雷军舰,中国船政也曾建造过著名的「广乙」「广丙」「广丁」等号鱼雷军舰(排水量很尴尬,刚好是1000吨,因而有的地方算他们是鱼雷巡洋舰,有的地方则算成是鱼雷炮舰)。

(福建船政建造的「广丙」号鱼雷炮舰。)

鱼雷军舰出现后,实际上好景不长。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铁甲舰、巡洋舰等传统军舰,也都纷纷装上了鱼雷管,鱼雷发射管几乎成了海军作战军舰的标配武器。在此情况下,专用鱼雷军舰这一舰种就难以成立,其中的鱼雷巡洋舰彻底消亡,而鱼雷炮舰实际上后来曾向类似驱逐舰的方向演变。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从英国订购的「飞霆」号军舰,就属于是以猎杀鱼雷艇为主要设计目标的鱼雷炮舰)

当时因为鱼雷的威力巨大,而鱼雷艇体型小、速度快,采取发射完鱼雷就跑的战术,大型军舰很难克制这种小家伙。为了寻找鱼雷艇的克星,产生了两种设计思路,一种就是仍然采取鱼雷艇的设计形式,造更大的鱼雷艇,用来专门对付小鱼雷艇,后来这条进化路线进化出了驱逐舰;另外一种就是鱼雷炮舰,沿用炮舰的设计外形,尝试建造航速更高的鱼雷炮舰,来对付鱼雷艇,最终没有拼得过鱼雷艇形的驱逐舰,就此消亡。

再说鱼雷炮舰和鱼雷艇、驱逐舰的关系

说完了上面鱼雷炮舰的身世,就不难理解鱼雷炮舰和鱼雷艇、驱逐舰的关系了。

相对于鱼雷艇,在鱼雷炮舰发展史的前半段,其理念就是一种「大型版、加强版的准鱼雷艇」,用来弥补鱼雷艇不能出远海作战的问题。而到了鱼雷炮舰发展史的后半段,鱼雷炮舰曾被设定用来当消灭鱼雷艇的猎手。

(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期间从英国购买的「龙田」号鱼雷炮舰,舰型上完全是炮舰、巡洋舰式的模样)

(甲午战争后中国从德国订造的「海龙」级驱逐舰。可以看到早期的驱逐舰外形和鱼雷艇非常相像,就是一种放大了的鱼雷艇)

相对于驱逐舰,在鱼雷炮舰发展的后半段,鱼雷炮舰和驱逐舰是竞争对手,都是想要当鱼雷艇猎手的角色,最终鱼雷炮舰没有比得过驱逐舰,被驱逐舰淘汰。


我们先了解几个英文名词:

Torpedo boat 鱼雷艇

Torpedo gunboat 鱼雷炮舰

Torpedo boat catcher 鱼雷猎舰

Destroyer 驱逐舰

从英文单词的关系上来看,其实鱼雷艇和鱼雷炮舰的差异真不大,没错,它们是有联系的。

鱼雷艇是体量很小的海上作战单位,主要以鱼雷为打击力量,通过埋伏和灵活机动靠拢对手。在海军探测与远洋水平有限的时代,能发射鱼雷攻击船舶水线位置的鱼雷艇,对大型战舰造成的伤害相当可观。

鱼雷炮舰是早期的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船只,它早期攻击的对象是鱼雷艇,所以也被称为「鱼雷捕捉舰」、「鱼雷猎舰」。

鱼雷艇在体量上比鱼雷炮舰要稍小,不能作为军用舰只定义。而驱逐舰则是随著时代发展完备的鱼雷炮舰。

在19世纪70年代,是「鱼雷炮舰」出现并发展的一个时期。

当时「鱼雷快舰」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大于普通鱼雷艇的体量,但不低于于鱼雷艇的速度,有足以威慑到鱼雷艇的炮火,同时能跟随舰队远海作战的船只。主要作战对象就是鱼雷艇,这也是后来改名「驱逐舰」的原因。

法国人制造了最早意义上的「鱼雷炮舰,」实际上「鱼雷炮舰」没多久就发展成了驱逐舰。因为它们的诞生,是为了驱逐那些利用高机动性对大型军舰发起突然攻击的「鱼雷艇」和「雷击舰」。

「鱼雷炮舰」能很有效的对这些小型鱼雷艇进行威慑和阻拦,除此之外还担任了在必要时间为大型舰艇阻挡射来的鱼雷的职责。「驱逐舰」之名很快就因此而来。

英国海军当时正值辉煌时期,他们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或者『浩劫号』)号这艘第一个意义上的驱逐舰并以此命名。同期德国人也制造了相类似的船只,但他们给的名称是「大型鱼雷艇」。

其实德国人也没说错,根据历史沿革,鱼雷艇被放大后就成为了「鱼雷炮舰」,再继续发展,度过了专用化的磨合期后,「驱逐舰」便应运而生了。

随著一战风云的爆发,海上的战斗也如火如荼,「驱逐舰」也加入了大规模的战斗,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改进。

到二战时,随著潜艇的发展,驱逐舰被赋予了一个扫除鱼雷艇以外的任务——反潜。

对二战中德国的狼群而言,没有什么比遇到几艘驱逐舰更令人发冷的事情了。


早期的「鱼雷炮舰」在中国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翻译问题。例如清末比较有名的「飞鹰号」驱逐舰。

「飞鹰号」驱逐舰是大清驻德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下的订单,1896年来到中国,隶属于巡洋舰舰队编制。「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乘船逃亡上海,「飞鹰号」驱逐舰还曾经奉荣禄的命令追击过,半路借口无煤抛锚,放走了康有为。

这艘「飞鹰号」最初的舰型名称就是「鱼雷炮舰」,后面不知不觉就改成了「驱逐舰」,应当是英国的军舰改革影响到了船型分类,引发了翻译上的变化。

「飞鹰号」后来因为民国时期粤系军阀内讧,被陈济棠下令飞机轰炸,投降后沉没于海上,成为中国空军第一艘军舰战果。不过这就是题外话了。

更早的中国「鱼雷炮舰」,是李中堂引进的「飞霆号」。

时值甲午战争爆发,北洋系突然察觉到日本真正的实力,开始满世界的买武器,建军备,以期短时间提高自己的实力。

但囊中羞涩,已经很多年没有增添新船的北洋水师一下子拿不出很多的钱。于是把目标盯在了那些稍微小一点,但性价比比较合适的船只身上。

当时驻英公使龚照瑷给李中堂大人发了一封电报,文称觅到好舰一艘:「长20丈,带抓敌雷机,2门25磅快炮,4门3磅快炮,售54000英镑。」李中堂犹豫了几次,随著战事的不利,便很爽快的买下了这艘船。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鱼雷炮舰」或者说「驱逐舰」。

可以从实际用途看出,这种船就是用来猎杀鱼雷艇的,同时具备一定程度是「扫雷」功能。

那么我们再归纳一下。

早期驱逐舰=鱼雷炮舰,鱼雷炮舰由大型鱼雷艇发展而来=驱赶鱼雷艇的强化型鱼雷艇。

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其实有的游戏爱好者在《战舰世界》中玩的驱逐舰,既没有防空能力,也没有反潜能力,基本就是作为大型鱼雷艇使用的。这倒也是某种意义上扒皮揭开了原貌。

现代驱逐舰已经形成了新型的舰只,甚至吨位和战斗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早已离开了当年的那种定义。


鱼雷炮舰、鱼雷艇是早期鱼雷刚刚面世的时候,衍生出来的一种舰种。它们出现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的利益。

鱼雷炮舰、鱼雷巡洋舰、鱼雷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鱼雷作为主要武器的轻型舰种,所以这种军舰火力投送并不强悍,他们的主要武器就是抽冷子给对手一颗鱼雷。

鱼雷艇、鱼雷炮舰

先来说说鱼雷艇,鱼雷艇是一种小型的高速水面作战舰艇,早期的鱼雷艇主要用于偷袭、侦查等任务,后期鱼雷艇还担负了布雷、反潜等任务。

鱼雷艇的构思最早可以追溯到杆雷艇时代,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南北战争。当时的鱼雷还没有出现,所以当时都是在舰首突出一根长长的撑杆,撑著水雷向攻击敌方军舰,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杆雷艇。随著1869年鱼雷的问世,1877年英国制造出了一种小型舰艇,主要武器就是鱼雷,所以鱼雷艇正式进入到了世界各国海军的眼中。

鱼雷艇往往航速块,机动性非常强,毫无疑问的说,不管是杆雷艇还是鱼雷艇,都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战斗方式。

甲午战争中,清朝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铁甲舰在黄海海战中激战五个多小时,中弹二百多发都没伤及筋骨,却被日军一个小小的鱼雷艇偷袭成重伤,被迫搁浅充当水炮台,可见鱼雷艇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而所谓的鱼雷炮舰更可以看成是鱼雷艇的放大版,也可以说是加强并放大鱼雷艇,他的作用是猎杀敌方鱼雷艇、炮击陆岸目标、为己方的鱼雷艇部队提供掩护。丰岛海战中,连续对吉野等舰实行三连击、伺机释放鱼雷的,就是北洋海军的广乙号鱼雷巡洋舰,而他的管带正是大名鼎鼎的林国祥。

驱逐舰

驱逐舰最早的定义是猎杀对方的鱼雷艇、并伺机采用鱼雷攻击对方的水面作战舰艇。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驱逐舰的特点就是1000吨左右,航速大多30节以上,装备88-105毫米舰炮,鱼雷发射装置2-3座。所以驱逐舰的本质就是一种放大版的鱼雷艇,也正是因为驱逐舰的兴起,才导致了鱼雷艇退出海军史的舞台。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驱逐舰的吨位、火力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驱逐舰除了担负起布雷、侦查、炮击近岸目标等任务外,还担负起防空、反潜、排雷等任务。

而现代的驱逐舰早已脱离了「最初的本质」,鱼雷早已不再是驱逐舰的主要武器,现代的驱逐舰脱离了辅助舰艇的角色,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单独指挥作战的独立舰艇。


鱼雷炮舰,或称鱼雷炮艇,是一种装备有鱼雷的炮舰,用以遂行对更小型的鱼雷艇进行拦截并消灭之的战术任务。鱼雷炮舰并不算一种很成功的舰种,到了十九世纪末,鱼雷炮舰逐渐为更加新式的军舰,即鱼雷艇驱逐舰所替代。十九世纪晚期,英国皇家海军装备了不少鱼雷炮舰。此外,若干欧洲国家以及地处远东的日本也拥有过一定数量的鱼雷炮舰。鱼雷炮舰实际上算是一种缩小版的巡洋舰,通常只安装机车锅炉。 顾名思义,鱼雷炮舰都拥有鱼雷发射能力,同时装备一定的火炮,用来攻击小型的鱼雷艇。但在实际运用中,鱼雷炮艇因为速度不够快,追不上小巧的鱼雷艇,很难完成其预定的作战任务。1880-1890年代,英国建造了相当一批鱼雷炮舰。警报级建成之时,英国海军的早期驱逐舰也陆续问世,使得鱼雷炮艇逐渐显得过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保有的鱼雷炮艇都基本已经出售、拆解、或改装作他用(如扫雷艇、潜艇补给船等)。

日本也曾经装备过一些鱼雷炮艇,如千岛(未实际服役即失事沉没)、龙田等。日本海军主要将龙田号作为通报舰而使用。其后日本又陆续装备了一批通报舰,不过吨位较大,都超过了1000吨,已经可以算作鱼雷巡洋舰。随著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通报舰这一舰种原有的传递信息的职能逐渐失去了意义。1912年8月28日,日本海军将这一分类作废,原有的通报舰均改列入一等炮舰,负责巡逻、护航、测量等辅助任务。


应该是早期的鱼雷艇捕捉舰。鱼雷出现后,鱼雷艇能攻击大型巡洋舰和战列舰。为了保护大型战舰的安全,鱼雷艇扑捉舰和鱼雷艇驱逐舰就出现了。早期的鱼雷艇捕捉或者驱逐舰很小,效果也很差,然后适当放大船体到五百到近千吨位的时候,鱼雷艇捕捉舰即能打击对方鱼雷艇又能用鱼雷打击对方主要舰只,而且还有远洋进攻的能力,并且逐渐淘汰了鱼雷艇。二战前鱼雷艇驱逐舰再次大型化,接近以前小型巡洋舰的吨位。任务也扩展到防空反潜。


皇帝老师应该是说技术迅速,吃这个亏没有购买爆炸炮弹,只有实心沙土炮弹击中没有炸毁日本军舰,甲午就失败,加特林机关枪要了没有要马克勤机关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