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中藥治療感冒,很多人都知道要分寒熱。簡單地講,就是說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可以將感冒分爲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2類,服用中藥感冒藥之前,應該先搞清楚自己屬於哪一類。比方說,如果感冒以頭痛、流清鼻涕爲主,很可能屬於風寒感冒,適合服用風寒感冒顆粒、感冒疏風丸等;而如果以嗓子疼、發燒爲主,很可能屬於風熱感冒,適合服用雙黃連顆粒、清熱解毒口服液等。那麼,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就是我既有頭痛、流鼻涕,又有嗓子疼、發燒?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怎麼選藥用藥呢?

什麼是“寒包火”型感冒?又該怎麼治療?

感冒症狀複雜多樣

實際上,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俗稱“寒包火”感冒,中醫術語稱爲“表寒裏熱證”

這種“寒包火”型感冒,不僅存在,而且還挺常見。根據資料統計,2009年北京某中醫院的調查顯示,100個感冒的患者裏,有62個屬於這種“寒包火”型感冒。2013-2015年北京地區流感樣患者中醫證型分析也顯示,這種“寒包火”型感冒很常見,尤其是在感冒早期。除了北京,廣東、湖南、江西等地也有類似的數據支持。總而言之,“寒包火”型的感冒其實很常見。

那麼,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這種“寒包火”型的感冒呢?我們來看一看。

什麼是“寒包火”型感冒?又該怎麼治療?

寒包火型感冒常見

1. 風寒感冒表未解,同時入裏化熱

很多感冒患者都是着涼、受冷所致,但是一旦感冒,很快就會變成發燒、嗓子疼、咳嗽黃痰的肺熱證,這就是入裏化熱。有些患者,一方面感冒入裏化熱,另一方面頭痛、鼻塞仍然存在,表邪未解。這就形成了表實裏熱的寒熱錯雜狀態。

2. 素有肺火或肺陰虛的人,受涼感冒

從中醫體質學說看,有些人素有肺火或肺陰虛,口乾、便幹,這個時候肺熱燻蒸,腠理易開易受涼,形成“寒包火”型感冒。很多小兒感冒,都是因爲小兒本就好動陰虛,家長再一捂汗,就特別容易着涼形成這種“寒包火”型感冒。所以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3. 北方地區冬春季節

北方地區冬春季節較爲寒冷,但家裏和工作地點又有暖氣,所以有些人就容易衣着單薄,外出也不注意。內外出入頻繁地人,就容易受到這種“外寒內熱”的環境的影響,出現“寒包火”型感冒。所以,家裏的暖氣也不要開的太熱哦,外出注意保暖。

4. 某些運氣(五運六氣)因素的影響

從中醫五運六氣理論角度看,某些氣象學因素,容易引發“寒包火”型感冒,例如“主氣爲少陰君火,客氣爲太陽寒水”的時間段,或者“中運爲火運太過,客氣爲太陽寒水司天”的時間段,容易出現寒熱錯雜的感冒。2019年3月-5月就是這樣的運氣環境,到時多注意一下。


最後,這種“寒包火”型的感冒怎麼治療呢?哪些中藥比較好呢?其實,既然是“表寒裏熱”型感冒,應該要解表散寒和清解裏熱並舉,在一個組方里同時使用辛溫解表藥(紫蘇、荊芥、防風、麻黃等)和辛涼清熱藥(金銀花、連翹、黃芩、石膏等)。我們很多常用的中藥經典名方或中成藥,都是從這個角度來辨證論治的。例如:

  • 麻杏石甘湯,由麻黃、苦杏仁、石膏和甘草組成,屬於寒熱並用。很多治療小兒感冒的中成藥,都是以麻杏石甘湯爲底方加減的,也就適合“寒包火”型感冒。
  • 大青龍湯,由麻黃、苦杏仁、桂枝、甘草、石膏、生薑、大棗組成,屬於寒熱並用。
  • 感冒清熱顆粒,由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組成,屬於寒熱並用。
  • 兒感清口服液,由荊芥穗、薄荷、化橘紅、黃芩、紫蘇葉、法半夏、桔梗、甘草組成,屬於寒熱並用,用於小兒外感風寒、肺胃蘊熱證。
  • 小兒感冒舒顆粒,由葛根、荊芥、牛蒡子、桔梗、玄蔘、蟬蛻、六神曲和甘草組成,屬於寒熱並用。
  • 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由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黃芩、白芍、蟬蛻組成,屬於寒熱並用。

當然,不同的中藥複方或中成藥還具有不同的功效側重點,選擇時還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哦。

【小金藥師說藥事】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