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與黎元洪,一個是革命黨人,一個是清朝軍隊的協統,這來自不同陣營、不同立場的兩個人,卻因爲辛亥革命的第一聲槍響而站在了同一戰壕,看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

  所謂無巧不成書,歷史的緊要關頭,這二人確實陰差陽錯地站在了一起,而且已經被擁戴爲湖北革命軍都督的黎元洪,按說他是當仁不讓的革命軍總司令,但他最後卻把湖北革命軍總司令這個顯赫的職務讓給了黃興,更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那麼,黎元洪爲什麼讓賢呢?說到底,還是立場問題。

  1911年武昌起義放出首義第一槍的時候,黃興其實還遠在千里之外的香港,正手持在武昌策劃起義的革命黨人居正的信件,居正在信中說自上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並未氣餒,預備在武昌起事,而且“弦滿欲發”。黃興讀罷信後,作爲革命黨武裝起義的總領導,自然要親臨現場,靠前指揮,因此他在香港從容處理了一些事情,再準備北上武漢時,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卻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打響了。

  之所以不得已,是因爲自從革命軍發動廣州起義後,各地清軍對革命黨的防範越來越嚴密,搜查越來越細緻,對新軍的動向更加關注,而且還採取了防範措施,比如將新軍隊伍調防分散,同時開始搜捕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當時,武昌新軍的革命黨員名冊卻意外被清軍搜獲,在這緊急關頭,時任新軍工程營後隊正目的熊秉坤放出了首義第一槍,由吳兆麟爲起義軍臨時總指揮,熊秉坤爲參謀長,武昌起義就在黃興還沒到達的情況下,倉促開始了。

  革命黨首先攻佔了楚望臺軍械庫,隨後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中的革命黨人馬上響應,向楚望臺集結,起義軍達到3000多人。於是,清軍自湖廣總督瑞瀓以下,紛紛棄城而逃,武昌起義因此取得初步勝利,武昌城被革命黨人所佔領。

  但是,革命黨有了武昌城,有了根據地,有了數千人的軍隊,但革命領袖孫中山還遠在美國,黃興還在香港趕往武昌的路上,起義軍中沒有威望能堪當首領的人物,因此,他們從起義俘虜中拖出清軍協統黎元洪,強迫他擔任中化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試想,革命黨還沒成氣候,說不定哪天就給剿滅了,黎元洪作爲革命軍的俘虜,他怎麼敢出任這個燙手山芋一樣的革命軍都督呢?

  本意來說,黎元洪是不敢的,他後來在向清軍將領薩鎮冰上書中說:“洪當武昌變起之時,所部各軍均已出防,空營獨守,束手無策,黨軍驅逐瑞督(瑞瀓)出城後,即率隊來洪營,合圍搜索,洪換便衣匿室後,當被索執,責以大義,其時槍炮環列,萬一不從,立即身首異處,洪只得權爲應允。”說白了,他這個都督是遭到革命黨人槍桿子逼迫的情況之下,爲了保命而萬般無奈應承的,他本身就不想當這個鄂都,至於率軍衝鋒在前的總司令,他就更不敢幹了。

  所以,黃興沒到之前,黎元洪就盼星星盼月亮,盼望黃興到來。10月28日,黃興一到,他就讓人舉着“黃興到”字樣的宣傳牌,在武昌城到處遊街宣傳,十幾天後,黎元洪就在都督府前登壇拜將,拜黃興爲湖北革命軍戰時總司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