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是中國近代史上頗具戲劇色彩的一個人物。他在武昌起義中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清軍協統一舉成為了軍政府的大都督,成了革命軍領導人,震驚中外。

黎元洪少年時厚重樸實,肯於喫苦, 在20歲時考取了天津水師學堂,並得到嚴復的賞識。畢業後在清廷當了一個小小的軍官,後又受命去日本考察,參觀了日本的軍隊及軍廠設備,在思想與眼界方面有了一定的開闊。黎元洪雖然不贊成革命,但他對革命黨人並沒有嚴刑濫殺,一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還多次保護過湖北新軍的革命黨人,因此革命黨人對其頗有好感,黎元洪平時在漢族高級軍官中以「開明」「愛兵」著稱。然而他對革命並不感冒。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義爆發。經過激戰 革命軍控制住了省城,此時湖北軍政要員紛紛撒開腳丫子跑路。這時的革命軍缺乏人來領導:孫中山在海外未歸,黃興、宋教仁不在武昌,革命黨人急需一個讓湖北新軍認服的人來指揮大局。由於黎元洪頗受士兵愛戴,革命黨人中也有許多曾經受過他的保護的,所以革命軍一發現黎元洪,便想讓他當新成立的湖北軍政府的頭腦——都督。

黎元洪因為逃跑不及只有躲了起來,當革命黨士兵找到他時,他嚇得躲在牀底下,被士兵們用槍逼了出來。被抓到的黎元洪一開始不想和這羣「造反派」參和,後來隨著漢口、漢陽的先後光復,黎元洪看到武漢三鎮已歸革命軍所控制,便有點動搖,再加上革命黨人的逼迫,例如革命黨人李翊東就用槍對著黎元洪吼到:「你本是後金奴才,當殺,我們不殺你,舉你做都督,你還不願意。 你一心做清朝奴才,我槍斃你,再選都督。」黎元洪便半推半就地剪掉了辮子,剃了個大光頭,在10月17日 當了武昌起義軍的領導人。因為黎元洪是被人從牀下拖出,推上都督寶座,因此得到了一個「牀下都督」的別號。後來黎元洪二任大總統,三任副總統,但大權卻被他人掌握,位尊但無實權,沒做過什麼光彩的事情。只有一件事做的很對:他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王封,與護國軍、護法軍相呼應,對打倒袁世凱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恕在下直言,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對中國歷史不夠瞭解。在國外,老大的位置一般是「能者」居之,在中國更多是「名者」居之,這樣才鎮得住場子。比如漢末大起義,各路軍隊那麼多英雄好漢,都要去找個姓劉的來當老大,充門面,這樣就顯得自己名正言順,有號召力。

具體到黎元洪,情況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本來,革命軍沒想推他做統領,原擬起義成功後推劉公(共進會會長)為都督,可一時找不到人,於是臨時擡出身為協統(相當於現在的旅長)的黎元洪「頂包」。

眾所周知,黎元洪當這個都督有點被迫,喊了一句「莫害我」,他還對領導起義的吳兆麟說:「你們為什麼這樣胡鬧,革命是要誅戮全家的,你學問很好,資格也深,萬不該鬧革命!」

黎元洪為什麼不願意出來當統領?因為他被抬舉出來只是湖北革命軍的頭兒,很可能不幾日就被北京派來的政府軍給滅了。他連續問了幾個問題:

第一,現在雖然攻佔了總督衙門,但兩個頭兒都沒抓住(文的總督瑞澂和武的第八鎮統制張彪),怎麼辦?

第二,武昌革命軍太少,如果政府軍來鎮壓,你們有沒有援軍,有多少?

第三,城內錢糧多少?

……

這些問題,暴露了黎元洪對革命前途的悲觀。其實,黎元洪的政治立場並不堅定,不是對清朝死忠,也不是對革命有傾向,而是實用主義,誰笑到最後就站在誰那邊。當時的情況,武昌革命雖然成功,但只是暫時和局部的成功而已,前景確實不光明,所以黎元洪懷疑和擔心也正常。在下敢打賭,如果革命軍得的不是武漢而是北京是天下,黎元洪肯定不想拒絕。

再補充一點,革命軍之所以把黎元洪擡出來當頭領,也是想昭告:前清旅長都出來革大清的命了,大清快完了,所以大家還怕啥,都來一起幹吧!


為什麼不是革命黨的黎元洪能成為湖北革命軍的領導者?這其實與三個因素有關,簡單來說:一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太過偶然;二是當時黎元洪在武昌城裡是個說話有分量的大官;三是黎元洪本人既不反對革命,也不支持革命,而且人比較敦厚評價也好,前兩點是外因,最後是內因,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三個原因。

黎元洪

第一辛亥革命的偶然性,武昌起義之前八年前,即1911年,孫中山等嗯精心籌劃給予很大希望的參與者均是同盟會精英的廣州起義失敗,革命黨遭到了巨大損失,形勢對革命黨來說很是惡劣,因此打算進行長期鬥爭,但是沒想到的是,僅僅半年,在武昌由兩個小團特文學社和共進會組織的一次起義卻成功了,但是四川保路運動爆發,湖北新軍入川鎮壓,武昌防守空虛,文學社社長蔣翊武和共進會湖北主盟人孫武就策劃起義,商定成功之後由出資的共進會會長劉公做都督。10月9日當天,孫武劉公等人在操作炸彈時不慎引爆炸藥,導致起義風聲走漏,得到消息的湖廣總督瑞澂大肆搜捕革命黨,引起軍隊的恐慌,索性就直接起義,嚇破膽的瑞澂直接逃出了城,剩下的士兵羣龍無首,都投降了革命黨,於是,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武昌起義就這麼成功了,引起了中外各界極大的意外。

武昌起義

第二點我就需要分析一下當時城裡有哪些管事的人了,兩個發動起義的人,蔣翊武在搜捕中逃跑,但是找不到他,孫武被不慎引爆的炸彈炸傷,正在和本來要成為都督的劉公在城外養傷,參加起義中最大的是連長吳兆麟,但官職太小,壓不住場子,這是有人提議以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黎元洪為首領,但是協統在武昌城內已經是響噹噹的大官,黎最開始不答應,理由是民意所向系在諮議局,應該是議長湯化龍出面組織軍政府,但是湯化龍很猶豫,而且他本人是立憲派,在一番調解之下,就由黎元洪和湯化龍分管湖北軍政府的軍政和民政兩部,接著通電各省,起義最終成燎原之勢。

湖北軍政府

第三點就是黎元洪本人的因素了,黎元洪本身是清政府的官員,當初在訓練新軍時就與士兵的感情很好,而且對於自己手下軍隊的革命黨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武昌起義爆發時,黎元洪害怕事情擴大在執行瑞澂搜捕革命黨的命令時就很不積極,在對待手下的革命黨時,就把他們召集到會議廳,目的是拖延時間防止嘩變,而不是大肆捕殺,於是這樣以為對待下屬很好,對待革命黨沒有過激行為的協統就被當時的革命黨推到了臺前,組建了湖北軍政府,並發布公告,各省遂雲集響應,辛亥革命終於成功。


1.當時黃興在香港、孫中山在美國、宋教仁在上海。文學社和共進會的領導人有的遭殺害,有的受傷,有的逃亡。

2.革命黨人錯誤的認為,湖北軍政府的首腦應有社會有「資望」的人出任,才能號召羣眾——這也是黎元洪擔任總督的最主要原因!3.民族資產階級的侷限性,導致對封建舊官僚的妥協退讓。4.可笑的是 在武昌起義的當天晚上 黎元洪還親手殺掉兩個革命士兵還有 他最後是被用槍逼著上任的!這導致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革命中摻入大量的舊官僚 和封建勢力 這也是辛亥革命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我是文科生 我們所瞭解的就是這四點 這麼樣 言簡意賅 懂了?嘻嘻……


清朝末期,革命的風潮越演越烈。安徽巡撫思銘、廣東將軍鳳山、孚琦先後喝彈而亡。到了宣統三年,四川保護鐵路運動的開展愈演愈烈,朝廷沒有其他辦法,只懂得用兵力來壓制。這個時候的兩湖總督是滿洲人瑞澄,到任之後,專門與革命黨人做對,四處搜尋,凡是有稍有革命嫌疑的,不問情由,嚴抓辦理,導致不計其數的無辜受害者被殺

辛亥年八月初九,瑞澄收到密電,大意是說收到各國家的照會,潛伏在長江一帶的革命黨人,要在武昌起義;其後又接連收到英美兩國領事的照會,說是革命黨人已定於農曆十五、十六兩日聚集在鄂起義,並約定陸軍第三十標步兵同時響應起義。瑞澄嚇得手足無措,忙命人去請統制張彪商議對策,決定調集部隊,對武昌臨時戒嚴。當時武昌新軍共有一萬六千人,聯合組為步兵隊、馬隊、炮隊三種,都歸張彪統帶。其實這些新軍除了少數人不同意以外,大部分人是支持起義的,只是張彪這個長官不知道而已。

到了中秋節,武昌的大小官員如坐針氈,等到晚上也毫無動靜。原因是起義部隊見到清府戒嚴,不能輕舉妄動,改時間了。兩湖總督瑞澄仍然積極戒備,如臨大敵。他想到漢陽軍工廠是製造武器火藥重地,現在只有四十一標二營駐守,害怕該營長難以服眾,需要派員大將纔好。張彪建議混成協統黎元洪,人很老成,可以委以重任。並命令長江艦隊多艘艦艇向武漢靠攏,加強防衛。

革命黨人孫武10月9日這天在漢口俄租界寓所內親自裝置炸彈,不慎引起爆炸,孫武受傷逃跑到祕密場所,召集同志們開會,孫武說:「我的傷勢到沒有什麼大礙,但這地點已經暴漏,因此受株連的同志一定不少,我們要馬上起義,定在當晚以炮響為起義信號。」同志們將孫武送去醫院,兩名剛從醫院出來的同志被巡捕捉住,在審訊過程中,這兩個人均不等審問,爭先自報家門,叛變革命,他們一個叫秦禮明,一個叫龔霞初,還供出多處革命黨人聚集場所。導致二十多名革命同志被捕,連夜押送武昌處決。

這天晚上,又有三處革命黨人藏身之處被暴露,總督瑞澄知道手下的標兵已經靠不住,命令張彪親自帶隊去抓捕,在小朝街吳公館,發現8個革命黨人,正在收拾槍支彈藥,於是上前一舉抓捕。又在另外兩處,抓獲革命黨人27人,其中還有一個女黨員龍韻蘭。並搜出彈藥多箱,槍支數十件。陸軍憲兵隊的一個隊長彭楚藩也被衛兵認出是革命黨人,其中還有一個不確定身份,但這個人自己叫道:「我是劉復基,也是革命黨人,要去一起去。」這些人被押到督府。這個彭楚藩好樣的,在審訊過程中,毫無懼色,挺身不跪,被嚴刑拷打,但彭楚藩毫不屈服,而且大罵「滿奴」不停,被當場斬首。審訊劉復基時問道:「你的死黨有多少人,快快講來。」劉復基道:「除了你們滿奴漢奸,其他人都是我的同志,還有什麼好問,不如將我快快殺了罷。「最終也英勇就義。

與此同時,在雄楚樓北面橋高等小學旁邊的洋房裡,革命黨人正在忙著印刷告示,編寫起義人員名冊。清兵們衝進大門,當場捉到數人,只有少數人翻牆逃走了。

官兵們就把蒐集的物品送交督府。總督瑞澄翻開名冊一看,大喫一驚!原來裡面參加起義的大半都是軍隊裏的人,便下令按名字緝拿,大批革命軍人被殺害。此情況對起義的部隊十分不利,工程第八營左隊的士兵悄悄地商量道:「現在形勢騎虎難下,朝夕不保,我們進也是死,退也是死,還不如趁早下手。」全營官兵鬨然答應,開始準備,各部隊扯下肩章,袖纏白布為統一標識。督察隊長官阮榮起來阻攔道:「你們這是要造反嗎?」一句話還沒說完,就中彈身亡;右隊隊長黃坤榮、排長張文濤等人,也聞聲出來阻攔道:「求你們千萬別造反。「只聽砰砰兩槍,兩人也都被打死。後隊隊長羅子青見些情形,連忙大聲呼喊道:「今天兄弟們的這番舉動,我非常贊成,願意跟在你們一起起義。」大家都連聲大叫:「這纔是男兒好漢。「當時一片「殺滿奴、殺死旗人」的叫喊聲,驚天動地。到了10月10日晚上九點鐘,步隊二十九、三十兩標的官兵也連殺帶隊長官二人、排長二人、隊官一人,呼應起義。

八旗兵這時也組織部隊和起義部隊進行巷戰,被擊斃百餘人。十點多鐘,張彪見到形式無法掌控,連連跺腳道:「完了!完了!這時還不快跑,等什麼呢?」於是脫去軍裝,穿著一件半舊長衫,帶著金銀細軟,全家老小一溜煙霧逃出城去了。

再說起義的工兵部隊佔領了火藥局,補充彈藥一路打到總督府,只見煙火衝天,人聲鼎沸,原來在總督府的附近的炮馬兩支起義部隊,得知消息,已經開戰,正打得不可開交。幾路起義部隊合併,打得守衛人仰馬翻。總督瑞澄大叫開槍,各部隊回答道:「等黎元洪來,才能開槍。」瑞澄無法,只得叫預備隊將家眷送出城,暫時躲在戰船上。

關鍵來了!革命軍從九點開始起義,鬧了半夜,由於時間倉促,連個帶頭的都沒有,十分混亂。眾人商議,都說這樣下去可不行,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黎元洪大人平日待我們親如兄弟,應該推舉他來做都督,大家都表示同意。於是一眾人來到黎公館,砸破大門沖了進去,大聲喊叫:」黎大人在哪裡,我們有要事相求!」而黎元洪在房內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連忙逃往密室躲避,士兵們選了幾個代表上前跪地求道:「革命以拯救老百姓為宗旨,現在我們已經起義了,部隊不能沒有統帥,請您出任我們的都督!」黎元洪喜出望外,原來是這麼回事,嚇死老子了。黎元洪之所以在那種情況下能出任都督是各種因素促成的,這裡暴露出革命黨人的許多不足,但從當時的情景來看,推選黎為都督,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安定了人心,有利於革命的發展。


其一,已經公認的幾個革命領袖都沒在武漢,其二,對於革命,革命黨人有錯誤的認識,認為缺少有威望的人來擔當領袖,而黎元洪恰逢其會,其三,革命事發突然,革命黨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其四,推舉這樣的一個舊勢力有助於減小革命阻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