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与黎元洪,一个是革命党人,一个是清朝军队的协统,这来自不同阵营、不同立场的两个人,却因为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而站在了同一战壕,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所谓无巧不成书,历史的紧要关头,这二人确实阴差阳错地站在了一起,而且已经被拥戴为湖北革命军都督的黎元洪,按说他是当仁不让的革命军总司令,但他最后却把湖北革命军总司令这个显赫的职务让给了黄兴,更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那么,黎元洪为什么让贤呢?说到底,还是立场问题。

  1911年武昌起义放出首义第一枪的时候,黄兴其实还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正手持在武昌策划起义的革命党人居正的信件,居正在信中说自上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并未气馁,预备在武昌起事,而且“弦满欲发”。黄兴读罢信后,作为革命党武装起义的总领导,自然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因此他在香港从容处理了一些事情,再准备北上武汉时,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打响了。

  之所以不得已,是因为自从革命军发动广州起义后,各地清军对革命党的防范越来越严密,搜查越来越细致,对新军的动向更加关注,而且还采取了防范措施,比如将新军队伍调防分散,同时开始搜捕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当时,武昌新军的革命党员名册却意外被清军搜获,在这紧急关头,时任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的熊秉坤放出了首义第一枪,由吴兆麟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武昌起义就在黄兴还没到达的情况下,仓促开始了。

  革命党首先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中的革命党人马上响应,向楚望台集结,起义军达到3000多人。于是,清军自湖广总督瑞瀓以下,纷纷弃城而逃,武昌起义因此取得初步胜利,武昌城被革命党人所占领。

  但是,革命党有了武昌城,有了根据地,有了数千人的军队,但革命领袖孙中山还远在美国,黄兴还在香港赶往武昌的路上,起义军中没有威望能堪当首领的人物,因此,他们从起义俘虏中拖出清军协统黎元洪,强迫他担任中化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试想,革命党还没成气候,说不定哪天就给剿灭了,黎元洪作为革命军的俘虏,他怎么敢出任这个烫手山芋一样的革命军都督呢?

  本意来说,黎元洪是不敢的,他后来在向清军将领萨镇冰上书中说:“洪当武昌变起之时,所部各军均已出防,空营独守,束手无策,党军驱逐瑞督(瑞瀓)出城后,即率队来洪营,合围搜索,洪换便衣匿室后,当被索执,责以大义,其时枪炮环列,万一不从,立即身首异处,洪只得权为应允。”说白了,他这个都督是遭到革命党人枪杆子逼迫的情况之下,为了保命而万般无奈应承的,他本身就不想当这个鄂都,至于率军冲锋在前的总司令,他就更不敢干了。

  所以,黄兴没到之前,黎元洪就盼星星盼月亮,盼望黄兴到来。10月28日,黄兴一到,他就让人举着“黄兴到”字样的宣传牌,在武昌城到处游街宣传,十几天后,黎元洪就在都督府前登坛拜将,拜黄兴为湖北革命军战时总司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