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之後,接踵而至的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滅佛事件。北魏時期的皇帝歷來崇佛,爲何太武帝卻要滅佛?

  下詔鎮壓佛教

  北魏時期各政權分佈圖,北魏原在今黑龍江附近,打敗匈奴以後,逐步向西遷移。(圖源網絡 侵刪)

  佛教作爲外來思想,符合北魏時期鮮卑族拓跋氏入主中原、統治中原的心理。太武帝初時也如北魏其他君主一樣,大力推行佛教。玄高、師賢、曇曜等來自涼州的高僧對當時的北魏佛教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爲後期雲岡石窟的開鑿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歷代朝廷的尊崇下,沙門可以免除租稅、兵役、徭役,擁有僧兵和僧產。這吸引了衆多民衆皈依佛門。當時全國寺廟逾四萬所,僧尼三百萬人,佔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以上。

  太武帝想要鞏固在中原的地位,甚至以全民爲兵。但徵兵時卻發現無壯力可用。太武帝認爲佛教的發展已阻礙社會發展,不利於統一北方的雄心壯志。於是,太武帝在太延四年下詔,凡是50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嚴格控制僧人數量。這是太武帝鎮壓佛教的最初舉措。

  “如有隱瞞,誅滅全門”

  圖:鄒震昊

  談到太武帝滅佛,不得不提及寇謙之和崔浩。寇謙之,自小便熱衷於道教,每日在家誦經打坐,煉製丹藥。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煉。他還自詡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

  崔浩出身於名門世族,博古通今,善於陰陽五行及術數之學,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是太武帝最終是的謀臣之一,拜太常卿,遷司徒,封東郡公。崔浩信奉道教,排斥“舶來品”佛教,甚至經常在帝王面前進讒言,說佛教“爲世費害”。

  明元帝末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與崔浩相識。兩人一見如故,崔浩想借助寇謙之,讓道教在北方生根發芽、四處開花,從而能讓鮮卑人全面漢化,便將寇謙之引薦給太武帝。

  圖:凌國平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與朝野遞交道書,推崇道教,但呼應者寥寥無幾。於是寇謙之改造道教,將孔子文化、佛教經典、道教三者融合,迎合了當時的政治需求。太武帝對此頗爲讚賞。

  在崔浩和寇謙之的薰陶下,太武帝開始信仰道教並排斥佛教。太武帝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奉寇謙之爲“天師”,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興建靜輪天宮,改元“太平真君”。這一系列舉措,都是在爲打擊佛教做準備。

  太平真君五年,太武帝下令限制佛教發展,認爲佛教“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規定不論是王公還是普通人,禁止私養僧人,並限期交出私匿的僧人。如果有隱瞞,誅滅全門

  誅沙門 毀經像

  圖:王新偉

  就在佛教已經如同雨打浮萍,搖搖欲墜之時,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件事直接推動了太武帝的滅佛活動。

  公元445年,胡人蓋吳在杏城(今陝西)聚衆反魏,召集民衆約十萬人。太武帝帶兵鎮壓,途經一座佛寺,便入寺休整。駐兵期間,隨行的士兵們在寺院閒逛,愕然發現寺裏有很多刀槍甲盾,士兵發覺此事後立馬上報給了崔浩。崔浩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寺中僧人可能意圖造反或圖謀不軌,上報太武帝。太武帝聽聞後,下令火速搜查。

  士兵將寺中僧人全部逮捕,隨後在寺內挖地三尺,全面搜查。搜查結果讓人目瞪口呆,寺中不僅藏有大量武器以及金銀珠寶,還有和叛軍的往來信件,更讓人震驚的是寺裏竟有多個密室,年輕婦女們暗藏其中,供僧人淫樂。太武帝勃然大怒,下令誅殺寺內全體僧衆。崔浩趁機勸帝滅佛。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所有沙門,不論年幼,焚燬天下一切經像,凡造佛、信佛者皆誅滿門。

  當時的太子拓跋晃(文成帝)監國秉政,一向篤信佛法,再三勸阻太武帝。雖未被採納,但他擅自緩宣廢佛的詔書,從而使遠近的沙門聞訊逃匿免於一死,佛像佛經等亦能祕藏。然魏國境內的寺院塔廟皆被夷爲平地,史稱太武法難。

  新時代 新氣象

  圖:照煊法師

  廢佛後六年,太武帝駕崩,文成帝即位,下詔復興佛教,佛教才又逐漸恢復發展。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2000多年裏,共發生過四次滅佛事件,即“三武一宗滅佛”。有人用道家的“盛極必衰”來總結統治者滅佛的原因。當佛教與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出現矛盾衝突時,會帶來極端的壓制,即武力鎮壓。

  太武帝滅佛事件只是佛教歷史中的一個短暫插曲,經受打擊後的佛教,通過內外調整,又得以恢復和發展,成爲中國民族宗教之一和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適逢盛世,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宗教事務條例》讓當代寺院開展佛教活動都有例可依,學術討論、對外交流、文化禪修等一系列佛教活動正在各大寺院展開,僧人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爲佛教文化乃至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貢獻力量。新時代下的佛教正煥發着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三武一宗滅佛研究,張箭,2001.

  楊民僕,拓跋燾信道教大舉滅佛系佛教在中國第一次大劫難,揚子晚報,20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