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李怡芸╱北京报导】

「重回大陆真好!」这是柏杨2007年将手稿、书信等近千件文物捐赠位于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时,以颤抖的手,在书桌前耗费1个多小时写下的一句话。现代文学馆日前宣告将出版《柏杨手稿卷》,柏杨遗孀张香华昨(25)日参观馆内陈列的文物及柏杨书房,感慨表示:「我总觉得这是柏杨安居的地方。」

大陆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开展仪式时,以前辈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著,他还活著」来纪念柏杨。她并指出,柏杨作为鲁迅精神的传人,他的根本抱负也一如鲁迅的名言「自己背著因袭的重担,肩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

柏杨生前捐赠文物文献1万1745件、共56箱资料,现代文学馆前副馆长周明表示,柏杨当时撑著病体,在捐赠仪式时突然有感而发地指出「台湾人和大陆人,同文同种,都使用的是华文,都是中国人。」

面对当时因将文献捐赠大陆引起社会讨论甚至骂声,他坚定地表示:「捐赠这事是缘份,我是不动摇的!」并强调两岸民众应多走动,能为彼此增进好印象,还希望自己病好了再回大陆。

「斯人已逝,文心不老。」西苑出版社社长赵晖表示,柏杨逝世10周年之际,其《柏杨手稿卷》也即将面世,这批过去未曾刊载或出版的文献作品可望首次让读者一窥全貌,在她看来这部手稿精选集以随笔、信札、笔记等不加修饰的文字,尤其可直接地反应柏杨的文人品格,也呈现其读书的广博性、文化的批判性、思考的深刻性。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柏杨作品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在大陆受到关泛关注,尤其《丑陋的中国人》对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延续至今,该社今年已推出青少年版《中国人史纲》,接下来还会出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柏杨作品在陆持续受到关注并被赋予新生,张香华感慨:「一个作家穷毕生追求的作品能被看重,是最大的报偿;若国家不重视反思的作品,这个国家将会堕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