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今天推薦的是一部紀錄片——《壽司之神》,由大衛·賈柏拍攝的一部關於壽司的紀錄片。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紐約客!從小熱愛壽司的他被小野二郎的職人精神而感動,乾脆扛著攝影機至日本拍攝。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現年93歲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被稱為「壽司之神」。在日本地位崇高,「壽司第一人」 的美譽更遠播全世界。終其一生,他都在握壽司,永遠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跟學徒,觀察客人的用餐狀況微調壽司,確保客人享受到究極美味,甚至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著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

他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遠近馳名,從食材、製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這間隱身東京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小店面,曾連續兩年榮獲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三顆星最高評鑒。被譽為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

  • 壽司文化

握壽司(握り壽司),日本江戶時代興起,製作者用手把米飯握成一口塊,塗上一層山葵(日本芥末),最後鋪上配料。視配料種類之不同,有時會用一塊海苔把兩者縛在一起。在日本,若不加說明的話「壽司」一詞多是指握壽司。

日本正統壽司的兩大流派為關東手握壽司和關西押壽司。關西押壽司的口味濃重,而且因為離海遠的緣故不會用太多新鮮魚生,而是把調味過的各種食材和醋飯一起放在模具裏壓製出來。

關東手握壽司則更得日本飲食文化的精髓———不需要任何模具,全靠壽司師傅手工握制而成,不僅可以保證米的顆粒圓潤,同時保持米的醇香。追求原料的極致新鮮和簡約,多餘的調味統統捨棄,搭配甜美的醋飯和剛殺的新鮮魚生,達到完美的境界。因為講究新鮮,握壽司的生命如同春日的櫻花般短暫,最佳的味道只在轉瞬之間,因此對於壽司師傅的手握技術尤其講究。

  • 主要人物

小野二郎,1925年10月27日出生於靜岡縣浜松市。7歲時在家鄉的料理店工作,後來到東京修行。 1951年成為壽司料理人,1965年獨立,在東京銀座開起了一家叫做「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店。2007年他的壽 司店被評為米其林三星。縱觀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做壽司,因此他對壽司所注入的精神,以及其技巧絕對是世上第一。

小野二郎店內的食材都是經過精心挑選,而從製作到入口一瞬間,每個環節都是有經過縝密的評估和計算。

小野二郎強調自己是一個真正的職人職人,是日語中對於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的稱呼)——會找到最好的食材,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不在乎錢和成本,而只為做到最好。他曾說,「你必須要愛你的工作,你必須要和你的工作墜入愛河……即使到了我這個年紀,工作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程度……我會繼續攀爬,試圖爬到頂峯,但沒人知道頂峯在哪裡」,這樣的敬業、嚴格、追求卓越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大師。

如今93歲的二郎仍然在工作,他的壽司店位於東京銀座,只有10個座位,沒有洗手間。在這裡喫飯要提前1個月預約(通常每月1日就預約完了),3萬日元(人民幣1700塊左右)起,顧客不能點餐,完全按當天的安排 。一頓飯30分鐘內喫完,顧客要馬上走,因為後面還有預約。

2014年奧巴馬訪問日本時,首相安倍晉三特意邀請他來這裡喫壽司。

店內的料理也只簡單的只有各種口味的壽司,小野師傅在櫃檯後重複著簡單卻很需要功底的動作,將飯糰拿捏成型,附上魚肉,來回反覆的捏合,那力道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必須經過反覆的操作纔可以達到標準,如嫻熟的魔術般的手法一樣,看似很輕鬆的就變出一個壽司來,而實際這樣嫻熟的技法需要很多年的基本功,反覆的練習。

職人之道就是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將一件事做到極致,便可獲得成功,一如小野師傅說的: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 這就是成功的祕訣。

除了對事情的認真,二郎壽司打動人的地方還有對食材的追求和堅持,在清晨的魚市場裏,進料的員工一條條的篩選的要採買的食材,而這些專業的漁家也會因為是二郎壽司,而特意留下優質的食材。這些頂級的食材搭配了認真嫻熟的手藝,使得二郎壽司值得人一等再等。

而對待客人也是從細節出發,每一盞壽司做成之後被擺在筷子順手的位置便於客人夾取,不多不少的山葵和醬油,使得只是單純的喫也變成一種享受,客人如果是左撇子,二郎則會體貼的將壽司的位置倒換, 便於左手客人食用,同時會根據客人的性別、飯量、觀察用餐情況調整壽司的製作時間。也許就是這樣的追求細節和極致成就了這位壽司之神吧!

來放幾張圖,看看二郎的壽司,注意口水別流出來了:

同時,片中還表達了二郎的擔憂,現代人們過度捕撈和海洋污染使得上好質量的魚類、貝類愈來愈難尋找,壽司店的原材料越少,壽司種類就越少,留給子孫的美味,其他種類的自然資源會更少。

這是二郎的擔憂,更應該是大家的擔憂!


公眾號回復「壽司之神」獲取影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