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申江服務導報,跟着小申喫喝玩樂逛上海



老上海的樣子,你還記得嗎?




那時候的生活


那時候的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腦,

也沒有如今住的那麼舒適的高樓房子,

但過得更無憂無慮。


那時候的廚房不叫廚房,

叫竈披間或者竈頭間窄小的一條弄堂,

但是鄰裏之間都是相互很熟的關係。

△竈頭間烹飪


那年代要是家裏有個卡拉OK的,

就已經算是土豪了

△家庭卡拉 OK 演唱。


那時候的新年有多熱鬧,

是現在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

△傳統新年


當年的相機和膠捲都很珍貴,

照相是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

△家庭合影


那時候引領上海年輕人

流行服裝的是“橋頭堡”


走在街頭,總能看到幾個摩登女郎

披着一頭漂亮的長卷發,

身穿時尚的包臀裙裝

和一雙擦得鋥亮的小皮鞋。

 布魯諾·巴貝/攝


那時候賣冰糕都是要走街串巷的,

一聽到“棒冰缺伐棒冰”熟悉的叫賣聲,

小夥伴們總忍不住要跑出去買~


光明冰磚在當時更是現代版的“哈根達斯”,

能喫到的人絕對足夠在朋友面前炫耀了,

那份過嘴的香甜感現在想想都饞水滴答呢。


回不去的弄堂生活


沒有弄堂的上海總是缺了點什麼。

那時鄰居愛聚在弄堂口乘風涼,

小孩則在弄堂東奔西跑,

阿婆弄好綠豆湯後總不忘多盛一碗給鄉鄰……



-公共電話 - 


老弄堂口還有公用電話,

當年想打個電話可是要排隊的,

那時候的人們都向往着“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老虎竈-


還記得大家一起打熱水的地方嗎?

就是在老虎竈,在這裏總能碰到鄉裏鄉親,

順道嘎嘎訕胡,

有趣的事情就從騰騰的熱氣中冒了出來~



-混堂-


早習慣獨衛獨浴的年輕人,

應該很難想象往日被叫做“混堂”的浴室了,

不熟悉的人聚在一起沖澡的場景,

在當時卻也不覺得那麼尷尬



-街頭納涼 -


沒有空調的年代,窩在家裏絕對是一種煎熬,

三伏天的時候,大夥喫過晚飯,

三個一團,五個一夥地,坐着涼椅,

拿着蒲扇,就地扎堆嘎訕胡了,

人與人之間也就是這樣熟絡起來的~



-露天電影 -


大家最喜歡的還是圍坐在一起看電影了,

即使當時電影畫質沒有現在好,

故事情節也沒有那麼錯綜複雜,

但卻比我們看得更有滋有味,

散場了都還要聊兩句再走。



那時候的道路


上海北站,老火車,過街天橋,

這些曾經熟悉到不行的場面

如今也在記憶裏漸漸模糊了


寶山路上的行人正在等待火車通過


整齊有序的電車在馬路上等待着

拎着公文包,穿着白襯衫的行人

這都是那時最常見到的場景


電車的工程車,

在那顏色匱乏的時代,

這一抹鮮紅色的機器奔跑

在街上是非常亮眼的


電車工程車正在工作


家電櫥窗,

你家肯定用過這臺電風扇


那時的上海,放學忘了帶鑰匙,

隔壁阿婆會讓我去她家坐坐;


那時的上海,

夏天太熱不會躲在空調房不出來,

而且坐在弄堂裏乘風涼;


那時的上海,

馬路上自行車鈴鐺聲要比汽車喇叭聲多......



你家裏是否也有已經泛黃的老舊照片


今天你還會想念那個 

“人民廣場大屏幕底下見”的上海嗎?


轉載自:流行上海

編輯:張旭


《申》報熱銷商品


(點擊圖片進入對應商品界面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