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業內無趣得緊,除了那些報喜不報憂的年報,連雞零狗碎的八卦都沒有。

  只有一則消息讓人腎上腺發炎:一家叫“上X”的地產企業100多號人,在其女老闆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又去徒步戈壁了。

  三天三夜走88公里走下來,3月3日深夜飛機降落上海,其投資負責人就直接被送往了醫院,傷情是雙腳腳底整張皮都沒有了。

  送進醫院的,不是這批傷員中的唯一,另有十餘人或膝蓋積水、或背部拉傷、或腰部扭傷。當然,他們都沒有進入醫院。在他們那位雷厲風行的女老闆眼裏,輕傷下火線是可恥的。徒步中,掛在她嘴裏的口頭禪是:男生尿尿扭扭捏捏、可以邊走邊尿嘛!

  人到中年,讓一位異性來教尿尿,這是一件讓全體男性無地自容的事情。

  事實上,打從上小學以後,我就沒好意思邊走邊尿。尤其是上了年紀後,即便有心迎風三尺,常常難免沾衣欲溼。

  然而,自慚形穢並不影響我小雞肚腸的腹誹:什麼時候開始,企業文化已經以粗鄙爲美了?

  

  曾經,地產的企業文化是風雅的。

  二十年前我剛入行的時候,業內流傳的是“文科萬科、理科金地”,兩家企業如同少林武當般高山仰止地存在。

  和理科生金地的埋頭“科學築家”不一樣,萬科選擇昂起頭扛起了地產前進的大旗,馮侖則帶頭喊出了“學習萬科好榜樣”的口號。

  好榜樣不是浪得虛名的,不僅要有觀點、口號,還要有方法、手段。

  那時候,不止一個人告訴我,中國最優秀的經濟學刊物是《萬科週刊》。每年,週刊中的文章還會集結出書,書名叫《白領》。

  2004年的夏天,我在武漢邂逅過曾任《萬科週刊》主編、時任武漢萬科負責人的王永飈先生。大家擇江邊一小酒館,把酒臨風,所談者不是土地、不是銷售、不是資金,而是,文學。

  那天,江天一色、皓月千里。

  十五年過去了,乃至終了職業生涯,我可能都將無緣進入萬科工作,但那天以後我就想:所謂的企業文化無非就是企業中“人”的共性,包括態度、方式和目的。面對這樣的人,我相信背後的企業,不會坑騙客戶、不會惡待員工。

  

  那是一箇中國地產企業和企業文化羣星璀璨的年代,除了萬科金地,還有品質至上的中海、客戶至上的綠城……包括我所服務過的前司,也曾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情:

  當時有客戶來公司總部鬧事,甚至橫躺在會議桌上撒潑。

  公司自分管副總裁以下多人與其反覆溝通,基本已經談妥。

  這時,年輕的老闆不顧大家勸阻,堅持出面,對橫陳在桌上玉體們深深一鞠躬,說:所有的錯都在我司,你們的要求公司都滿足。這是我的電話,大家以後可以直接找我。

  當場,鴉雀無聲。

  事後,許多同事對此都頗有微詞,認爲不該如此妥協。

  老闆卻很認真地告訴大家:我們要做的是百年企業,我要給大家樹立一個對客戶的榜樣。

  這件事情發生在我剛入行的時候,並深深影響了我。

  多年以後回顧那是個百花齊放的年代,企業雖然各有所長,但基於“人”的文化標準是一致的:做好產品、取悅客戶、善待員工。

  而支撐這種以人爲本的“溫良恭謙讓”文化的背後,是地價不高、負債不高、深耕細作、歲月靜好的行業現實。

  

  變化,是悄悄的。

  漸漸地,以碧桂園、融創爲代表的新勢力,以另外一種方式打破了平靜,江湖上氣氛驟然緊張了起來。

  彷彿動地而來的漁陽鞞鼓,舊秩序被推倒,造反派開始登堂入室,取得了農民起義般的成功。

  約莫2010年開始,他們的隊伍又加入了生力軍:將高槓桿、高負債、高週轉用至極致的“閩系企業”。

  從此,江山變色、江湖易主。

  我們無法對成王敗寇的江湖規矩,作善惡兩端的評價,但有一點是不言而喻的,春播秋收、精耕細作追求利潤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整個江湖都在追求“唯快不破”的高週轉率。

  高週轉下,薄利多銷。

  看看那些排名20強的企業:正榮淨利潤率8.4%,陽光城淨利潤率6.9%,連萬科的淨利潤率也降到了10%以下的9.4%。

  但沒有人看到,“唯快不破”的背後,隱藏着葵花寶典最大的命門: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這率先自宮掉的,便是不直接產生經濟價值的企業文化。

  

  在高週轉的風向標下,文化中“人”的一面被大大壓縮。

  一切都如同機器一般高速運轉起來,員工不再是公司寶貴的財富,而是完成各類指標的工具,一旦完不成、便馬上換一茬,沒有耐心、不會寬容。

  朝九晚五早已成了昨日黃花,深夜加班和週六上班是許多企業的常態。碧桂園要求“通宵加班、當天出圖”,中樑則在辦公環境中掛出了“要麼交業績、要麼交屍體”的橫幅。

  無法想象,企業的天平兩端,居然已經是業績和生命,企業成了高週轉的奴隸、員工成了掙錢的機器。

  幹活成了評價員工的唯一標準,中樑在招聘中的潛規則是“窮的、醜的”,這個狗屁邏輯是長得漂亮似乎都不能好好幹活。

  我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我知道開了反向歧視的先河。

  

  本來應該成爲企業和人和諧發展潤滑劑的企業文化,在高週轉的背景下,已經被自宮成了壓榨員工、忽悠客戶的遮羞布。

  爲了晾乾這塊遮羞布,有的企業假裝在作企業文化。

  他們動不動就大談“狼性”、動不動就去戈壁徒步,彷彿組成企業的不是一個個人、而是一頭頭眼冒綠光、只會捕食的狼。

  力的作用,從來都是相互的。你如何視狼、狼亦如是視你。

  坊間傳言:去年下半年,這家上X公司上海區域的員工離職率超過100%;全公司超過80%的員工司齡沒有超過1年。

  

  有的企業,只是以爲自己在作文化。

  業內以“企業文化”著稱的旭輝,除了每年去戈壁徒步以外,還有一個內部規矩:號召員工每個月要徒步80公里。

  雖然對下不作具體要求,但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中國式辦公室政治的大背景下,各部門大多紛紛響應、雙手贊成。因爲沒走到80公里要罰款,所以本來挺好的一件事情,變成了背指標式的任務。

  爲了完成這個平白無故多出來KPI,羣衆的智慧得到了無窮的開發:比如將計步器放在車上,開車慢逛的方法。

  不知道旭輝規矩的創立者可曾預見過後來的事與願違,但我堅持認爲,只有尊重“人”的文化,纔是真正好的文化;而尊重人,首先便是給予人選擇的權力。

  我依稀記得,當年萬科號召跑步的時候,是不作強制性要求的。

  

  還有的企業,彷彿天生是爲了文化生的。

  譬如陽光城,特別推崇“陽明心學”,常常通過企業微信發點王陽明語錄。

  王陽明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我從小就崇拜他,他的墓就在我就讀的初中後山上;陽明心學也是個好東西,可惜我學之不精,只皮毛地知道它是佛儒結合的產物。

  但我實在無法理解“不看花時,花與心同寂”這類神神道道的玩意,對客戶、對員工到底益處何在?

  所以我只能善意地以小人之心揣測,該企業頂着182%的淨負債率、掙着6.9%淨利潤率的錢,還能面不改色地大談心學、點化衆生,走的應該是“佛系高週轉”之路。

  我很尊敬這家企業,因爲它以真金白銀的負債率,響應了我佛慈悲的大無畏精神。打造這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文化的企業,必然不是坑蒙拐騙的神棍,而是當之無愧的聖人。

  神棍也罷、聖人也罷,所有的企業文化,說到底都是“人”的文化,源自於人、也服務於人。這個“人”,是員工、是客戶,也是投資者、合作者。

  即便有着可理解的服務企業的目的,但如果對“人”尊重缺位,高談企業文化依舊是可恥的。

  因此,當所謂的“狼性”充斥着行業、當粗鄙沉淪着行業的時候,我寧願相信這只是前進路上的彷徨、是涅槃前的陣痛。

  只是,時節又到春風化雨,往日的風雅和美好總會依次浮現。

  我很懷念那個年代。

  本文已獲得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