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月初,豫東戰役結束。

戰後,被俘的國軍兵團司令長官區壽年見到了他的對手——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

。通常來說,敗軍之將好歹應該客氣點...

然而,區壽年還有過另一段歷史:他曾與粟裕一起參加過南昌起義。論起來,粟裕曾是他的下級和晚輩。

所以...據說區壽年見到粟裕後,不客氣地當面教訓起來:「年輕人,你的打法太貪心了。」

豫東戰役,華野主力在粟裕率領下,先克開封,再喫區兵團(區壽年兵團),又打黃兵團(黃百韜

兵團)...連續作戰,損失著實大了些。但國軍的損失和心理陰影面積更大:對面華野敢打我一個兵團的主意了?!

於是,原本一個兵團下轄兩個軍級單位的編製瞬間被淘汰成為歷史,四個軍級單位組成的「大」兵團成為主流配置。這是一種另類的挑釁:我知道你一口吃得下兩個軍,所以我擺四個軍想撐死你。可是...9月的濟南戰役,華野山東兵團圍攻濟南,國軍的「大」兵團根本不敢去救,怕的就是被橫在濟南與徐州之間的華野主力喫掉。這是一種明顯的認慫:萬一人家一口真喫得下四個軍怎麼辦?

豫東戰役後,國軍失去了打野戰的勇氣,一味地消極守城卻等不來援軍...因為國軍不敢出門打野戰...死循環。

華野這邊,在豫東戰役中證明瞭我軍有在江北打殲滅戰的能力後,中央決定集中力量在江北與國軍進行戰略決戰。原計劃豫東戰役後還是要過江牽扯國軍兵力的華野在去年的「七月分兵」後又聚在了一起,粟裕終於不用帶著部隊去江南搞挺進大別山2.0了。在只掌握華野部分兵力,且中野阻敵不利的情況下,粟裕交出了豫東戰役這樣的答卷。那麼粟裕以代司令員代政委的身份攬過整個華野的軍事指揮權,司令員陳老總則去中野那邊專門負責協調中野的行動以配合華野,華野能打出什麼樣的戰績?中央已經給予了粟裕充分信任,粟裕自然不能辜負,這就是「小淮海」的由來。

「小淮海」是淮海戰役

的早期計劃,戰場設在水網密集的華東地區,戰役目標為徐州以東的國軍7兵團為主,中野負責牽制華中方面的國軍,防止華中方面的國軍加入徐州戰場。這一計劃充分吸取了豫東戰役的經驗教訓:華中地區地勢平坦,利於國軍大兵團機動,不利於華野阻敵,所以淮海戰役選在了水網密集的華東地區;豫東戰役中,我軍兵力分散,華野山東兵團、中野主力與激戰中的華野主力缺少呼應與配合,所以淮海戰役華野將兵力全部集中於華東地區,還安排陳老總去中野任職,協調兩大野戰軍的行動。

然而計劃被國軍打亂了...

因為,10月,中野解放鄭州。

校長考慮到徐州方面受到了華野強大的壓力,調部分鄭州方面的國軍增援徐州方面,結果中野順手就解放了兵力空虛的鄭州。這樣以來,除牽制華中國軍的任務外,中野居然還能抽出不少部隊加入徐州戰場。

就這樣華野的「小淮海」變成了中野華野協同作戰的「大淮海」。

10月末,遼瀋戰役接近尾聲,勝利在望。華北的國軍即將被東野壓得喘不過氣來,分兵南下牽制中野華野不可能了...

各方條件都已成熟。11月,淮海戰役打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