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怎么能和云图比。就是一中学生玩腻了结构把式。不信我分析给你看——

《无问西东》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作品」,完成这样一个作品,岂不如同学生依据命题而作文,甚而至于是一篇考场命题作文。试析之,其实甚为俗套,当然玩转得好,亦能得高分。

取 名

文艺片或文艺性散文,名字一定要有文艺范。比如「芳华」,如果用「你触碰了我」就死定了,至少半死。再如韩寒的「后会无期」「乘风破浪」,意蕴似有似无,得让一堆文艺中青老年琢磨半天,自以为烧脑考验智商而自鸣得意,那你就成功了。前日到学校听老师上复习课,讲「标题的含义」,说能有含义的标题得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有理,文艺片的名字,得玩深沉。

「无问西东」,引自清华校歌,我查看了一下,似乎还真找不到符合上述原则又比「无问西东」更文艺的了,是不是先入为主,你们且看看: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绍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无问西东」将不同年代环顾青春、舍我其谁的豪气展露出来并贯穿成线,确实是个好题目。

取这样的题目,班里的小女生特别在行,前段时间有老师发我一篇学生作文题目叫「把星星装进行囊」,来自TFBOYS的《萤火》歌词,就很有文艺气质。

题 记

我这篇小文也有题记,引述了鲁迅的话,你是否觉得既切中了电影又表达了自己的观感。题记必须富含哲理或诗意,最好是引用。实在想不起来别人的话,自己写也行,简洁、哲理或诗意,甚至有学生杜撰名言并署名「沃兹基﹒硕德」(我自己说的)。

题记,还要有别人念了有想发到朋友圈的冲动。电影《无问西东》开篇即是「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相当于一篇文章的题记,对于人生的拷问,随时都能直击人心。你翻看一下这两天的朋友圈,就知道这是不是好题记。

分 述

这部电影为人称道(吐槽)的叙述手法,是四个年代的四条故事线。当下—1962—1938—1924,回环往复,交融并进。这样的手法,其实无非是中学生们早已玩腻了的「小标题结构法」。它的好处是短故事容易讲,特别是考场作文,「小标题」能起到快速构思提纲挈领的作用。值得在作文中加以注意的是,小标题不要再玩文艺范,以免堆砌或喧宾夺主,毕竟格子有限写不成长文。每个部分也要集中火力,聚焦中心。电影就用几个表示年份的时间词把观众带入到历史时空,简单粗暴却也干脆利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也就是说,你用「1234」标注要好过用「春夏秋冬」。还有时间序是倒著讲的,如「不问东西」俗,「无问西东」则雅。

分述之后要不要交叉融合,可以要,可以不要。比如前段时间大家都在晒18岁,我们写一篇命题作文就叫《芳华》,正文分「我的18岁」「父亲的18岁」「爷爷的18岁」来完成,祖孙三代一脉相承,线虽隐而明,则不必多费口舌,结尾随意点染即是好文章。《无问西东》中,四条故事线,如果人物之间没有关联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无问西东」便是线索。但是我们作文中小标题的各部分,有时并非作文《芳华》般这么明确,是需要刻意将分述的内容作一些联结的。电影似乎也有这样的担心。第四个故事的吴岭澜是第三个故事里沈光耀的哲学老师,第二个故事里的陈鹏是沈光耀空投食物的孤儿院的孤儿,第一个故事里张果果的父母是被第二个故事里的男二号李想救下来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也是用小标题结构法的同学,最需要学习的地方。相对独立却藕断丝连。

基 调

考场作文不管是作文题还是评分标准,早已定调,「校庆献礼」更不必说。不管有怎样的波折,最终总是要温暖人心的,不管是《芳华》还是《无问西东》。除了王敏佳被批斗,以下雨收场捡回一条命那场戏之外,电影的画面始终是明亮的,即使是西南联大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音乐也总是轻快而抒情。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农村生活,生活虽然不富裕,却有一种简单朴质的快乐。考场命题作文在这一点上也是要谨守的,基调健康,主题积极向上,要能体现少年的阳光和蓬勃朝气。

电影的基调还在于每一个人说的话,都像是配乐朗诵诗文。这或许是因了女性编剧导演抒情和细腻的特点。据说导演李芳芳也是少年成名,16岁就出了散文集《十七岁不哭》,还有电影作品《80』后》,可惜我都没看过。

配乐朗诵,一是音乐,一是台词。电影台词兼具现时考场作文的散文化文艺腔调,像极了初高中文科女生的文笔,当然也似于丹的心灵鸡汤。不过不讨厌,听起来也不腻,甚至还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我录一段你念念: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补 记

就像电影最后有彩蛋,可以让电影五色生辉。百年的清华史亦即百年的中华史,大师远去,而青春不灭,理想不死。唯有不羁前行,无问西东。补记当然也可以写成后记,首尾呼应之。

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一篇命题作文。要补记一点什么能宕开一笔却没有「画蛇添足」之嫌呢?我想起了2017年有一篇走红网路的学生作文《愿你》可以佐证以上所说。我还想到了一个问题,文章有法吗?当然是有的。如果把这个电影从作文的角度分析给学生听,学生估计还看不上眼呢!文章大家张大春说:

「今天自以为身处新时代进步社会的我们每每取喻「八股」二字以讽作文考试。殊不知眼前的考作文还远不如旧日的考八股——因为八股讲究的义法,还能引发、诱导并锻炼作文章的人操纵文气,离合章句,条陈缕析,辨事知理。而当前的各级升学作文考试,却由于不只一代的大人普遍不会写文章、教文章,而任令中文系所出身的学者,运用文法学、修辞学上极其有限的概念, 设局命题,制订评分标准,刻舟求剑,胶柱鼓瑟,更进一步将写文章美好、活泼 以及启发 思维的趣味完全抹煞。」

引喻是否恰当,我也不知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