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取名字,相信是许多人头疼不已的问题,既要好听,又要有意义,的确是难坏了好多人。不过,看看中国这些古人如何给酒取名字,或许还能得到点灵感。

中国自古以来佳酿无数,加上我们的祖先不断改进技术,酒的种类和数目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有许多名酒虽然已经失传,但是酒的美名却留存至今。

首先是以产地命名

如茅台酒因产于贵州省茅台镇而得名;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西凤酒产自陕西凤翔,昔日曾有「西府凤翔」之称,故取名「西凤」;七宝酒产于上海市七宝古镇,故取名「七宝大曲」等。

其次是以人名命名

以人名作为名字是取名界最常用的手段,比如许多科学理论,服装品牌等等,都是如此。在酿酒界,最初以善酿者名字命名,后来又发展到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于是,如「杜康酒」、「文君酒」、「刘伶醉」、「太白酒」、「关公酒」、「包公酒」等一个个应运而生。

以工艺特点而命名

如北京的「二锅头」,旧时酿造酒,要用装冷水的大锅作为冷却设备,以换第二次冷水时流出的酒液味道最为纯正,故称「二锅头」。

以「春」命名

中国以「春」字命名的酒不在少数,而且酒名高雅别致,这是一种有趣的酒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凡秋冬之季酿酒,到来年春季酿成的,称之为春酒。

以「春」命酒,唐宋时期尤为突出。见于唐宋诗词中的就有「金陵春」、「洞庭春」、「曲来春」、「木兰春」、「中山春」等,还有现在大家都熟知的「剑南春」。

以诗取名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此诗,于是有了湖北的「白云边」酒。北京的「醉流霞」酒,出自孟浩然的诗「金灶初开花,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即动听,又不失文雅。

大概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所以才有了这五花八门的命名方法,乍一听不觉得有什么不同,但细细品来,却蕴藏著酿酒人对酒的挚爱。

中国人对于名字有著深厚的执念,名字牵扯著中国人的一生,哪怕是酒也一样。你呢,还知道什么给酒命名的方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