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大眾集團旗下擁有10大著名汽車品牌:大眾汽車(德國)、奧迪(德國)、蘭博基尼(義大利)、賓利(英國)、布加迪(法國)、西雅特(西班牙)、斯柯達(捷克)、大眾汽車商用車(德國)、保時捷(德國)。

除了跑車品牌、豪華品牌和貨車品牌、摩托車品牌之外,大眾集團旗下的大眾、斯柯達、西雅特都屬於經濟型轎車品牌,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為啥大眾旗下的斯柯達能夠在國內生根發芽,而同為大眾旗下的西雅特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不過西雅特在國外的銷量還是不錯的,2015年時已經突破40萬輛大關,在德國更是實現連續五年的增長達87800輛

車企之間不是奉行多生孩子好打架嗎?為啥大眾引入了斯柯達卻沒有引入西雅特國產?

1、西雅特在國內知名度太低,在中國汽車市場騰飛的90年代黃金時期,剛好給斯柯達碰上了,這個來自捷克的品牌雖然知名度沒有大眾那麼高,但車子的品質以及綜合實力都有與大眾媲美的水平,這無形中為它贏得了很多生存空間。更關鍵的是2006年開始,斯柯達歸入上海大眾旗下,正式開始國產。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儘管被稱為屌絲版大眾,不過斯柯達起碼在國內站穩腳跟了。

而2012年進入國內時,西雅特在中國只售了2200輛,而到了2013年只售出了1100輛,最終,西雅特不得不在2014年悄然退出市場。

2、在大眾同平台的戰略下,從最低級別的晶銳、polo,到高爾夫、邁騰、帕薩特、途安、野帝等車,基本上已經把細分市場給霸佔全了,沒有什麼空間能留給西雅特。

3、大眾集團自身覺得斯柯達比大眾稍低半級是沒有問題的,但卻不接受西雅特比大眾低的定位。既然往低沒法走,那隻能走高端路線了,所以整車進口的西雅特動輒20萬起步,同樣價錢的選擇之多,稍稍理智一點的消費者都不會考慮它了,當然忠實粉絲除外。不過據傳在2019年,西雅特將會重啟國產化道路!


其實這個問題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等同於別克能在國內立足,而歐寶卻黯然退出中國一樣。當然,兩者之間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可比性,但不少事情上是相通的。

首先是時間,這個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是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汽車市場。很多時候一台車能夠賣出去,往往靠的不是產品本身的能力,而是營銷、口碑、知名度、品牌附加值等等的元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放在這裡是行不通的。大眾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地位,和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而西雅特,很可能大部分人連聽都未聽過這個品牌,還談何賣車。

說大眾有點扯遠了,說近一點的斯柯達。在中國汽車市場騰飛的90年代黃金時期,剛好給斯柯達碰上了,這個來自捷克的品牌雖然知名度沒有大眾那麼高,但車子的品質以及綜合實力都有與大眾媲美的水平,這無形中為它贏得了很多生存空間。更關鍵的是2006年開始,斯柯達歸入上海大眾旗下,正式開始國產。隨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儘管被稱為屌絲版大眾,不過斯柯達起碼在國內站穩腳跟了。

而西雅特,由於上文所說的種種原因,導致大眾本身也不敢貿貿然把其引進國產,而且大眾同平台的戰略下,從最低級別的晶銳、polo,到高爾夫、邁騰、帕薩特、途安、野帝等車,基本上已經把細分市場給霸佔全了,沒有什麼空間能留給西雅特。關鍵的一點是,大眾集團自身覺得斯柯達比大眾稍低半級是沒有問題的,但卻不接受西雅特比大眾低的定位。既然往低沒法走,那隻能走高端路線了,所以整車進口的西雅特動輒20萬起步,同樣價錢的選擇之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稍稍理智一點的消費者都不會考慮它了,死忠粉除外。

So,西雅特之所以不能生存下來,並非自身的過錯,而是大眾集團本身戰略和產品定位而已。

以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