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除了因为战争的需要而分封一些诸侯王外,他在沛县的哥们和功臣中,确实没有分封其他异姓王,随他一起出来打天下的,如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等等很多,当然,还有卢绾,然而,萧何、曹参建立了不世之功勋,都没有封王,唯独给在史记中记载不多、功劳也不见得很大的卢绾封了王,在后人看来,这是令人诧异的事情。

  我们知道,卢绾与刘邦是老乡、是同学、是同庚,他们同年同月同日生,自小就是好朋友,是发小,而且在一起读过书,是同学。刘邦当了泗水亭长后,卢绾几乎天天跟在刘邦屁股后面跑。

  司马迁史记里明确记载,“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从小到大,关系就没差过,堪称“铁哥们”。对于刘邦来说,除了血缘兄弟,谁有这么亲近?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樊哙,这些人都是后面结识的,是在战争中建立的友谊,比起卢绾来,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差了一大截。所以,兄弟当了皇帝,除了分封亲兄弟外,卢绾自然是这之外的首选。

  刘邦起义后,卢绾紧紧跟随,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刘邦任卢绾为将军。楚汉对峙期间,卢绾又加官进爵,被任命为太尉,受封长安侯,在汉王以下,这是很高的爵位了,足见刘邦对他的信任。尽管萧何、曹参才能过人、功劳莫比,但就宠幸的程度而言,则远非卢绾可比。

  汉五年(前202)七月,刘邦刚登帝位不久,燕王臧荼作为曾经项羽的部将,因担心刘邦的清算,第一个站出来反汉,刘邦亲征,杀了臧荼,平定了叛乱。同年九月,刘邦便封了自己的发小卢绾为燕王,让他镇守北方,作为抵挡匈奴的屏障,对卢绾的信赖,简直无以复加。

  然而,到了汉十二年(前195),刘邦去世前的两个月,作为发小的燕王卢绾,最终还是勾结匈奴,反叛了刘邦,刘邦先后以樊哙、周勃为帅,领军进攻卢绾叛军。据说,卢绾听说刘邦病了,曾经带领自己的家人和亲随数千人,等候在长城之下,只要刘邦病愈,即进京谢罪。然而,刘邦没等两个月就去世了,随后,卢绾北去,投靠了匈奴,被封为东胡庐王,第二年在匈奴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