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在乌镇艺术展期间带来了一件户外装置作品《另一水面》。60 个镜面不锈钢材质做成的圆凳内外 4 层构成了一个圆形,在阳光的反射下呈显出水波的形态。每一张圆凳也设计成了外围略高的水波状。

  作为一名建筑师而非艺术家,妹岛和世在乌镇表示,“我们对场地的理解可能更从一个城市公共性的角度出发。所以我想做一个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另一水面》于是成为了整个艺术展中唯一兼具实用性的展品。在有高低落差的空间内,通过椅子反射的天光,吸引人们走进空间内,并欢迎观众在疲惫之时入座。

  妹岛和世 《另一水面》 ,2018,乌镇西栅景区内,来自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

  妹岛和世 《另一水面》 ,2018,乌镇西栅景区内,来自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

  这是妹岛和世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即如何让建筑更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同时又具有公共性,为更多人可用。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创立的 SANAA 事务所获得 2010 年普利兹克奖,评审在

  颁奖词

  中提到,他们“根据手头的任务和预算创建朴实、民主的建筑”。这种建筑的民主性体现在了她的公共艺术空间设计中,最为公众熟知的有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和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有别于传统方正格局,整体采用了圆形建造。过去美术馆的白色展厅被碎化成了更小的立方体,分布在圆形基底之上。而圆形的基底外部全部由玻璃组成,打破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美术馆没有设计主入口,观众可以从圆形的任一入口进入。

  在这样一个开放、通透的空间内,SANAA 破解了过去美术馆的威权感,使之成为市民茶余饭后都可达的存在。这件作品也获得了 2004 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在美术馆开业的第一年共有157 万人次参观,而整个金泽市的人口只有 50 万不到。

  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来自 archiweb

  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来自 archiweb

  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来自 archiweb

  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来自 archiweb

  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来自 archiweb

  SANAA 设计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六个白色盒子错落堆叠,以此让整体建筑成为一个半穿透的空间。建筑的窗户被安排在了每一层盒子的外轮廓线上,每一个盒子都有不同的楼层面积和高度,以适应不同形式的当代艺术展示空间。

  在这个项目中,SANAA 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创建一个可以使人亲近的、吸引人的美术馆。建筑的街道层装设了玻璃墙,体现了美术馆的开放感。而为了融入艺术馆所在的包厘街(Bowery)的粗犷气质,建筑的外墙用两层工业铝网包裹,既柔和了建筑的棱角,增大了透明度,也使其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

  新当代艺术博物,来自 archdaily

  新当代艺术博物,来自 archdaily

  新当代艺术博物,来自 archdaily

  4 月 3 日,妹岛和世在乌镇做了一场《环境和建筑》的主题讲座。她在讲座的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设计的核心理念——想要把室内和室外的传统建筑界限打破。而她的每个项目都基于这一核心思想,并在每个项目中通过不同的策略实现。

  1981 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妹岛和世进入了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987 年创立了自己的个人事务所,1995 年与西泽立卫创立 SANAA 建筑设计事务所。2010 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时候,妹岛和世是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而西泽立卫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SANAA 的建筑风格轻盈、透明、大量使用白色。而在建筑理念上,注重建筑与人和周围环境的融合。

  在讲座中,她以 2010 年完成的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劳力士学习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er)开始了案例分享。她认为这是 SANAA 的一个标志项目,从这个项目开始之后的设计,可以看到 SANAA 不同的发展路线。

  西泽立卫曾表示:“没有墙体作为区隔,任何项目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它更像是一个公园。”EPFL 主席Patrick Aebischer则视其为一种打破界限的体现:“这个新的校园中心体现了我们对大学的愿景,打破了传统院系之间的界限。”

  但妹岛在讲座中表示,由于建筑的方形边界仍然非常明显,学习中心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建筑与城市关系。在此之后,SANNA 尝试打破明显几何化的建筑空间。不仅希望在物理上消解与周边建筑的边界感,还希望在城市文化和历史层面上做到“边界消解”的理念。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劳力士学习中心,来自 EPFL 网站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劳力士学习中心,来自 EPFL 网站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劳力士学习中心的南面是日内瓦湖,来自 archdaily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劳力士学习中心,来自 EPFL 网站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劳力士学习中心,来自 EPFL 网站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劳力士学习中心,来自 EPFL 网站

  建筑内部,archdaily

  “消解”也是妹岛在 3 日的讲座最多提到的一个词。她希望消解建筑的体量,与周围环境达到融洽,尽量做到自然。

  2012 年 12 月开馆的卢浮宫朗斯分馆就是一个消解大体量建筑的设计实践。在这座总面积约 28000 平方米,长度达 360 米的博物馆设计中,第一步就是将容纳着公元前 3500 年到 19 世纪中叶的博物馆,拆分为 4 个矩形与 1 个大正方形馆厅的建筑体。

  分馆坐落在法国北部朗斯市的一处废弃矿场上。这里曾是欧洲最大的煤堆,自 1960 年关闭以来,这片土地已被自然慢慢填满,但仍因过量填塞的矿山而留有轻微隆起的地势。SANNA 依据地形起伏构建了这座建筑。建筑内部与原先的坡度结合,在最开始进入博物馆时可以看到整个展馆空间,而随着地势慢慢往下走,身处展品中的时候,只能看到局部展品。分馆的内部也摒弃了传统的分类陈列模式,没有设置任何一道隔绝墙面,所有艺术品可以直接展示在大众面前。

  建筑由玻璃和铝制外墙构成。外立面的抛光铝板可以根据自然光折射散漫的光线,使得长型建筑和四周的公园环境连成一片。玻璃帷幕立面可使阳光自然洒落,而拱形屋顶上的隐藏式滚轴遮阳系统会在光线太强的时候启动,以保护馆内的展品不受伤害。

  SANAA 希望可以建造一座被大自然环抱、穿透力十足并且保留矿场遗迹的新馆。从建筑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建筑其实是一个有着细微弧度的曲线立面,妹岛表示希望通过曲线去消解掉强烈的几何体,跟废弃工业区的自然状态之间产生和谐的关系。

  卢浮宫朗斯分馆,来自 archdaily

  卢浮宫朗斯分馆,来自 archdaily

  卢浮宫朗斯分馆,来自 archdaily

  卢浮宫朗斯分馆,来自 archdaily

  卢浮宫朗斯分馆,来自 archdaily

  没有设置任何一道隔绝墙面的内部,来自 visitworldheritage 网站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的悉尼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扩建项目,是一个错落的、与自然融合的建筑。建筑包括七个展馆,在高低不平的旧有空间和二战时期的油罐之上,加盖了一个美术馆,并保留油罐用作展览空间。

  每个展馆位于场地的不同层次上,朝向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的建筑屋顶可以当作公园使用,人们可以从不通的角度观看城市。

  这座美术馆是澳大利亚国内首座达到最高环境标准的公共艺术博物馆。在为美术馆设计展览空间的同时,加强周围景观的公共使用性(户外公共艺术花园为全天开放),保持悉尼文化街区的绿色特色。在设计中,还保留了建筑东北角附近的两棵超过100 年历史的无花果树。

  在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的项目中,当地政府市政府要求为十户家庭做一个整体的四坡屋顶。为了消解这个庞大的建筑体量群,SANAA 把四坡屋顶切割成 10 个单元,每三片屋顶为一户家庭,且三片中有半片与邻居共享。透过这个设计,在每一户的室内空间维持隐私的同时,又能让人产生共同居住的感受,蕴含维系共同居住情感的意义。而切割之后的屋顶体量与京都的小街道更为融洽。

  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项目,来自 archeyes Iwan Bann

  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项目,来自 archeyes Courtesy of SANAA Architects

  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项目,来自 archeyes Courtesy of SANAA Architects

  目前妹岛还没有竣工的中国项目。但几年前,妹岛和西泽设计了上海西岸华鑫金融中心。过去 1-2年 里,她还接手了几个中国的公共建筑项目。她在讲座的提问环节表示,目前在日本的建筑项目中,很难去思考和实践建筑对城市、对社会的影响。她觉得在中国可能可以实现建筑的更多层次思考,但目前还没有完成任何项目,仍在探索实践中。

  图中圈出的为上海西岸华鑫金融中心,项目预计于 2019 年 12 月整体竣工。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 1.4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 10 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高度63米,层高 8-14 层不等,由七个围而不合、高度不一的建筑单体组成。该项目通过建筑体量自身的错动扭转,避免遮挡视线,使用者可以体验良好的一线江景。来自上海徐汇公众号

  题图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劳力士学习中心,来自 EPFL 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