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到很多關於切爾諾貝利的視頻記錄有目前不同區域的輻射數據的。

這裡簡單統計了幾個視頻中測量的輻射值,絕大多數是近十年內的數據。

包括:《侶行-重返切爾諾貝利》、《四個中國核電工程師走進切爾諾貝利》、油管視頻《nside CHERNOBYL RADIOACTIVE Basement Prypjat Hospital- Firefighter Clothes》、《Reactor Hall of Unit 2, 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以及油管硬核up主bionerd23上傳的各種探祕視頻。

可能涉及放射性計量單位R/h和Gy/h均暴力換算成了μSv/h,只對數據的數量級負責!

如果贊多的話,我會考慮把圖補全。

參照數據:

天然本底輻射:~ 0.1 μSv/h

我國部分地區的本底輻射水平較高,如陽江(數據未查到),西藏(~ 0.2 μSv/h)

世界上天然本底輻射最高的地方在伊朗的拉姆薩爾:~10 μSv/h

鈾礦附近本底輻射:~ 0.5 μSv/h

天然鈾礦石表面:~ 100 μSv/h

高空飛行航班上的輻射水平:~10 μSv/h

夜光錶(鍍鐳):~ 20 μSv/h(別看這個數字很嚇人,你的身體得完全鑽到一堆夜光錶中才相當於接受到坐飛機的劑量,因此日常佩戴完全不會損害健康)

老式相機光學鏡頭:~ 15 μSv/h

拍攝一次X光:~1000 μSv

拍攝一次CT:~10000 μSv

運行的放療儀器的治療室內:~1000 μSv/h

直接上結論:

切爾諾貝利控制區入口:0.22 μSv/h,與天然本底水平幾乎無異;

核電站附近紅樹林路邊:5 - 50 μSv/h,尚在接受範圍內;

普里皮亞季市區:空氣中的輻射值為0.5 - 5 μSv/h

水塘、土壤的輻射值:比空氣高出數倍。

摩天輪:~1.5 μSv/h

摩天輪附近的苔蘚:16 μSv/h

普里皮亞季市區的輻射水平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大概和高空飛行的航班類似(部分未受到污染的室內輻射與本地水平無異)。在著名的摩天輪上坐上一個月才相當於接受一次X光片的劑量。

不過市區內以及附近樹林中分佈有成千上萬高輻射熱點(Hotspot),每個熱點都是由一個當時散落的反應堆碎片引起的。這些碎片實質上只有米粒甚至針尖大小,其表面的輻射水平達到數千乃至數十萬個μSv/h。由於這些碎片非常小,其高輻射區域僅僅侷限於表面非常小的體積內,因此你用手直接將它們拿起來問題似乎也不大(千萬別模仿!)。只要你不要作死去舔食普里皮亞季的土壤、苔蘚,無防護在普里皮亞季生活幾天對健康也不會有影響。

普里皮亞季醫院地下室入口:~0.5 μSv/h,幾乎就是正常值。

醫院地下室走廊:~1.5 μSv/h,似乎還行。

廢棄消防衣表面:100-1000 μSv/h,穿上這麼一件消防衣看玩權遊的大結局(80分鐘)相當於一次拍攝一次X光片(千萬別模仿!)。

紀念碑是遊客可以到達距離石棺最近的地點(100米左右),輻射水平為1 - 15 μSv/h不等,這裡的輻射水平比普里皮亞季略高,不過無防護十天半個月也沒什麼問題。

石棺外圍:~ 15 μSv/h

4號反應堆控制室:空氣4.5 μSv/h,控制面板附近可達30 μSv/h

2號反應堆(不是發生爆炸的反應堆)的頂蓋附近:330 μSv/h,在上面睡一午覺相當於拍攝一次X光片(千萬別模仿!)

2號反應堆廢棄的固定燃料棒的金屬部件(Fuel element stringers):表面輻射水平可達2000000 μSv/h,在這種環境中每分鐘相當於拍三張CT。

4號反應堆地下室有一坨燃料棒、石墨、沙子和混凝土的混合物叫做「象腿」(請自行百度),其表面輻射水平可達到1000000000 μSv/h,這個輻射有多強已經沒法形容了。

作為對比,這裡給出福島污染區域的輻射值(2018年年底,半圓為核電站區域):

來源:https://ramap.jmc.or.jp/

可以看出,福島污染區的輻射水平大多在1-10 μSv/h左右(淺黃色,黃色),少部分地區為15 μSv/h左右(橙色),這和普里皮亞季的輻射水平相當,無防護進入福島地區似乎對健康也沒多大影響。由於切爾諾貝利的年代更久遠,並且當地已經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消洗工作,可以推測當年普里皮亞季的輻射水平要比現在的福島高出不少。

相關回答:

切爾諾貝利石棺內可能有生命體存活嗎??

www.zhihu.com圖標核輻射是怎麼破壞機器的??

www.zhihu.com圖標

我在即刻上看到的一張圖,很直觀。


不是專業人員,但是在我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看過最近hbo切爾諾貝利的朋友們應該都對第一集那個無視石墨,無視輻射的副總工程師迪亞特洛夫印象深刻

在第一集當中,這個人在覈安全庇護所嘔吐

第三集當中,這個人在醫院裡躺著,身上毛髮掉光

第四集的預告當中,這個人鬍子和頭髮已經長出來了

那麼真實事件中這個人怎麼樣了呢

是的,它一生當中遭受了兩次嚴重的電離輻射,一次200倫琴,一次390倫琴,分別大概相當於2000mSv和3900mSv,相當於普通人一年平均輻射劑量的上千倍,當然了,這個上千倍也是幾個小時內累積的,並非一次性照射

此人堪稱命大至極…身上自帶輻射光環…但它本人卻活到64歲纔去世,是切爾諾貝利的9年後

「3.6倫琴,不算好也不算壞,我見過更壞的」明明說的就是你吧

所以輻射大或小,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應該還是要根據個人體質判斷吧

————————-分割一下

在查資料的時候,無意間查到了一本書的全文本,這本書的作者是leatherbarrow,此人是誰呢

切爾諾貝利三英雄存活到2000年之後的消息來源就是這本書和leatherbarrow這個作者,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https://leatherbarrowa.exposure.co/chernobyl?

leatherbarrowa.exposure.co


高贊答案中「僅有28人隨後幾個月內死亡」的說法,有點過於輕描淡寫了。

按照該答主給出的其所依據的「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的報告(鏈接地址:http://www.unscear.org/unscear/en/chernobyl.html#Summary),「28 died in the first three months」一說確實也是出自該文,但實際上,如報告開篇總結部分所說,「The accident caused the deaths, within a few weeks, of 30 workers and radiation injuries to over a hundred others.」


根據Wikipedia的信息,這有蘇聯官方記錄的死亡30人的名單,如下:

遇難者中,有23人,是30天內死亡的;剩餘7人,也都沒能挺到8月。


評論中很多人拿「紀錄片」「電視劇」情節對這篇答案進行各種質疑,這裡不作解釋,因為原文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我並不反對通過電視節目和百度來獲取一些信息,這也是很正常的。我只想對那些企圖用電視節目說服我的人講這樣一句話:

我是一名核電廠輻射防護工程師,假設我真的如你所願,與你一樣把電視節目和百度當成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來源,而無視甚至完全不瞭解本專業內的學術報告和專家意見,

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你真的不怕麼?

以下為原答案


實名反對以上兩個「盲目猜測」+「危言聳聽」的答主。

首先解釋一下核事故與核武器破壞性對比的問題。必須承認,核動力反應堆所包容的放射性核素總量是要遠遠大於原子彈的,相對於氫彈(特別是中子彈)那就更是好幾個數量級的差距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大規模放射性釋放的核事故就比核武器破壞力更大。

原子彈作為武器,首先是提供百萬噸級當量的爆炸破壞力,而其放射性殘留不過是附加作用。因為作為核武器的高純度易裂變核素,其核反應過程僅發生在毫秒級的一瞬間,很多燃料甚至都還來不及反應就高速擴散開來了。

而反應堆則是在相對平緩得多的強度下長時間發生一系列核反應,同時產生種類更多總量更大的裂變產物、活化產物等。而氫彈(特別是中子彈,一種小當量氫彈)在發生聚變反應時幾乎不產生什麼放射性核素,主要是作為氫彈扳機的原子彈會產生放射性。

從這角度講,反應堆包容的放射性物質是要遠遠多於核武器的。但是!絕對不能武斷的把二者的破壞性直接等同於放射性總量,因為核武器首先是提供恐怖的爆炸破壞力,而即使如切爾諾貝利這樣的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也不過是反應堆廠房炸了(並不是核爆炸,只是放燃料的「大高壓鍋」壓力太大爆炸)而已,爆炸破壞性上來說,跟一個化工廠事故沒什麼兩樣

所有說類似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相當於XXX顆原子彈」的話的人,不是壞,就是蠢!

然後來說一說放射性這個話題。必須要承認,短時間內接受大劑量照射會發生確定性效應,包括脫髮、噁心嘔吐、皮膚灼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等,半致死劑量為4Sv。

但是,這真的是極其罕見的事。可以這麼說,如果哪裡有一個這樣的人,輻射劑量醫學專家、醫院、研究所會像找到寶貝一樣地無償給他提供各種治療,因為實在實在太難找到了,很多醫學專家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一例嚴重的急性放射病。而一般人所擔心的比如核電廠發電、醫院做CT等等,對普通人的影響,完全是杞人憂天。

那麼切爾諾貝利到底對人類這個羣體的健康,實際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現在網路上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幾乎全是「謠言」

包括很多看似官方(實際上誰纔是官方,這個後面會說)的說法,也只是臆測或者謠言。即使在覈技術研究應用的圈子內部,也有很多人認識上是存在嚴重誤區的。這不是我的觀點,是中科科學院院士、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專家、83歲高齡的潘自強院士說的,並且是我親自聽他說的。(圈內應該很多同行都聽過潘院士在講座上的呼籲)

剛才提到,這個話題上誰是官方?誰最有發言權?顯然國際原子能機構不是,因為它不是一個學術組織,而是一個政治組織,他的話既缺乏科學支撐,立場顯然也不夠neutral,而現在網路上流傳的「四千人死於癌症」的結論就是IAEA給出的,雖然相比於網上那些幾十萬人死於癌症的天方夜譚已經是積口德了。

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最權威機構。其於1955年由聯合國大會設立。它在聯合國系統的任務是評估和報告暴露於電離輻射的水平和影響。全世界各國政府和組織都依賴委員會的估計作為評估輻射危險和制定保護措施的科學依據。

那麼在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20年後的2008年,UNSCEAR經過20年的跟蹤統計調查,在其提交的年度報告書中嚴謹、詳實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去查閱,這裡直接說結論:

1、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總共造成134名職工和應急人員受到高劑量輻射照射,他們發生了急性綜合徵,其中僅有28人隨後幾個月內死亡,其他人員並未因放射病致死,主要是皮膚損傷和白內障等放射病。

2、幾十萬人參加恢復工作,均沒有觀察到歸因於輻射照射的可察覺的健康效應。

3、在1986年處於兒童和少年的人羣中,確實觀察到甲狀腺癌(一種最「安全」可治癒的癌,聽起來可怕其實治癒率極高,可以說是癌中的一股清流)發生率的增加,部分歸因於飲用了污染的牛奶。

4、在一般公眾中,沒有觀察到能夠歸因於輻射照射的任何其他健康效應。對於全體公眾,其劑量與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相當

概括一下,除了當時第一時間參與進去的人中死了28人,和當地人甲狀腺癌發病率略有上升,根本沒有造成任何其他人的「癌症」,更遑論「死亡」了。(我就不提什麼老鼠賽母豬之類的純粹屬於學齡前兒童認知的謠言了)

為什麼單就全人類健康影響上來看,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明明影響相當有限,但卻如同魔鬼一樣數十年流言不斷,並且估計還會持續流傳下去?

第一個原因是政治立場,當時正值冷戰,美國歐洲整個西方世界有了這樣一個潑髒水(當然這件事上前蘇聯確實難辭其咎,沒得洗)的好機會,必然添油加醋,唯恐天下不亂,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也事實上促進了蘇聯解體的進程。

第二個原因是錯誤應用基於LNT(線性無閾)假設的許多錯誤方法,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在給出LNT假設的時候明確說過:集體有效劑量不能用於流行病學危害評價,在危害估計中採用它也是不合適的,用非常低的個人劑量在長時間尺度上進行聚合是不合適的,特別是應該防止基於來自很小個人劑量的集體有效劑量計算癌症死亡人數。但很可惜,許多人對這一點視而不見,一知半解,動不動就拿幾百萬上千萬人一輩子的時間累加的集體劑量乘以隨機性效應標稱概率係數,然後得到一些荒謬的數據,並信以為真。這種現象在許多初學者,特別是主要知識基於百度的業餘愛好者中尤為突出

回到題主的問題,很可惜我的答案中可能沒有你所期待的科幻災難片中的末日景象,也沒有某些答主提到的充滿畫面感的血淋淋的東西。

現實往往就是這麼平淡無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