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永福

1857年,20岁的广西钦州人刘永福加入了天地会;两广的天地会自称是太平军,但南京的太平天国并不承认;

1865年,刘永福成为广西天地会的主要首领之一,他的武装以黑底北斗七星为旗号,被称为黑旗军;

1867年,左右两江的天地会皆被广西提督冯子材肃清,各路残部纷纷逃入越南;

此后,这伙匪徒一边开始自相残杀争夺地盘,一边与前来讨伐的越南军队以及清军混战;

1870年,刘永福接受了越南驸马黄继炎的招安,得以合法占据越南老街地区;条件是协助越南政府镇压其他逃来越南的天地会匪徒;刘永福镇压以前的同伙很卖力,地盘也得以持续扩张,控制了红河与黑河之间大部分贸易运输;

1871年,法国商人让·杜普伊斯与中国的云南巡抚岑毓英达成贸易协定,他向岑毓英的部队输送武器,将中国的铜矿、锡矿石和丝绸带回河内,岑毓英还默认他可以在滇越边境从事私盐生意;

随著让·杜普伊斯的生意越做越大,这引起了越南政府和刘永福的强烈不满。

1873年4月30日,让·杜普伊斯和其他9名欧洲商人,带著他们由30条船组成的船队,一如既往满载中国的商品驶抵河内时,被越南政府扣押,理由是非法贩卖私盐;让·杜普伊斯表示他已得到中国的岑毓英将军之许可,越南是中国的保护国,无权干涉他的商业活动;

在经过一系列外交谈判后,越南政府坚持要求法国驻交趾支那总督承诺:法国商人不得非法贩运私盐,所从事的军火、矿砂、丝绸贸易必须依据越南法律纳税;

当时的法国,尚未在普法战争中完全恢复,时任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元帅、总理阿尔伯特·布罗伊认为,在越南发生的法商、法国船只、法国货物被羁押事件,越南政府找错人了,他们应该去与昆明或者北京的中国政府去交涉关于食盐买卖及商品征税问题;布罗伊总理指示交趾支那总督让·杜普雷海军少将不得扩大事态、不得采取武力;

当年9月,法国付清了本息合计59亿法郎的赔款(折合中国白银7.87亿余两,相当于法国政府近3年的财政预算),驻法德军全部撤离;

为尽早付清赔款,让德军离开法国,法国人民展现了巨大的爱国热情,年利率5%、总额50亿法郎的爱国公债每次上市都被抢购一空;(法国国民实际认购总额为670亿法郎)

来自巴黎的指示,对于越南的事件并未发生作用;杜普雷总督采纳了海军上尉弗朗西斯·卡尼尔的主张:法国公民被越南政府羁押,是对法兰西共和国的侮辱;

10月15日,杜普雷总督令卡尼尔上尉率领法军170人北上营救让·杜普伊斯;(中国史援引越南史,将卡尼尔称为安邺。)

11月20日,法军开始攻打河内,很快破城,逮捕了大批越南高官;随后又攻占了附近的宁平、海阳、南定;

阮翼宗嗣德皇帝命驸马黄继炎与刘永福联络,授予刘永福三宣副提督官衔、及英勇将军封号;

刘永福率3千人南下,在侦悉卡尼尔动向后,12月21日,刘永福率6百人攻击河内西门,将卡尼尔成功引诱至离城3里多纸桥附近一个山坡上,击毙了卡尼尔上尉、阿夫里库尔中尉,及法军士兵6名;

河内法军闻讯赶来,但这8名法国人的人头皆已不见踪影,尸体被乱刀肢解;法军带著遗体返回河内;

布罗伊总理认为这一悲剧完全是杜普雷总督违抗命令所造成,杜普雷被认为不适合继续担任殖民地总督,他被解职召回本土,以后担任单纯的海军军官;

保罗·菲拉斯特里中尉奉命北上交涉,结束这一事件;1874年2月12日,法军全部撤离北越;菲拉斯特里随后返回西贡,3月15日,他与越南政府代表签订《法越第二次西贡条约》:

1、法国承认越南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2、越南承认南越六省主权属于法国;

3、基督教在越南全境合法化;越南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4、越南开放河内、海防、归仁三港对外通商;

5、法国赠送越南军舰5艘、火炮100门、步枪1000支、炮弹2万发、子弹500万发;

6、肇事者让·杜普伊斯永远不得进入越南,包括法属交趾支那;其船队由法国政府没收,其货物由越南政府没收。

签约次日,杜普雷总督永远离开了越南;

纸桥伏击战后,刘永福在越南声誉鹊起,也让法国政府、法国军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名字---刘永福,将两名法国军官乱刀分尸的「强盗」;很快,中国云南、广西两地政府也得闻他的大名;

二、琉球案

1879年3月27日,日本改琉球藩为冲绳县,引发中日很大外交纠纷;后在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调停下,1880年4月17日,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南部割让给清国;

10月21日,恭亲王奕?同意了日本的提案;但慈禧、李鸿章与琉球藩不同意此案,要求以至少2/3面积使琉球复国;11月17日,清廷通知日本,推翻恭亲王之承诺;此后,清廷专注于对俄伊犁交涉问题,琉球案停摆;

1882年2月,清廷再次对日本提出琉球案;11月19日,日本提案:清廷承认琉球全境日本拥有主权,但日本只在北方1/3行使管理权,中南部2/3地方听凭清廷处置。

对此,李鸿章与琉球藩表示认可,但慈禧与恭亲王不同意承认日本拥有名义上全部主权;不久,中法战争爆发,琉球案再度停摆;中法战争结束后,清廷欲再次启动琉球案,日本则再也没兴趣和清廷谈判了;直到甲午战败,清廷同意割让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

1882年10月10日,日本成立中央银行—日本银行;于1885年5月9日开始发行纸币,当时日本采用银本位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