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劉永福

1857年,20歲的廣西欽州人劉永福加入了天地會;兩廣的天地會自稱是太平軍,但南京的太平天國並不承認;

1865年,劉永福成為廣西天地會的主要首領之一,他的武裝以黑底北斗七星為旗號,被稱為黑旗軍;

1867年,左右兩江的天地會皆被廣西提督馮子材肅清,各路殘部紛紛逃入越南;

此後,這夥匪徒一邊開始自相殘殺爭奪地盤,一邊與前來討伐的越南軍隊以及清軍混戰;

1870年,劉永福接受了越南駙馬黃繼炎的招安,得以合法佔據越南老街地區;條件是協助越南政府鎮壓其他逃來越南的天地會匪徒;劉永福鎮壓以前的同夥很賣力,地盤也得以持續擴張,控制了紅河與黑河之間大部分貿易運輸;

1871年,法國商人讓·杜普伊斯與中國的雲南巡撫岑毓英達成貿易協定,他向岑毓英的部隊輸送武器,將中國的銅礦、錫礦石和絲綢帶回河內,岑毓英還默認他可以在滇越邊境從事私鹽生意;

隨著讓·杜普伊斯的生意越做越大,這引起了越南政府和劉永福的強烈不滿。

1873年4月30日,讓·杜普伊斯和其他9名歐洲商人,帶著他們由30條船組成的船隊,一如既往滿載中國的商品駛抵河內時,被越南政府扣押,理由是非法販賣私鹽;讓·杜普伊斯表示他已得到中國的岑毓英將軍之許可,越南是中國的保護國,無權干涉他的商業活動;

在經過一系列外交談判後,越南政府堅持要求法國駐交趾支那總督承諾:法國商人不得非法販運私鹽,所從事的軍火、礦砂、絲綢貿易必須依據越南法律納稅;

當時的法國,尚未在普法戰爭中完全恢復,時任法國總統麥克馬洪元帥、總理阿爾伯特·布羅伊認為,在越南發生的法商、法國船隻、法國貨物被羈押事件,越南政府找錯人了,他們應該去與昆明或者北京的中國政府去交涉關於食鹽買賣及商品徵稅問題;布羅伊總理指示交趾支那總督讓·杜普雷海軍少將不得擴大事態、不得採取武力;

當年9月,法國付清了本息合計59億法郎的賠款(摺閤中國白銀7.87億餘兩,相當於法國政府近3年的財政預算),駐法德軍全部撤離;

為儘早付清賠款,讓德軍離開法國,法國人民展現了巨大的愛國熱情,年利率5%、總額50億法郎的愛國公債每次上市都被搶購一空;(法國國民實際認購總額為670億法郎)

來自巴黎的指示,對於越南的事件並未發生作用;杜普雷總督採納了海軍上尉弗朗西斯·卡尼爾的主張:法國公民被越南政府羈押,是對法蘭西共和國的侮辱;

10月15日,杜普雷總督令卡尼爾上尉率領法軍170人北上營救讓·杜普伊斯;(中國史援引越南史,將卡尼爾稱為安鄴。)

11月20日,法軍開始攻打河內,很快破城,逮捕了大批越南高官;隨後又攻佔了附近的寧平、海陽、南定;

阮翼宗嗣德皇帝命駙馬黃繼炎與劉永福聯絡,授予劉永福三宣副提督官銜、及英勇將軍封號;

劉永福率3千人南下,在偵悉卡尼爾動向後,12月21日,劉永福率6百人攻擊河內西門,將卡尼爾成功引誘至離城3裏多紙橋附近一個山坡上,擊斃了卡尼爾上尉、阿夫裏庫爾中尉,及法軍士兵6名;

河內法軍聞訊趕來,但這8名法國人的人頭皆已不見蹤影,屍體被亂刀肢解;法軍帶著遺體返回河內;

布羅伊總理認為這一悲劇完全是杜普雷總督違抗命令所造成,杜普雷被認為不適合繼續擔任殖民地總督,他被解職召回本土,以後擔任單純的海軍軍官;

保羅·菲拉斯特里中尉奉命北上交涉,結束這一事件;1874年2月12日,法軍全部撤離北越;菲拉斯特里隨後返回西貢,3月15日,他與越南政府代表簽訂《法越第二次西貢條約》:

1、法國承認越南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

2、越南承認南越六省主權屬於法國;

3、基督教在越南全境合法化;越南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4、越南開放河內、海防、歸仁三港對外通商;

5、法國贈送越南軍艦5艘、火炮100門、步槍1000支、炮彈2萬發、子彈500萬發;

6、肇事者讓·杜普伊斯永遠不得進入越南,包括法屬交趾支那;其船隊由法國政府沒收,其貨物由越南政府沒收。

簽約次日,杜普雷總督永遠離開了越南;

紙橋伏擊戰後,劉永福在越南聲譽鵲起,也讓法國政府、法國軍人永遠記住了這個名字---劉永福,將兩名法國軍官亂刀分屍的「強盜」;很快,中國雲南、廣西兩地政府也得聞他的大名;

二、琉球案

1879年3月27日,日本改琉球藩為沖繩縣,引發中日很大外交糾紛;後在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調停下,1880年4月17日,日本同意將琉球羣島南部割讓給清國;

10月21日,恭親王奕?同意了日本的提案;但慈禧、李鴻章與琉球藩不同意此案,要求以至少2/3面積使琉球復國;11月17日,清廷通知日本,推翻恭親王之承諾;此後,清廷專註於對俄伊犁交涉問題,琉球案停擺;

1882年2月,清廷再次對日本提出琉球案;11月19日,日本提案:清廷承認琉球全境日本擁有主權,但日本只在北方1/3行使管理權,中南部2/3地方聽憑清廷處置。

對此,李鴻章與琉球藩表示認可,但慈禧與恭親王不同意承認日本擁有名義上全部主權;不久,中法戰爭爆發,琉球案再度停擺;中法戰爭結束後,清廷欲再次啟動琉球案,日本則再也沒興趣和清廷談判了;直到甲午戰敗,清廷同意割讓臺灣、澎湖及遼東半島;

1882年10月10日,日本成立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於1885年5月9日開始發行紙幣,當時日本採用銀本位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