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經常講的佛法僧三寶,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一,佛。

  “佛”這個字,是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翻譯過來是“智慧、覺悟”的意思。那爲什麼不直接翻譯成“智慧、覺悟”,而採用音譯呢?因爲佛的含義,實在太深太廣,這兩個中國漢語詞彙無法完全包括,所以就採用音譯,另外再用註解加以說明。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它的本體是“智慧”,但它的外在表現,也就是它所起的作用,就是覺悟。佛的這個覺悟還不是一般的覺悟,是究竟圓滿的覺悟,不但自覺,而且覺他,也就是在自覺之後,能夠主動的去幫助一切機緣成熟的衆生,使他們也能夠做到自覺到究竟圓滿的覺悟。

  佛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和他一樣的智慧德能,也就是佛性,一切衆生本來都具足。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後便說:“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着不能證得”。爲什麼我們不能覺悟,就是因爲“妄想、執着,這是我們不能覺悟的病根所在。妄想、執着是一切迷惑、煩惱的根源,妄想、執着去掉一點,我們就自在一點,覺悟一點。什麼時候把妄想、執着斷得乾乾淨淨了,我們的佛性就重新恢復了。

  釋迦牟尼佛已經覺悟成佛,是過來人,講的是他親證的事實真相,所以稱佛爲“佛寶”。

  二,法。

  法就是佛法,狹義上講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法,廣義上講就是覺了宇宙人生一切的萬事萬法。佛教中經常講佛法無邊,所覺的對象沒有邊際,能覺的智慧也沒有邊際,其實這就是我們的本能,也就是佛性。

  再簡單一點講,法就是從此岸到達彼岸的方法,也就轉迷爲悟、恢復本能的方法。佛在《金剛經》上講:“知我說法,如筏喻者”,佛法就像小船一樣,能夠幫助我們從迷惑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是讓衆生覺悟成佛的工具,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所以稱爲“法寶”。

  三,僧。

  僧是和合的意思。就是指追隨釋迦牟尼佛,實踐佛法並且已經證果的人。僧是佛法在人間的實踐者、弘揚者、護持者,這就是“僧寶”,從佛陀時代到現在,代代相傳,一直沒有中斷過。

  這就是平常佛教中常講的“佛法僧三寶”。再往深處一點講,佛法僧三寶就是代表自性,佛是覺,法是平等,僧是清淨,我們學佛,能夠達到“清淨平等覺”的程度,就已經圓滿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