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卫星,人们自古以来就对月球的存在充满了好奇,而关于月球的形成之谜,科学界至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而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月球形成于数亿年前地球和某颗行星的相撞,虽然人们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这颗行星的存在,但科学家却给这颗行星命名为“希亚”。

  科学家推测,在数十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后不久,有一颗质量和火星相当的行星撞击了地球,而地球和这颗行星所剥落出来的碎片,在经过高温而且引力的作用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月球。

  科学家通过电脑模拟出“希亚”可能形成于拉格朗日区域内,因为在数亿年前,位于拉格朗日的区域内就含有着大量的陨石碎片,而这些碎片在引力作用下逐渐成长,并且,希亚后来还受到了其它质量较大的星体的引力吸引,导致它偏离了轨道,并飞向地球。

  来自瑞典的科学家还将地球和月球的岩石样本进行了对比,在科学家利用氩来燃烧这两种岩石样本后之后却惊奇地发现,地球和月球的岩石成分其实非常相似,这就证明了月球很有可能是地球的残骸组成的。

  而地球和月球岩石的差异点主要在于铁的含量,研究表明,月球岩石所含有的铁57含量明显高于地球的,但这也可能为月球的形成再添佐证。

  科学家认为,月球上铁57的含量变化很有可能是出于撞击,因为要导致月球上的原子发生汽化,至少需要1700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做到,而只有强烈的撞击才会造成如此可怕的高温反应。

  因此,科学家认为,在数十亿年前,很有可能是一颗质量和火星相当的行星和地球相撞后,其留下的部分残骸混进了地球的轨道内,而随着引力的增强,这些原本散乱的石块逐渐凝聚在一起,月球也由此诞生。

  笔者-小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