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尽在公众号「爱佳灵感」

推荐指数:四星半

告别了上海,我们又来到了苏州,第一站来到了出自大师贝聿铭之手的作品——苏州博物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2006年10月6日中秋佳节,由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栋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让无数建筑爱好者为之疯狂,与故宫博物院,法国卢浮宫等相似,更吸引人的是建筑本身,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展品。而又与两者不同的是这是一座具有古典苏州园林气质的全新现代建筑。

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他曾应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的邀请设计过肯尼迪博物馆,应密特郎总统之邀设计过卢浮宫博物馆,都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这次机会对贝聿铭先生来说极其重要,不仅体现贝聿铭与苏州与生俱来的血缘纽带,更是一次于先生而言修正香山饭店失误的机会。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作为建筑大师贝律铭的封刀之作,该地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他说,在这一块地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

「中国的园林和中国的建筑不可分割,是连起来的,花园很重要,这是传统」

这一点在苏州博物馆完美诠释。

博物馆新馆保持了江南名居粉墙黛瓦的特点,但在建筑材质上却不是传统的木质砖瓦结构,选用新材料,新技术,诠释了一种新形势的粉墙黛瓦,与传统江南建筑完美融合。

博物馆用现代几何造型中的菱形、方形等几何图案体现出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简洁得体却又不失大方气度。用灰白两色和谐搭配,素而有华,简而显贵,既体现江南园林儒雅气质又符合现代建筑的几何美学特点。

在如此微妙而错综复杂的历史街区,苏州博物馆新馆与拙政园、忠王府一墙之隔,以墙为界运用「片石山墙」』与其交相呼应。与苏州古城自然风貌自然结合。

贝聿铭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大师。

苏州——这个承载著中华数千年文化内涵的城市,需要的不只是一座博物馆、一座建筑,更需要的是一个建筑师对文化精髓的解读与诠释。贝聿铭先生听见苏州城-家乡的心跳,将他的才华融入苏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可以说是进击的一生,带有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他求学期间辗转多次最终师从格罗皮乌斯门下;曾经因为「房屋建筑师」的身份被美国主流建筑师协会排除在外;赢得肯尼迪图书馆竞赛扬名之时却因汉考克大厦玻璃的脱落而跌入低谷;顶住舆论压力在批评声浪中建造的卢浮宫金字塔最终赢得了高卢人的赞赏;仅与拙政园一墙之隔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则是倾注了贝聿铭对东方故土的无限情感。

编辑:钱多多

审核:爱佳灵感贝聿铭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大师。

苏州——这个承载著中华数千年文化内涵的城市,需要的不只是一座博物馆、一座建筑,更需要的是一个建筑师对文化精髓的解读与诠释。贝聿铭先生听见苏州城-家乡的心跳,将他的才华融入苏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可以说是进击的一生,带有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他求学期间辗转多次最终师从格罗皮乌斯门下;曾经因为「房屋建筑师」的身份被美国主流建筑师协会排除在外;赢得肯尼迪图书馆竞赛扬名之时却因汉考克大厦玻璃的脱落而跌入低谷;顶住舆论压力在批评声浪中建造的卢浮宫金字塔最终赢得了高卢人的赞赏;仅与拙政园一墙之隔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则是倾注了贝聿铭对东方故土的无限情感。

照片来源:现场拍摄、部分来源于网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