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知道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場對外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沉睡的雄獅覺醒了,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最終以朝鮮簽訂停戰協定爲結局。結局是平淡的,過程卻是激烈的,在這場戰爭中有一場最慘烈的戰役,讓我們的志願軍凍死了上萬人,卻沒能夠殲滅美軍一個師。我們的軍隊不可能這麼弱,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抗美援朝戰爭,顧名思義,幫助朝鮮對抗美國。在這場戰爭之前,我國對外的形象停留在吸鴉片的時候,清朝面黃肌瘦,萎靡猥瑣的深深地鐫刻在了外國人的心中,“東亞病夫”這個貶稱一直是外國人稱呼我們的標誌。然而,在這場戰役中,我們卻讓他們刮目相看。在當時,美國和蘇聯兩大超級大國對立,雙方都擁有着最超前的現代化的武器,而我國依舊是獵槍之類的武器裝備,於是外國人不把我們放在眼裏。當然驕傲會讓人栽跟頭。長津胡戰役我國志願軍讓他們再也不敢小看。

  在長津胡戰役中,我國志願軍深入朝鮮戰場,環境的惡劣是誰都沒有想到的。當時朝鮮的溫度處於零下二三十攝氏度,而我們被派出的志願軍是9軍團,由於時間緊迫,根本來不及換上保暖的冬裝,就從南方來到了朝鮮,一下子進入如此低溫的環境,況且是幾十年難遇的寒冬氣溫,誰都扛不住,志願軍們一個個被凍傷、凍死。由於我方的後勤不能及時補上,沒有溫暖的棉被,沒有防寒的衣物,人是鐵飯是鋼,一個個士兵倒下。

  相比美軍有豐厚的保暖用品,還有高科技的醫療條件,我國志願軍匱乏的物資根本難以支撐,戰鬥力大打折扣。就連生火取暖也是不行的,一旦生火就會暴露軍隊所在的位置,等來的就是美軍的轟炸,因此只能靠自身的意志來抵抗嚴寒。每天吃的是凍得如鐵般的饅頭,喝的是雪水,條件非常艱苦,別說是和美軍對戰了,就是能否生存下來都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問題。

  這場最慘烈的戰役,不僅沒能殲滅美軍一個師,還賠上了我國很多的志願軍,活活地被這零下二三十的低氣溫凍死,甚至有全員凍死的情況發生。但是嚴寒並沒有擊潰志願軍,許多志願軍苦苦支撐着,即使最後上萬剩下不到200人,依舊衝向美軍作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雖然沒有殲滅美軍一個師,但是這些志願軍的精神令人們敬佩,在這樣艱難的天氣下,依然有人支撐着作戰到最後一刻,心存祖國,堅持作戰,不拋棄不放棄,在戰場上揮灑自己的血淚,讓對方對我們刮目相看,改變了看法,樹立了國家的尊嚴。這些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讓我們挺起腰桿走路,不再是東亞病夫,而是堅忍不拔的戰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