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裏撈起的青銅大鐘,含有中國古代“高科技”,俄國人仿造失敗 | 文 三隻眼文齋

  雍正年間的某一天,一個打魚的老漢下河撈魚,誤打誤撞地發現了河底有一口渾身長滿青草、褐藻的青銅大鐘。這個消息很快傳到宮中,很重視古老文物的雍正皇帝下令將大鐘打撈起來,這可給接到命令的工人們出了大難題。在青銅大鐘上加裝了許多增加浮力的材料後,工人們才勉強將它拖到岸邊。朝廷的學士們發現,這口青銅大鐘竟然是明朝永樂年間朱棣下旨鑄造的永樂大鐘。雍正皇帝非常喜悅,盛世之鐘現身,可謂是祥瑞之兆。於是,朝廷下旨,將永樂大鐘安放在新建好的覺生寺。這下大家就發愁了。打撈大鐘難,移動一口重達46.5噸的大鐘難上加難!

  當時正值隆冬,一羣發愁的工人們和底層督辦對着這個龐然大物手足無措,大家集中在工棚裏喝悶酒。皇帝的旨意完不成,那是要砍頭的啊!一個工頭在給同伴遞酒碗的過程中,不小心將酒碗滑到地上了。有人嘮叨了一句:“可惜了一碗酒,你怎麼不滑過去啊?”一語驚醒夢中人,大家瞬間從中得到了靈感——可以將青銅大鐘滑過去啊!衆人動手,又招來些民工,從覺生寺挖出一條淺河,引水入河,待到水結冰時,把大鐘沿河滑過去,使它“入主”了覺生寺。自此,覺生寺便改名爲大鐘寺了。這也算是關於永樂大鐘的一段傳奇。至於這口重如山嶽的大鐘是怎樣沉入河底的,就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了。

  永樂大鐘鑄成於明朝永樂年間,被譽爲“中華鐘王”。它那碩大無朋的體型,悠遠圓潤的鐘聲,精妙神奇的設計,以及刻滿鐘身的23萬餘字經文,都引發了世人無限的讚歎。永樂大鐘大約鑄於1403年至1424年間,迄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整個大鐘通高6.75米,一個成年人站在旁邊也不過達到鍾鼻的高度;鐘口直徑3.3米,需要兩個人張開雙臂來丈量;總重46.5噸,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鐘。

  永樂大鐘絕世僅有,無與倫比,象徵了明成祖的歷史功績和文治武功。他曾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重修明長城、編纂《永樂大典》等功績,都無形地化於這口大鐘的綿延的鐘聲裏。也有人說,永樂大鐘是明成祖爲祭奠“靖難之役”的陣亡將士而鑄造的。總之,永樂大鐘不僅是一口青銅大鐘,還蘊含着深廣的社會政治意義,歷經滄桑而本色不改。

  永樂大鐘的鑄造還給後世留下許多古代“高科技”之謎。如果細細地考察永樂大鐘的質地、外形、結構、音色等,就會情不自禁地爲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而稱奇道絕。首先,永樂大鐘的合金成份有80.54%的銅、16.41%的錫、1.12%的鉛、0.22%的鋅等,此外還有少量的金和銀。科學證明,當青銅器的含錫量在15%到17%之間時,機械性能最好,抗拉強度和聲學性能也達到最佳。在600年前的明朝,鑄鐘的匠師竟然制定出了一個完全合乎現代科學標準的方案。

  此外,鍾是泥範鑄造的,外範分7層,澆鑄後成爲一體。鐘壁最厚的地方在鍾脣,厚18.5釐米;最薄的地方在鐘腰,厚4.9釐米。如此巨大而分層有致、厚薄不均的銅鐘,竟然連一個“沙孔”或者裂縫都沒有找到,可見在焙煷、拼裝、澆鑄、冷卻等一道道工序中的操作如何天衣無縫。

  然後再看鐘的懸掛。重達46.5噸的大鐘竟然只依靠2個6釐米寬、14.3釐米長的銅穿釘來固定,而且懸掛了近250年巋然不動,毫髮無損,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科學研究表明,永樂大鐘懸掛的鑄造含有着高深的力學原理,通過巧妙的計算而完美地確定了銅穿釘的承受力,從而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力學結構。

  永樂大鐘最令人驚歎的古代“高科技”還不止於此。據統計,刻在鐘身內外的密密麻麻的佛經文字,共有漢文225939個字,梵文4245個字,總共230184個字。這些字密密地排布在鐘身內外,勻稱整齊,竟然沒有空白之處,一字不差,這也是要經過周密測算的。而且,23萬多字均是筆走龍蛇,鐵畫銀鉤,如行雲流水一般,相傳是明朝書法家沈度揮筆寫就後,再拓刻到鐘身上的。

  永樂大鐘的鐘聲也是舉世一絕。當年,每逢重大節慶,都會有6個僧人同時敲擊大鐘,聲音可傳到十里之外,綿延3分鐘之久。鐘聲音色飽滿圓潤,和諧悅耳。敲擊大鐘的不同位置,可以發出不同高音的聲響。雖然歷經了近600年,永樂大鐘的音色卻沒有一絲的濁音,聲音也沒有減弱,這不能不讓人感嘆古人造鐘的精湛工藝簡直達到鬼斧神工的地步。

  俄國人對中國的青銅大鐘非常豔羨。1733年,俄國人曾經也仿造了一口大鐘,稱爲“科洛稱爾鍾”,意欲炫耀一番,結果這口鐘仿造好不久便出現了一條裂縫,從此變成了啞鍾。看來中國古代“高科技”的東西也不是隨意就能仿造的。

  自1981年起,每到元旦和除夕,永樂大鐘都要鳴鐘108下。鐘聲悠揚動聽,向世人昭告了新一年的來臨。1983年,中央電視臺開始舉辦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此後,每年的春晚都有一個時間臨近零點時全場一起倒計時的環節。在這一刻,晚會氣氛達到最高潮,舉國上下歡呼沸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零點到來時,“噹噹噹”三聲鐘鳴來自何處。事實上,這並不是現代高科技合成的效果,而是有着近600年曆史的古代“高科技”產物一一永樂大鐘發出的聲響。在每年除夕敲響的108下鐘聲之中,有3聲藉助中央電視臺的發射塔,通過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傳向祖國的千家萬戶,傳向海外遊子的心扉,融匯到舉國上下億萬燈火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