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东南各省督抚为了避免列强入侵自己的地盘,采取中立原则,既洋人和清政府打去,我们东南各省不管,是东南各省绕开清政府私下与西方列强达成的协议。

  关于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太复杂就不去说谁对谁错了,但是东南各省拒绝服从中央,实际上已经跟造反差不多了。

  两江总督刘坤一私下里对英国驻南京领事孙德雅表示:慈禧的政府已经完了,她已经不能继续维持帝国秩序。李鸿章时任两广总督,闻此讯,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张之洞更是直接表示:“坐拥东南,死不奉诏”。就连直隶总督荣禄也对李鸿章私下表示:“不必重视北京的谕旨!”

  关于东南互保的评价历来有很多种,一种说法是这些东南督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出卖中央的行径,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东南互保保证了东南各省免遭列强的入侵,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

  东南互保省份

  实际上,东南互保的危害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大,东南互保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维持了地方的稳定,但是地方联合起来抵制中央,也是近代军阀兴起的标志,军阀混战,始于东南互保!

  那么,参加东南互保的东南督抚都有哪些呢?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铁路大臣盛宣怀,称东南互保,另外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加入东南互保,但是亦是支持东南互保。

  团结真的就是力量!

  在如此浩大的地方势力面前,遭受八国联军重创的清政府已经完全丧失了对抗的基础,因此,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对地方督抚也有一定的纵容。

  叶赫那拉·杏贞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25日,慈禧曾致电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此次之变,事机杂出,均非意料所及,朝廷慎重邦交,亦不待智者而后知。……此都中近日情形也。大局安危,正难逆料。尔沿海沿江各督抚,惟当懔遵迭次谕旨,各尽其职守之所当为,相机审势,竭力办事,是为至要。”

  第二天,清政府以官方形式向各省督抚发布电谕: “尔各督抚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尔各督抚勿再迟疑观望,迅速筹兵筹饷,力保疆土。如有疏失,惟各该督抚是问。”

  实际上算是清政府事先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以免东南各省真的脱离中央,事件结束后,也算是有个解释的由头,不至于撕破脸面。

  事件结束后,慈禧是怎么对待这些督抚的呢?

  李鸿章

  8月20日,慈禧在“西逃”途中发布“罪己诏”:“前据刘坤一、张之洞等奏,沿海沿江各口商务,照常如约保护。今仍应照议施行,以昭大信。”

  慈禧对于东南互保不但没有进行批判,反而进行了承认。

  次年,清廷再次正式发布上谕:“当京师扰乱之时,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时开衅。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

  此举正式承认了东南互保的合法地位。

  这种中央“体谅”地方的行为,实在是有些令人动容,清政府竟然这么开明了?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更是论功行赏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和盛宣怀都赏加太子太保衔,刘坤一死后更是被追封一等男爵。李鸿章病逝后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

  相对于这些封赏来说,袁世凯在东南互保之后,更是主持了清末新政,全力主持变法。

  可以看出,签订《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对地方督抚势力进行的是安抚政策,是一种妥协,并没有事后报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