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赴港上市終於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最快將於6月獲批上市。由此,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新政後首家「同股不同權」企業。

據報道,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業內人士分析,小米若在香港成功上市,將成2014年以來全球最大IPO。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發布《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諮詢文件》諮詢總結,建議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權,為三類企業(新上市企業、來港做第二上市企業、無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設立不同門檻。李小加指出,若一切順利,最快或於明年7、8月港交所可迎來首家同股不同權的公司。

而此前,香港一直奉行「同股同權制度」,即所有上市公司股東不論身份及持股量多寡,每一股都享有相同的投票權,投票權多少與股東持有股份數成正比。

有多少人知道,港交所本身也是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和所有企業一樣,港交所也得對它的股東負責,積極開拓新的營收增長點。簡單點理解,你可以把港交所理解成淘寶,在裡邊上市的股票就是各個商家,然後股民就是普通的購物者。沒有商家,就沒有淘寶。沒有上市的股票,也就沒有交易所的繁榮。

港股和A股不一樣,是一個機構主導的市場,大家在裡邊玩,都是認價值的。港股過去幾年給大家留下什麼印象?好的股票太少了(當然A股也一樣),不必提那些老千股,就算是大陸在港上市的企業,也都是清一色的國企股,死氣沉沉,交投清什麼是同股同權呢?

什麼叫同股同權?

我給大家舉個同股不同權的例子,京東是在美國上市的,它現在的大股東是騰訊,其次才是劉強東他們,但是京東的一切還是劉強東決定的,為什麼?劉強東所持有的股票,一股的投票權是普通股的數倍,雖然正常的分紅這些權益大家都一樣,但是決策權卻是大相徑庭。

所謂的同股同權,就是你劉強東有多少股票就有多大份量,騰訊是京東大股東,那京東就是騰訊說了算。

了解了這些,我們來看看港交所為什麼選擇放開「同股不同權」

時間回到四年前。2013年9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發文稱:「我們沒有期望香港監管機構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變。」這也間接宣告阿里巴巴謀求香港上市失敗。據當時投資銀行估價,阿里巴巴市值高達1200億美元,如果阿里巴巴能夠在香港上市,無疑會成為港交所史上最大的IPO,然而到了最後卻因為阿里巴巴所主張的「合伙人」方案而被拒之門外。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阿里遠走他鄉,最後選擇了去美國上市。

如今港交所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入港上市,用意很明顯,就是不要再錯過下一個阿里巴巴。這一紙新規將為內地大批科技創新類企業打開了閘口。放眼國內,小米、鬥魚、螞蟻金服、陸金所、騰訊音樂.....這一群正籌備IPO的巨頭,到時會不會投入香港的懷抱呢?

港交所開放政策後,無疑將會迎來一大批中國企業赴港上市。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就曾對特酷君表示:相比美國市場,未來更多中國企業會選擇在中國內地或者香港上市。理由是中國企業在美國融資需求不大,因為中國市場本身需求已經夠大。他還稱,中國投資者更加了解中國企業以及上市和退出機制。但在國內A股上市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時候,香港反而表現得更加積極,香港資本市場開始對於高科技企業更加關注,甚至通過法規制度的改善吸引中國企業上市。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一直以來,香港和美國都是內地公司尋求上市的主要境外資本市場。根據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香港上市的中資股高達1007家,包括250家H股、158家紅籌股、661家中資民營股。美國則比香港要少得多,中概股此前的統計僅175家。可見相對於美國市場,港股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吸引力更大。

但槓桿遊戲查閱資料發現,香港市場IPO集資規模在經歷2010年的4.45千億港幣高峰之後,2012年驟降到0.9千億港幣。2017年年初到現在,儘管IPO的數據達到歷年最高的160起,但集資規模卻是這幾年的第二低:僅為1.3千億港幣。

這說明了什麼?香港市場急需大規模新股入市。而這幾年是新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香港卻因為制度問題錯過了大部分的好公司。

納斯達克交易所、紐交所的新經濟企業市值佔比分別高達60%、47%,香港卻少得可憐,槓桿遊戲沒有記錯的話,僅為個位數。所以,與其說香港市場選擇了改革,不如說香港不得不改革了!

港交所的變革看中了什麼?

無利不起早,雖然香港交易所之前的做法很固執,但是也沒有因為阿里去改變什麼。現在不同了,全世界的經濟不景氣,加上中國的整體經濟也變得不太樂觀,香港就更不用說了,依靠大陸,但是又被大陸的一些城市競爭的喘不過氣來。還好香港還是有點便利的,比如說金融,比如說融資這件事就比大陸這邊便利很多,至少是政策上讓人覺得可行很多。前段時間隨著小米雷總說要IPO,還有幾家巨頭也在籌劃著要IPO,這些可都是中國最最有活力的公司,IPO後也會有不小的資金規模,對於中國互聯網的影響力也非一般,估計這就是港交所活絡的原因吧。還有像螞蟻金服這種巨頭都是有可能在香港進行上市的,港交所錯過了阿里巴巴,不能在錯過支付寶這樣的大傢伙啊。

放開同股不同權是好事!

當年擋住了阿里香港上市的絆腳石,也就是同股不同權這塊門檻吧。香港自己顯示不能為一家企業低頭就選擇拒絕了阿里的建議,但是三年之後被阿里的市值弄的很難受。現在坐下來開了個會,我們不光要放開同股不同權,還要為那些前期不賺錢的生物科技公司,其實這兩個都是非常有豐厚利潤彙報的企業,內地的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估計有一大批吧。創始團隊的持股估計都很低了,被投資拉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企業的創始團隊還想控制著企業的發展,怎麼辦啊。只能實行妥協嘍,時代的進步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美國那邊早就放開了,也沒有什麼不好。你說呢?

港股最新的上市規則生效了,主要修改了三個規則:

第一,允許「同股不同權」;

第二,沒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可以掛牌;

第三,為已經在其他地方上市的公司提供便利,讓它們同時也能在港股上市。

修改規則後,港股立馬變得有吸引力起來,因為它既像美股一樣公開透明,又像A股一樣了解內地的公司。據外界猜測,小米可能將成為第一個受益於港股新規則的公司,理由是雷軍之前經歷過金山軟體在香港的上市,對港股更熟悉。

如果小米能一炮打響,美圖、滴滴、京東物流、螞蟻金服等其他「獨角獸」公司,極有可能同樣選擇港股上市,也難怪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宣稱港股「有家的溫暖,又有看世界的自由」。

再來看允許沒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港股上市。這是一個前瞻性的規則修改。之前都說21世紀是生物科技的世紀,港交所應該是看到了近年來生物科技的發展,決定提前把有潛力的公司圈進來再說。

第三個修改沒啥可說的,已經上市的也不放過,可見港交所在吸引好公司方面是真的不遺餘力,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A+H」股上市的公司,甚至會出現「新三板+H股」的公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