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已经不是话题了,大家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有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古话,屈居人下是不可忍受的,暂时可以,长久或者永久是不行的。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数据库里可以查到各种和GDP有关的数据。其实如果根据购买力平均来计算的话,中国早就已经超过了美国,2018中国的GDP总值约为25.23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总值只有20.41万亿美元,中国比美国高出了几乎1/4,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据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当然超出的百分比有点差别。

但是要认真的话就不去考虑物价因素,单纯用“某时间点的汇率”这种绝对的尺度来衡量,这样的话2018年中国的GDP还只有13.45万亿美元,大约还只是美国的2/3。

要第一就要货真价实的第一,就用汇率来衡量好了。实际上即便从汇率上中国的GDP赶上美国也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而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在2006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超出过3%,最好的数据也就是2015年的2.86%,而中国虽然这两年增长率低了下来,但也在6-6.5%之间,比美国起码要高出一倍还多,如果能维持这种发展速率差的话,即便是从单纯的汇率来计算,中国GDP总量超出美国为期也应该不远了。

简单计算一下就能证明这个结论。把中美两国的发展速率分别假设为6%和3%,而且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也保持现在的水准不变的话,在15年后的2024年中国的GDP总量就能够赶上美国了。而且这里的GDP增长率和固定汇率的假设很有点保守,实际上可能需要的时间可能还要更少一些。

但是这只是纸面上的计算,并不能保证能够实现。在这个假设中有关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假设估计不太会有人提出疑问,关键在于中国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假设中的比美国高出3%以上的发展速度。

维持这种速度差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外来的人为干涉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能不能办好自己的事只取决于中国自己,别人能影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本身现在的时代就已经不再是外来势力能够影响别国发展的时代了。

无论是否存在过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但起码不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美国接任大英帝国成为霸权之时就没有发生。而且在核武器时代的当今,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战争已经从施行国策时的选择中被完全排除了,前几天刚发生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发生在两个已经成为了拥核国家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在冲突的烈度还是双方的抑制程度上都远逊于以往三次的印巴战争。

其实历史已经证明过,世界霸主地位的转移从来就不是因为军事,而是经济的兴衰。这里的“经济”并不是单纯地指GDP的体量,更大意义上是指真正反映国际竞争力的第二产业,也就是制造业。

1880年君临天下的是大英帝国,他的制造业产值几乎占到了全世界制造业产值的23%,而正在急速追赶的美国和德国所占的份额分别是14.7%和8.5%。

而到了1900年,这三个国家所占的份额已经成了23.6%、18.5%和13.2%;1871年英国的钢产量等于美国和德国的总和,美国是英国钢铁的最大市场,而进入20世纪以后,情况反了过来,是美国在向英国倾销钢铁了,这个趋势其实就已经预示了英国和美国的国际地位的转换。

但在英美制造业体量发生转换的时候,大英帝国还是有可以自傲的地方:当时的伦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是全世界财富的聚集地,美国人辛辛苦苦也就是担负了创造财富的工作,而这些财富是供大英帝国臣民们享受的,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英国人的幻想,把现实展现了在他们面前。

其实现在这一幕又在上演。

这些年来有关“美国的衰落”一直是热门题目,其实并没有人认为“美国衰落了”,但不得不承认的事“美国在衰落”,而且美国的衰落并不是因为这些年中国的崛起,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之后就开始在衰落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并不是像坊间所言的美国在“割盟国韭菜”,而是一次由日本主导的联合各盟国拯救盟主美国的不成功的行动。上世纪70年代之后,曾经是傲视世界的美国制造业在国内让位给了金融业,在国际上被日本和西德打压,完全失去了竞争力。各国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美国制造业的没落可能会带来作为西方盟主的美国地位的没落的危机,盟主一旦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在对苏联的冷战中失败。但他们提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操纵汇率策略是完全错误的,美国制造业的问题不在汇率上,而日本公司所采取的内部挖潜和向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转移制造能力的做法更是不但使得日本和西德马克升值毫无结果,还诱发了日元持续不断升值的链式反应从而最终形成了经济泡沫,日本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走出泡沫破灭的噩梦。

而日本的经济泡沫实际上也是从在美国的诱导下企图放弃制造业从事更高大上的“金融工学”而开始的,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只是因为苏联在冷战中的突然倒塌而没有被放大成为更为瞩目的焦点。但随着中国制造业能力的不断扩大,人们终于再一次关心起了美国第二产业的问题,特朗普总统就是其中之一,但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样,他看到了问题,但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因为没有定位问题的根源,美国制造业衰退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美国人最为自豪自傲也为不少中国人所羡慕的发达的金融产业上。

从经济构成上来看,中国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为52.2%,而美国则在80%以上。除了中美两国服务业从事人员的工资差距之外,美国第三产业的巨大产值来源于发达的金融业,经常有人非常羡慕这种经济构成,但如果看一下历史的话就会知道发达的金融业可能不是坏事,但过于发达的金融业绝不是好事。

有句笑话是说“讨饭三年,给个县官都不干”,因为太自由了,而在有了很方便挣钱的方法之后为什么还要傻乎乎地去干制造业呢?其实这就是曾经在英国和日本,现在还在美国发生的事情,更不要说单纯因为货币交换而发生的GDP会因为使用货币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曾经存在过的英镑区被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代替一样。

当然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余地很,要知道中国在上世纪第三产业在GDP总所占比重不过才20%,到现在已经过半,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不仅随着和5G有关的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类似于外卖之类的网约服务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而且随着经济体量的扩大,工资水平会进一步增加,这样的话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会更加增加。

结论也就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早晚而已。

当然简单的GDP总量第一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一个也很重要的人均指标。但是对于大国来说,总量比人均更有分量,就像印度的人均GDP可能比中国还更低一些,但是没有人能忽视印度的意见,毕竟世界第6大经济体的体量就放在那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