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如此「震撼」的《三坟记》

文/贺进

我曾多次提过这样的观点,就是临摹一定要找最接近原来面目的版本去学习。帖比较容易,帖本来就是墨迹,墨迹是书法家创作的第一道程序,随著当今印刷技术的越来越高水平,我们从黑白版本逐渐过渡到彩色印刷,直到现在又具有了高模拟原大印刷,让我们越来越接近古人,甚至有原版放大印刷技术,让我们可以将《兰亭序》放大数倍,可以清晰的去看到王羲之繁复的用笔动作,通过这些动作去模拟王羲之的用笔习惯。

但是对于碑来说,我们所日常用到的出版字帖,已经与古人第一手的程序隔离了很远。碑刻的形式出现是古人较为聪明的做法,毕竟留下书法家的作品只有碑更合适,无论绢本、纸本保存极为复杂,且寿命有限,但是碑刻却可以将古人的字形记录下来。「字形」要注意这个辞汇,其实碑刻只记录了字形,因为我们去看碑刻的话无论水平再高的工匠也无法还原书法家的墨迹效果。

碑刻成形,还要经历数年的风蚀,后人摹拓,将碑刻文字又一次转换成纸本样式,但是此时的纸本不是墨迹,只见其形不见毛笔特质表达。拓本出现后还要印刷,印刷技术的不同又导致拓本的失真性,拓工水平高低会让碑刻文字出现变化,印刷又一次失真,可想拿到我们手里的字帖与古人距离有多远?

我曾经做过《袁安碑》、《中山王三器》的碑刻与拓片对比的资料分析,从这两个碑刻上来看,我们 能看到拓本与碑刻的差距,这种差距甚至可以改变我们对某一碑刻的固有观念,甚至是颠覆。

李阳冰的《三坟记》便是又一次颠覆了对她的认识。我们看到拓本的《三坟记》字形偏方、线条均匀、结体方正、对称有序。这是很多人给予《三坟记》的观点,有的书法家甚至将《三坟记》作为学习铁线篆的范本去学习。如果我们看到碑刻版的《三坟记》,真的觉得自己似乎不对了,哪里不对?让我们一起来看。

李阳冰以篆书示人,留下的作品也多数为篆书作品,《城隍庙碑》、《三坟记》、《谦卦碑》为代表,《三坟记》文字我们看碑刻能看出,字形绝对不是方形,字与字之间有界格,界格比例大概是3:5,与《袁安碑》界格相近,字是左右相接,上下留空,这样的话他的字形横竖对比大概是3:4,也就是说李阳冰的《三坟记》字形也是偏长的。

绝对的对称在《三坟记》中是不存在的,看似对称的弧线仔细观察都有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拓本上是很难发现的,「尚」、「文」、「心」等等对称结构的字,无论是弧线还是曲线,都是有所细微变化的,这就是我们对《三坟记》细微观察发现的变化。

我们一直讲书法尤其是楷书、篆书极容易出现平行线的字体,都不可能绝对水平,很多字帖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影印出来的字帖却是平行的,这样的字帖对学习书法来说可以说是害人不浅的。我们发现《三坟记》碑刻字体,单纯的横线都有方向的表现,平行线不水平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有平行于水平线上下浮动的角度方向变化,这就是我们在写行书的时候,极容易忽略古人的起笔、行笔调锋的动作,快速的书写丢掉了古人的角度变化,篆书也是一样,《三坟记》碑版字告诉你线的角度走向及变化。

通过碑版我们能够发现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仔细观察,动手去写,我想对于我们学习李阳冰来说会有很大帮助!

单字欣赏

常天书院

常天书院秉承著「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终以赤子之心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并让学员们发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常天书院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独特方式,系统教学,课程形式灵活多变,主攻书画培训课程、文化荟客厅与文化交流活动三个方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