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榜机制:让“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

——聚焦“麟游脱贫的四个维度”之三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宝鸡讯(记者 张晓强 陈新涛 文/图)早春时节,一场春雪,让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宝鸡市麟游县依旧寒气逼人。

2月27日,在该县九成宫镇御驾塬村,贫困户吕乖侠正在给散养的土鸡添料喂食,家里每天仅鸡蛋就能卖出七八十元,去年纯收入五千多元。

“我们村上的‘黑榜’已经空缺有两年了,以前上过‘黑榜’的贫困户通过帮扶和培训,或发展养殖,或发展种植,都实现了增收,现在进行的是‘榜上榜’点评,让大家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御驾塬村党支部书记吕锁怀介绍,由这里探索实践出的“四四二”扶贫点评机制,点评好的上“红榜”,差的上“黑榜”,由于成效显著,已经推广到全县实施。

红黑榜机制:让「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 新闻 第1张

资料图片

点评点出内动力

“我们村贫困户杨田军,以前游手好闲,在点评中曾上过‘黑榜’,在对其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开始扶持他养殖黑山羊,由最初的30多只发展到现在60多只,同时,还经营了7亩果园,去年仅养羊一项就收入过万元。”吕锁怀感慨道,点评成效之所以明显,主要是因为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大家都知根知底,上了“黑榜”的贫困群众往往会脸上“挂不住”,但上“黑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激励,可以达到“知耻而后勇”的效果,从而在上到“红榜”上,证明自己“还能行”。

扶贫扶志点评机制,即“四四二”点评机制,该机制采取集中点评与分散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点评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散式点评随时入户开展,点评方式分为捆绑式、激励式、对比式和典型示范式四种,工作方式为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和晒一晒,可以直击贫困根源所在,从而进行“靶向治疗”,最后通过红黑两榜公示,进行鲜明对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最终达到“红榜更红,黑榜快红”的目的。

“在具体点评时,我们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针对有劳动能力而长期存在‘等、靠、要’思想的那部分人,开始还有人上‘黑榜’,后来就长期空缺了。”该村“第一书记”李东峰介绍,现在,该村对发展产业有成效的贫困户又开始“榜上榜”点评,让贫困户能够寻找到自身症结所在,从而及时调整和改变策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据统计,通过“红黑榜”正反教育引导,全县614户贫困群众由后进变为先进,新增生猪存栏达到1620头,饲养中蜂2180箱,种植药材2815亩。

贫困群众“红黑榜”机制的有效运用,让麟游县长李武发受到了启发,进而将“红黑榜”机制运用到对扶贫干部的管理上,采取“红、绿、蓝、黄”星级管理办法,也取得显著成效。

扶志扶出精气神

在麟游县除过点评机制运用对产业的带动引领外,镇、村两级还通过劳务服务、兴办夜校、移风易俗,村民议事和道德评议等机制,让一个个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新时代新农村脱颖而出。

两亭镇,作为麟游县全力打造的县域副中心,设立了全县唯一的工业园区,煤矿和电厂等几大企业成了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有力保证。

“针对农村贫困群众,我们专门成立了劳务公司,并在园区企业里设置了公益性岗位,通过就业,群众收入增加了,生活习惯改变了,农村风气也好转了。”兼任工业园区主任的两亭镇党委书记尹少平说。两亭村即是该镇扶志工作的一个缩影,自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产业政策宣传和实用技术讲解。尤其是建立了“521”机制,即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扶贫扶志点评会,善行义举榜和后进典型曝光台,村规民约。

“可以说,以上机制的运行,实现了通过点评会达到激发内生动力的目的,通过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实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让村干部威信提高了,管理更高效了,从而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尹少平说道。如今的两亭村,在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以及“三变”改革等工作中,均走在全县前列,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明显增强。

培训培出新技能

3月1日,在常丰镇苏家村村委会二楼,为贫困户举办的苹果实用技术讲座班上座无虚席,70多岁的王志杰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贫困户讲解着苹果栽培实用技术,大家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目前,全村养羊达到1200多只,另外香菇种植和养牛产业也发展势头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土地流转,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700余亩。

“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需要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有竞争力,所以培训就成了必由之路。”谈及劳务培训和产业发展,常丰镇党委副书记李海军说,陕西果业集团在全镇流转土地1.4万多亩,该企业将来需要大量懂技术的果农,通过对贫困户进行培训,对实现就近就业脱贫作用明显。

据了解,2018年,麟游全县通过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全覆盖惠民工程,完成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1362人,通过就业扶贫工作,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89人,全县公益性岗位累计落实贫困劳动力上岗496人,为消除贫困户“零就业”家庭迈出了坚实步伐。

言论

一技之长 一生保障

■姚骏骊

老话儿说得好:“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旨在强调“技”的重要性。

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技能培训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麟游县人社局根据县上“东部苹果西部菜、中部畜牧+药材”的总体产业布局,将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一改贫困人口百分之六十收入来源于务工就业带动家庭增收的现状,围绕苹果、蔬菜、中药材、畜牧业四大产业大力进行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培训面覆盖达到三分之一,消除了三分之二的贫困户零就业家庭。使他们实现了村镇生活、村镇就业、在家门口挣钱。

扶志扶智就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麟游县总结出的“企业出单子、合作社接单子、政府审单子、龙头企业埋单子”的“四单子”服务,使新成立的村级劳务专业社优先为贫困家庭成员安排就业,受到贫困户普遍欢迎。

扶志扶智就是为了确保贫困户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怀揣一技之长,干好一份活路。有了特长的贫困群众,根据自身之长及麟游县人均耕地面积多的实际,种粮、种菜、栽果、种药材,养猪、养羊、养鸡、养牛,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他们的家庭不断增收,日子越过会越有奔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