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喝奶茶嗎?那你知道奶茶裏都要加一種糖漿——果葡糖漿嗎?

如果你不喝奶茶,你有注意到啤酒、果汁、可樂呢?

你愛吃的沙拉醬、番茄醬、巧克力醬?

再比如麪包、糕點、水果餡、果凍呢?還有被認爲非常健康的酸奶,即食麥片和穀物早餐呢?

你知道它們都有一種成分叫做果葡糖漿嗎?

不管你走進哪一家超市、便利店,拿起一件商品,80%的概率你會從營養標籤上看到閃着金光的四個大字——果葡糖漿。

在我們的印象裏,食品甜味的來源都是白砂糖,那果葡糖漿是什麼?

事實是:這種大多數人一無所知的甜味劑,已經成爲現代食品工業的新寵。

果葡糖漿悄悄替代白砂糖

人類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從甘蔗中提取食糖的技術,從那時起,蔗糖(即白砂糖)就是人類的主要甜味劑。

但在17世紀之前,蔗糖一直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價格和胡椒、丁香、姜這些香辛料相當,只有富人才消費得起。

十六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在西印度羣島、美洲熱帶地區大批種植甘蔗,同時蔗糖提煉技術也得到改進。

尤其是18世紀末開始機械化生產後,蔗糖的產量大幅上升,價格隨之下降,人們的生活方式因之改變,開始習慣在飲食中大量添加糖,喝茶加糖,吃麪包加糖,還有糖果、巧克力、果醬。

但是,情況在上個世紀70年代發生了變化。

美國的糖原本主要來自古巴,然而古巴革命成功,加入社會主義陣營,雙方關係惡化,貿易中斷,蔗糖成本驟升。

此時美國廣袤的中西部種植的大量玉米,由於政府的農業補貼,已經產量過剩,價格十分低廉,玉米澱粉幾乎是美國最不缺的東西了,它能否代替蔗糖呢?

就在這時,日本工業技術院的高崎義幸博士發明了一種:從玉米中提取澱粉製作果糖的技術,就是所謂的果葡糖漿

一經出現,果葡糖漿立即受到重用,僅用一年,就完全取代了蔗糖,打入各種食品飲料成爲美國最常見的甜味劑,在後來的短短幾十年,它就遍及全世界。

自此,果葡糖漿成爲繼氫化植物油之後,現代工業危害人類的第二個“偉大發明”。

果葡糖漿是什麼?

我們知道,饅頭越嚼越甜,因爲饅頭裏的澱粉被唾液澱粉酶分解成了麥芽糖,產生了甜味。

科學家也用同樣的思路製作果葡糖漿

先是讓澱粉溶液在澱粉酶的催化作用下轉化爲糊精,用糖化酶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漿),再通過葡萄糖異構酶的異構作用,形成甜度較高的果糖。(奶茶裏一般都有果葡糖漿)

這個過程可以反覆進行,逐漸提高果葡糖漿的甜度,達到和蔗糖相媲美,甚至超過蔗糖甜度的程度。

小知識點果葡糖漿甜度與果糖比例成正比,甜度不同,用途也不同:

HFCS 42(42%的果糖、58%的葡糖糖)用於加工食品、早餐穀物,和軟飲料。HFCS 55(55%果糖、42%葡萄糖,這種形式最爲常見)用於軟飲料。HFCS 60(60%果糖、40%葡萄糖),用於可口可樂軟飲料。HFCS 90(90%果糖、10%葡萄糖),主要是與HFCS 42混合製成HFCS 55。

隨着蔗糖價格的一路飆升(政府給蔗糖上稅),政府給玉米提供農業補貼(據說,美國政府給玉米提供了20多種農業補貼),蔗糖的價格最高達到了果葡糖漿的一倍,果葡糖漿的價格優勢顯露出來。

1984年,可口可樂中的白砂糖就全部由果葡糖漿替換,其他軟飲料公司和食品公司也緊隨其後,據統計,發達國家對果葡糖漿的使用量已經超過蔗糖

(可口可樂中的果葡糖漿排在配料表第二位,說明其含量超過白砂糖)

如果只是價格低廉,就大膽引入果葡糖漿,那食品工業無疑是自掘墳墓。

其實,價格只是讓食品製造商動了心,“便宜,好用”才真正打開了食品行業使用果葡糖漿的新局面。

到底果葡糖漿有多好用呢?實際上,食品工業將它奉爲福音,每一個現代人也都爲之驚歎——“人造絕不輸給天然”。

果葡糖漿的“優勢”

特性一:冷甜

果糖的甜度與溫度有很大關係,在40℃以下時,溫度越低,果糖甜度就越高,最高可達蔗糖的1.73倍,因此,果葡糖漿能被廣泛用於清涼的冷飲,如碳酸飲料、功能飲料、果汁、冰淇淋中。

特性二:果香

果葡糖漿中有超過一半的成分是果糖,使用果葡糖漿的飲品,具備水果的香甜和清涼感,加白砂糖會“齁甜”,但果葡糖漿卻沒有任何膩味感,只讓人清爽而愉悅。

特性三:溶解度最高

特性四:抗結晶性,果糖較蔗糖難以結晶,不容易影響食品口感。

特性五:保水耐乾燥,果糖具有良好的保水分能力和耐乾燥能力,能使糕點保持新鮮和鬆軟,從而延長貨架期。

特性六:更容易發酵,果糖和葡萄糖屬於單糖,能被酵母菌直接利用,在麪包和糕點發酵中,速度快,產氣多,使麪包更鬆軟。

特性七:易產生美拉德反應,果糖化學穩定性較蔗糖差,更易受熱分解,發生褐變反應,即美拉德反應,使麪包、糕點產生特殊的風味。

特性八:防腐蝕,果葡糖漿的滲透壓大,具有防腐蝕的特性,在食品的儲存上優於蔗糖。

確實,這是果葡糖漿的勝利,卻給人類健康的災難,“便宜好用”讓幾乎所有食物,一發不可收拾的變得齁甜,就是它變得危險的第一步。

吃糖和變胖,是巧合嗎?

愛吃糖的幾乎就沒有瘦子,嗜甜如命的美國人就很典型。

七八十年代,美國肥胖率開始擡頭,尤其在兒童和青少年中。

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爲什麼我們越來越胖?看似吃的更少,其實不知不覺攝入了更多的糖,美國的肥胖率在70年代之後的40年間暴漲,而人們吃的卡路里並沒有增多。

據統計,1976年,人們每天要攝入2130大卡,如果算上糖果和酒精,是2590大卡

現在的人每天攝入2130大卡,包括糖果和酒精,所以,現代人吃的更少,反而胖了!

與此同時,果葡糖漿使用量從70年代開始暴增,到90年代末達到頂峯。

使用果葡糖漿的食品冰淇淋、瓶裝可樂、散裝糖果、甜點變得觸手可及,連鹹味食品麥片、穀物早餐、魚罐頭中也有它的蹤影。

(果葡糖漿的攝入量與肥胖率成正比)

隨着澱粉糖攝入的增加,中國肥胖率也增加

儘管目前我國甜味劑市場依然以食糖爲主導,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澱粉糖產業在規模、產量、品種等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產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

(F-55果葡糖漿是我國的主要甜味劑)

相對應的,2014年,相比於上世紀70年代,我國男性肥胖率增加了兩倍,女性肥胖率也增加了一倍有餘,這和果葡糖漿的發展歷程是何其的相似!

真正小心的應該是果糖

果葡糖漿爲什麼會造成肥胖?這是很多人心裏的疑問,答案是:果糖,果糖比蔗糖和葡萄糖更容易造成肥胖和代謝病。

2013年發表在JAMA上的研究發現,與葡萄糖相比,果糖因爲不能及時升高血糖,所以繞開了部分食慾控制機制,攝入後不能帶來足夠的飽感,高果糖食品很容易攝入過量。

作者強調,果糖攝入增加與肥胖增長是同步的,高果糖飲食還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Increases in fructose consumption have paralleled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high-fructose diets are thought to promote weight ga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Fructose ingestion produces smaller increases in circulating satiety hormones compared with glucose ingestion, and central administration of fructose provokes feeding in rodents, whereas centrally administered glucose promotes satiety.

所以,果糖,給身體提供能量後,讓身體更加苛求能量,導致暴食、肥胖以及併發症,這是一個新陳代謝的惡性循環。

此果糖非彼果糖

注意,我們這裏指的果糖並不是水果中的果糖,而是果葡糖漿等一系列甜味劑中的果糖。

不同於水果中的果糖,生產商在食品中額外添加的糖是遊離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除此之外,蜂蜜、果汁中的糖也是遊離糖

餅乾、麪包和飲料是遊離糖的最主要來源,這些食品除了各種各樣的糖和添加劑外,營養價值微乎其微。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把遊離糖的攝入控制到每人每年10千克(約相當於總能量攝入的5%),而我國人均每年攝糖量已經達到19.6kg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在2005年的《營養與代謝》(Nutrition and Metabolism)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

數千年來,人類攝入的果糖僅限於當季的新鮮水果,在過去100年左右的時間裏,我們的果糖攝入量大幅增加,但我們的代謝能力並沒有提高

從水果中獲取果糖,由於受到膳食纖維的延緩阻斷,果糖在體內代謝更慢,也很難將果糖吃過量,但是從果葡糖漿中攝入,情況卻截然相反。

肝臟作爲體內唯一一個能大量代謝果糖的器官,果糖的大量涌入不僅會造成肝臟負擔加重,還會導致其他各種慢性疾病。

果葡糖漿,好吃且要命

幾十年來,果糖特別是果葡糖漿,一直引發學術界激烈的討論,關於果糖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研究報告層出不窮,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臟是唯一能夠代謝果糖的器官,而且有大約20%的葡萄糖也是在肝臟中代謝的。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同時攝入果糖和葡萄糖,大部分果糖會變成脂肪儲存起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加脂肪肝風險。

內臟脂肪增加

果糖?肥胖?是的,喝酒會造成大肚腩,果糖也會,因爲二者都是在肝臟中代謝的,更容易轉化爲脂肪堆積在臟器周圍。

爲什麼有些人不喝酒,水果也吃得不多,肚子卻很大?捫心自問,是不是更喜歡吃餅乾、麪包、飲料和零食?

與皮下脂肪相比,內臟脂肪更加惡劣,脂肪肝、2型糖尿病、呼吸困難、癌症、阿爾茲海默症、心臟病等種種疾病風險都與過高的內臟脂肪率相關。

痛風

科學家很早就懷疑,果糖,而並非高嘌呤食物,纔是導致痛風的主要原因。

首先,果糖是在肝臟代謝的,在這個過程中,果糖讓肝臟一直消耗ATP(腺苷三磷酸),形成大量AMP,AMP經脫氨酶形成次黃嘌呤核苷酸,後逐漸轉化爲次黃嘌呤、黃嘌呤,並最終分解爲尿酸,而且,果糖還會抑制腎臟排泄尿酸

可見,果糖雖然不含嘌呤,但最終卻成爲導致痛風的隱形殺手。

最近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完美佐證了科學家的看法,研究發現:痛風發作和果葡糖漿的攝入量,存在正比關係。

(痛風發病率隨果葡糖漿攝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美國人喜歡吃甜,同時攝入大量甜味劑,尤其是果葡糖漿,美國的調查也發現:隨着果葡糖漿的大量使用,美國的痛風發病率不斷上升。

2型糖尿病

牛津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比了42個國家後發現:果葡糖漿消費越多的國家,2型糖尿病發病率越高;

(該研究的作者Michael Goran ,預防醫學教授,兒童肥胖研究中心主任,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糖尿病和肥胖研究所副所長)

這項研究發表在《全球公共衛生》(Global Public Health)雜誌上,根據這項研究,使用果葡糖漿的國家比沒有使用的,2型糖尿病風險高出20%

Which was published in Global Public Health, countries that use HFCS in their food supply had a 20 percent higher prevalence of diabetes than countries that did not use it.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每天飲用一種或多種含糖軟飲料的女性,相比於每月少於一次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後者的2倍

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超重者和肥胖者分爲果糖組和葡萄糖組,提供人體所需能連25%的含糖飲食,觀察10周。

結果顯示,僅果糖組的血脂代謝指標顯著增加,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升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損傷記憶功能

孩子經常攝入高果糖食物,不但損害記憶功能,還會誘發肥胖。

2012年5月,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在6周時間內用“果葡糖漿”溶液作爲飲用水,餵養兩羣大鼠,發現飲用“果葡糖漿”的大鼠逐漸喪失記憶功能。

關鍵的瘦龍說

由於肥胖等健康問題是牽扯到代謝的複雜問題,單一食物難以被認爲是主要成因,所以,這一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的探討。

但是,很多利益組織將它作爲“果葡糖漿無害”的理由。

他們認爲果葡糖漿的成分類似於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比例與果葡糖漿相似),以此爲果葡糖漿開脫,將它與肥胖、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分割開來。

這是完全錯誤的,白砂糖和果葡糖漿一樣,本身就“自帶原罪”,二者均不能豁免。

但是果葡糖漿要更加糟糕,食品生產社用低廉的的果葡糖漿代替蔗糖,企圖“以次充好”,這本身就是利益至上的行爲。

可以說,果葡糖漿是劣質、轉基因、沒有營養、致病的工業食品的標誌,它提供的僅僅是空熱量,和多得數不清人造添加劑。

另外,很多無良廠家用果葡糖漿代替了蔗糖,但大衆對添加糖的認識還停留在蔗糖階段。

因此,他們會昧着良心標註:無蔗糖的標識,以欺騙大衆這是無糖產品。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要看營養標籤的,有時候無蔗糖,比有蔗糖更加可怕。

最後,很多人認爲少吃點糖沒有關係,說我把糖妖魔化過了頭,讓我放過“精製糖”。

吃一點沒關係,這個我也承認,但是你知道嗎?30年來的中國攝糖量升了5倍,很多人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攝入了隱形糖。

試問,多少人知道果葡糖漿麥芽糖漿、葡萄糖漿、甜蜜素是什麼?試問多少人能看懂食品背後複雜的營養標籤?

食品工程就是鑽了這樣的漏洞,從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間,中國超重以及肥胖兒童的數目就上升了28倍;

不滿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現了一種心血管危險因素;

每11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患糖尿病,放過“糖”和“甜味劑”,那誰放過我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