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进入下半年了,我有好一阵子没写文章,最近突然文思泉涌,有想要恢复过去写部落格的动力。

 

回首过去近30年来的人生(是的,我即将要迈入30了(惊))觉得年纪越大,越会从各种角度思考更多的事情。可能我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善于从别人的立场去思考的人,所以可以说是比较有同理心吧,但往往因为过度替别人著想有时候却忘了自己的立场也很重要。

在一个群体里,我本来是个相对内向害羞的人,但这几年来,出了社会后,经过工作与岁月的洗礼,我渐渐地发现其实我还满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且往往一旦下了决定就非常坚定的往目标前进。

 

由于自己是那种标准A型人格的关系,在做事情上面喜欢凡事按著规划走,若计划有不可抗力因素改变的话,还是本著自我要求高的原则试著去沟通协调对应的人事来达到自己要的目标。简单来说,有点好辩,小时候我妈都说我邻牙利齿,但我怎么觉得我妈比我还会说话(喂难道是遗传哈)

 

但我觉得自己没有非常会说话,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会很紧张的那种,但我很欣赏自己的一点是:即使害怕担忧我还是会拿出勇气去做(握拳)。

 

记得我为了想要练习英文口说能力,去参加国际英语演讲社Toastmasters,那种社团是很强调表达组织的能力。第一次上台发表演讲时紧张的不得了,即使台下不到15人,要上台用英文讲自我介绍都不知道在紧张什么,明明这是从小到大在学校或出社会面试时都会做的事。后来多参加几次这种社团看别人演讲后,我回头想想,其实像我这种不敢上台演讲的人很多,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想要练习英语表达能力才参加的。而台湾人其实很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说故事时往往都容易用客观条件去论述一个事情,而不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想法。

 

记得在我第三次演讲后,那次我因为工作相当忙碌没有好好准备演讲的内容,大约只准备个一两天就上台演讲,结果当然是说的零零落落,让我懊悔不已,当时台下有个老外给我建议,跟我说:你可以试著多去讲你的感受,而不是用第三人称论述故事的方式去讲,多讲你当下的感觉是什么。听到这个commnet让我挺意外的,我是真的比较少去讲自己情绪感受的人,而我也认为大部分的人上台演讲可能也比较少讲这块吧,后来我去看Ted演讲,我发觉老外说故事时特别动人,真的是因他们特别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会想要写这篇文也是想要记录自己这个年纪的想法,看看将来的自己回头看这篇文章是什么感觉?应该满有趣的吧我想(笑)

相关文章